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陕西咸阳,昔日兴平、乾州及彬州的绝版影像
发布时间:2025-10-29 23:32 浏览量:1
1910年,晚期的清政府正处于风雨飘摇中,陕西咸阳乾州古城的城墙还立得笔直,当时彬州的古街上仍飘着浓浓的烟火气。
如今,这批沉睡了110多年的珍贵影像意外流出,当时被定格在镜头里的一切,瞬间把人拉回到了那个遥远而又鲜活的年代。
本组老照片的拍摄者为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他于1910年2月4拍摄下了这组罕见老照片。
1910年2月,西安府西行40里处,位于咸阳附近的一座古桥。
1910年,当时西安府东门外的牌楼。
1910年代的咸阳泾阳崇文塔,始建于1593年,塔高87.218米,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高的砖塔。当时崇文塔下的房屋、石碑、狮子,都是左右对称修建的。泾阳县的文物古迹众多,是陕西36个文物大县之一。
泾阳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是我国大地原点所在地,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被誉为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泾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泾阳名字最早见于《诗经》,古以水之北为阳,由此得名。
当时的三原古城城墙和城门,三原县城依地形而建,曾有“一城三关十二个城门”。三原县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 白鹿原而得名。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历史悠久,已有156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文物古迹众多。
1910年2月1日的店张驿(今陕西兴平县店张镇)集市。
当时店张驿附近的一座荒废寺庙的残迹
当时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双照镇的乡村客栈的景象。
1910年乾州(今陕西乾县)的东城门,乾州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连接西安和兰州,是当时商旅和行人的必经之地。
1910年2月2日,乾县古城中古老的建筑和街道。
1910年2月3日,永寿县附近的一处风景。
1910年2月4日,前往彬州(今陕西彬县)路上的路边人群。
彬县隶属于陕西咸阳,这里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是后稷出生地、公刘故里,早在3500年前,周先祖公刘就在这里教民稼穑。彬县,别称邠州、豳州,现在叫彬州。
当时彬州(今陕西彬县)的北门。
当时彬州的开元寺塔,俗称“雷峰塔”。据塔顶莲花座上的题记,该塔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塔下曾有普照寺和开元寺两座寺院,寺院的建造年代说法不一,据县志记载,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初年,由尉迟敬德监造。
彬州大佛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最初名为“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在彬州浅水原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而建。北宋时期,改名为“庆寿寺”。明景泰年间,因寺内有一巨大佛像,故俗称“大佛寺”。
穿过泾河上的一座便桥。
商队从浅滩处淌水渡过泾河河道。
当时彬州一带的河谷景色。
彬州附近的骆驼队。
当时长武县集市上正在示众的犯人。
在我看来,这组老照片中最能够感动人的,是当时那些定格在照片里的古人。他们没有精致的妆容,也没有华丽的衣裳。男人们留着长长的辫子,穿着对襟粗布短褂,女人们则裹着三寸金莲,头上梳着油光水滑的圆髻,他们的脸上均没有太多的表情,却藏着最真实质朴的生活质感。
照片中有推着独轮车赶路的脚夫,额头上还渗着大颗汗珠。也有坐在自家门槛上赶着针线活的老大娘,手指翻飞间,缝补的是一家人的生计。
在这些百年前的照片里,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只有当时咸阳、乾州、彬州等地最寻常的市井百态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沧桑。可正是这份普通的“寻常”,却让我们感到动容:百年前的这些先辈们,他们曾经在这片高原土地上认真生活,他们曾经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过着的日子,都被镜头悄悄记录了下来,并在百年后被后人品味怀念。
百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昔日的古迹风貌的早已换了新模样,这批老照片就像一把钥匙,轻轻一拧,便打开了那段被渐渐遗忘的岁月。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们与百年前的故乡,只不过隔着一张照片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