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人、33峰骆驼从新疆重走丝路2700公里到洛阳!河南网友“菜谱投喂”暖哭驼队
发布时间:2025-10-29 16:40 浏览量:1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边城暮雨雁飞低,无数铃声遥过碛,《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跨越千余年照进现实。7个民族22余人,牵着33峰骆驼,徒步2700多公里,沿古丝绸之路东行从新疆哈密远赴河南洛阳。目前,队伍已步行六十多天,行至甘肃武威,也是古时的凉州。
驼铃声声向洛城
“东天山来的骆驼队”牵动着沿途众多民众及河南人的心,驼队的领队蒋晓亮打开手机,一条河南网友的留言跃入眼帘:“到洛阳一定要喝牛肉汤!俺请客!”他笑着对队员说:“看,咱们的‘移动菜谱’又更新了。”
领队蒋晓亮,曾是火出圈的“网红文旅局长”,去年12月刚从哈密巴里坤文旅局退休,带着各民族的志愿者,踏上了这场文化远征。“我们要用脚步丈量历史,用驼铃唤醒记忆!”以徒步牵引骆驼的形式,深度体验并弘扬古老的丝路精神。
“河南援建哈密,我们带着感恩之心走来,想亲手搭起新疆与中原的文旅桥梁。”10月28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上蒋晓亮时,声音略显疲惫的他,说起河南网友的“在线投喂”,让他和队员暖心又期待。
他们8月22日从新疆哈密巴里坤启程,计划用100天时间,途经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定西、天水、宝鸡、咸阳、西安、渭南、三门峡等地,计划11月底,抵达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全程2700多公里。“目前行程比预计稍晚一些,可能会推迟至12月上旬抵达洛阳。”蒋晓亮告诉记者。
“骆驼吃啥,我们提前准备!”对于河南网友投来的关心,蒋晓亮连说请放心,驼队有专门的保障车辆存放粮草。
蒋晓亮向大河报记者解释:“我们精心规划了路线,既保证行进效率,又绝不影响交通。”每到一个补给点,队员们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骆驼的蹄掌,“它们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
“一整只羊”与“满屏菜谱”的温暖
“真正用脚步丈量,才知道丝绸之路的厚重。”蒋晓亮说。
自8月22日出发,六十多天里,驼队曾在无人区断联,十二级狂风,“骆驼都吓得跺脚,我们手拉手挺过来了!”
在敦煌,当地群众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入关仪式”并颁发“通关文牒”,“驼队队员和群众载歌载舞,朴素的情感流向每一颗真诚的心。”
在路上,当地牧民认出这是重走丝绸之路的驼队,热情地送来一整只羊。“小到一瓶水,大到一只羊,我们驮的不是货物,是历史的记忆,是各民族的团结和友好。”
而更让队员们感动的,是来自网络的“云投喂”。自从行程被报道后,河南网友在相关视频下的评论变成了“美食博览会”:
“胡辣汤必须安排!”
“烩面管够!”
“开封灌汤包等着你们!”
“洛阳水席已备好!”
蒋晓亮滑动手机屏幕,眼中闪着光:“每天晚上看评论成了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那些菜名背后,是一个个河南老乡的善意。”
为什么是河南?跨越千里的感恩
“丝路的故事,不该只在镜头里。”退休后的蒋晓亮,清空了抖音的官方介绍,只留下了这句话。蒋晓亮的名字,在新疆文旅圈曾是“流量密码”的代名词。担任巴里坤文旅局局长时,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破2亿。
“哈密是河南援建的。”蒋晓亮一句话道出了此次行程的初衷。这个想法在他心中酝酿多年,终于在今年春天成型——组建驼队,重走丝绸之路,将新疆各族人民的感恩之心,亲自送到河南。
“这不是一时冲动,”队员@马铁头说,“我们准备了半年,挑选骆驼、训练体能、学习沿途历史文化。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行走,更要当好文化交流的使者。”
前路漫漫,心已抵达,驼铃悠悠,穿越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文化时空。
从出发时的二十多人,到如今队伍已壮大至三十多人,人数不断增加。蒋晓亮说:“得知我们要去洛阳,有人“自带骆驼”强烈要求加入队伍,就是想跟我们重走丝路。这条路上,民族团结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越靠近河南,心情越激动,蒋晓亮说,“我们带着新疆各族人民的感恩之心,也带着沿途收集的各民族祝福。我最期待牵着骆驼,从定鼎门天街走向应天门。”
当被问及抵达洛阳最想做什么时,队员们异口同声:“要先好好感谢河南人民!”然后才笑着补充:“当然,也要尝尝那些‘评论区美食’。”
夜幕降临,队员们围坐在篝火旁,计划着明天的行程。星空下,33峰骆驼安静地反刍,手机屏幕上,又一条新的美食评论弹出:“俺是洛阳的,已经开始倒计时等你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