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老年糖友收好这份“控糖避坑”指南!破解共病管理难题,日子照样甜
发布时间:2025-10-29 15:22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谢瑞
“医生,我每天吃东西不多,怎么血糖控制不好”“这款无糖食品很健康,我为什么不能吃”“已经吃好几种药了,记不住也怕吃错,怎么办”最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记者目睹不少“老糖友”带着困惑前来:秋季,老年糖尿病患者迎来了血糖管理的关键期。
这些看似日常的问题,不仅折射出“老糖友”在疾病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更揭示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病共存、用药复杂、管理依从性差的核心难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嘉强指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特殊:有些人可能年轻时就患病了,病程长、并发症多;也有些人症状不典型,低血糖感知能力减退,易引发严重风险。“但这不代表不能长寿,”他认为,通过长期的精细疾病管理,不仅能有效预防急性并发症,延缓慢性并发症,也能提升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周嘉强医生在门诊
主食严控却血糖失控?
“无糖”饼干成共病管理“隐形雷”
正因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殊性,周嘉强强调,制定治疗方案不仅要保障疗效,更要在安全的基础上控制血糖,“像DPP-4抑制剂类药物,降糖适中、低血糖风险小、安全性好,是指南推荐的老年一线用药。同时必须考虑合并症和肝肾功能变化。”同时尽量简化用药方案,“能用一天一次的药,就不用一天多次。目标是提高患者坚持用药的意愿和能力。”
在门诊中,周嘉强曾接待一位74岁的姜爷爷(化名),糖尿病病史几十年为了控糖,他三餐主食严格限制,每顿米饭只吃一个小拳头大小。然而,最近复查时,他的空腹血糖尚可,但关键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指标却双双超标。追问后才发现,姜爷爷因正餐吃得少容易饿,经常用一款“无糖饼干”充饥。这正是他在共病管理中的“隐形地雷”。周嘉强指出,“所谓‘无糖饼干’,只是每100克饼干中糖含量低于0.5克,并不是完全没有糖,而且有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另外虽然是‘无糖’,但油脂含量并不低,对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并不友好。如果偶尔替代部分主食尚可,但像姜伯这样三餐主食外还吃大量饼干,血糖血脂自然不会好。”
随后周嘉强调整了治疗方案,建议姜爷爷要坚持每日规律三餐,主食量按需(在医生指导下),停掉那些“无糖饼干”。如果两餐之间确实饿了,可以添加一份低糖水果。姜爷爷严格遵循了饮食调整,几周后复查,血脂和血糖便显著回落。
破解老年共病糖友用药困局
“智慧药师”来帮忙
对于多病共存、长期用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用药安全性和个性化指导同样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药学部副主任管燕告诉潮新闻记者,药师不仅是处方审核与药物供应的把关人,更是帮助患者识别潜在用药风险、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力量。老年患者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药师会主动进行用药评估,确保安全性,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指导方案。
管燕医生在药房
为落实这些理念,更好地解决难题。浙大邵逸夫医院推出了“邵医智慧药师”平台。作为全国首个专注于离院患者用药管理的系统,它以创新智慧化的药学服务模式,为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居家管理提供了新助力。该平台可个性化定制用药提醒、用药打卡及语音播报等服务。
“病人配药回家后,平台会在每个用药时间点,通过微信推送用药提醒,有效避免老年患者遗忘。”管燕介绍。此外,患者餐后自主打卡可记录是否漏服,便于医生和药师监测其用药依从性,从而优化治疗效果。同时,医院还落实针对慢病的长处方政策,并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复诊、配药送到家服务,减少老人奔波,保障用药连续性。
迷信保健品、用药依从性差
共病管理路上“坑”不少
对老年糖友,尤其是身患多种慢病的老人,控糖路上的“坑”远不止一个,除了管不住嘴,迷信保健品替代正规治疗、多重用药带来的复杂性尤为突出。
糖尿病高级实践护士(APN)袁红娣主任护师前阵子接诊了一位迷信保健品的老太太。“她花了一个月的退休金,买了30罐骆驼奶粉,包装都没拆完,还对我说这个奶粉特别好,能降糖,比药还管用。”
袁红娣耐心向她解释:“阿婆,骆驼奶粉是食品,它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物审批,更没有确切的降糖疗效证据,替代不了正规的降糖药物,您把钱都花在这上面,不仅可能白费功夫,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治疗时机,要是血糖持续升高,身体各个器官都会受损!尤其还吃着多种药,万一有相互作用更危险。”
袁红娣护士在病房
结合临床观察,袁红娣梳理了老年糖友的常见误区:“有些患者误以为服药后即可放任饮食,或迷信‘多吃药就能降糖’;还有些老年糖友对血糖检测无所谓,认为这不是“治疗手段”,或是只测空腹血糖,忽视餐后血糖。她特别提醒,2型糖尿病早期会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仅测空腹血糖无法真实反映病情全貌。对存在共病的患者,血糖波动还可能诱发其他问题。
还有的老年病友,因为患多种疾病,需要在不同时间服用多种药物,加上记忆力减退,很容易漏服、错服。她建议,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药盒分装、日历打卡以及手机提醒等方式,避免漏服、错服。
这份融合了共病管理智慧的“控糖避坑”指南,愿为老年糖友的重阳健康增添一份稳稳地保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