外企已经长教训,全球资本从印度疯狂外逃,变成真金白银押注中国
发布时间:2025-10-30 14:16 浏览量:1
自吹的堪比“下一个中国”的世界工厂,谁能想到,如今的印度正在上演“资本大逃亡”?
不夸张地讲,今年印度股市的外国投资者已经撤出超过170亿美元的资金,使印度成为亚洲外国投资组合资金流出最严重的市场。
拦不住外企外逃的莫迪,如今恐怕也无法预料,外企逃出印度的第一件事便是押宝中国市场。
不是2023年外资还流入200亿美元的,如今怎么都逃了?
印度市场曾享有无限风光。2023年,外资净流入规模高达200亿美元,孟买SENSEX指数20多年上涨40多倍,莫迪的“印度制造”计划吸引全球目光。然而短短一年内,情况急转直下。
2025年以来,印度Nifty 50指数连续5个月跑输MSCI亚太指数,创下自2013年以来最长“落后期”。卢比兑美元汇率贬值超过3.7%,创下近几年单年度最大跌幅。
然7月以来美国基金撤资10亿美元,卢森堡和日本基金分别撤了7.65亿和3.65亿美元。
甚至资本撤离不仅限于股市。印度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5月净外国直接投资仅为3500万美元,同比暴跌98%。2024-2025财年,印度净FDI从上一财年的近100亿美元骤降至3.53亿美元,暴跌96.5%。
而这场资本大撤离并非偶然,而是印度市场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
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印度公司利润预期增速仅为5%,远低于去年的8%。这一数字放在印度长期居高不下的估值背景下格外刺眼。
投资者发现,他们为“未来成长”付出的价格,正与现实盈利能力迅速脱节。
而另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更让外资望而却步。印度法律体系素有“高标准立法、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之名。从谷歌、亚马逊到诺基亚、三星、小米,几乎所有进军印度的外资企业都遭遇过数十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更不必说印度从上到下都渗透着一种极强的思维模式:上位者对下位者有极强的支配与掌控力。这种文化深层的等级观念,让外资企业难以适应。
要知道作为一个企业,管理模式重要之外,劳动力固然如此,基础设施与劳动力素质的短板虽然印度制造业整体能源与物流成本高于中国、越南至少18%。印度劳动力效率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30%的工厂每周面临断电问题。
如果说印度内部问题已久病缠身,那么2025年外部环境的恶化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国商品征收50%关税,并同步上调H-1B签证费用。这两项政策精准打击了印度的两个关键产业:中低端制造出口和IT外包服务。
美国移民部门对H-1B临时工作签证申请政策的调整,显著影响多家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公司。要知道,美国每年发放的H-1B签证中,印度人占比超过70%。这一政策变动直击印度人才出口的核心渠道。
更严重的是,这些政策冲击进一步暴露了印度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55%,而以外包业务为主的印度程序员们,贡献了印度全国9%的GDP。当这一支柱产业受创,整个经济都感受到阵痛。
当资本从印度大规模撤离时,中国正以其全方位的战略优势,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
2025年1至9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其中,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55.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瑞士也分别增长48.7%、21.1%和19.7%。
2025年8月,全球最大的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和苏州工业园区签约,将在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智慧驾控产业创新项目,并向全球市场输出技术成果。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相继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创新中心
那也便是引人好奇,怎么逃离之后,这第一选择就得是中国?
简单来说,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再者,这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在华创新提供了良好环境。以深圳为例,2025年3月,深圳发布了支持外资的新政策,对外资企业给予实际支持。
根据政策,外资企业在2023年和2024年新增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的,将可按投资额1%至3%获得激励,最高可达5000万元人民币。
当然,资本重利,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样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创造了强大的购买力。
所以资本从不撒谎,外企的接连出逃自然是对印度神话的去魅,以赚钱为导向也令资本非常确定,中国的市场有多香。
参考资料:
媒体:印度170亿美元外资出逃 全球投资者加速撤离——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