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一座以“骆驼”命名的汉唐古城——骆驼城遗址
发布时间:2025-10-29 11:23 浏览量:1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吕庚青 程健 宋芳科 刘姗 孙珩力
在河西走廊中段,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有一座国内唯一以“骆驼”命名的汉唐古城——骆驼城遗址。
它静卧于张掖市高台县西南20公里处,黄土夯筑的城墙虽经千年风蚀,仍巍峨可辨,向世人展示着30.77万平方米的宏大格局。
10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高台县,一睹这座汉唐古城的遗韵。
骆驼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平面呈“日”字形,城墙四角筑角墩,腰墙两端再设腰墩,最外侧还有正方形瓮城与“马面”凸出墩台,形成“腰墙—瓮城—马面—角墩”四位一体的完整防御链。
唐代在此设建康军,驻兵5300人、战马500匹。考古解剖证实,墙体夯层中夹筑芦苇、红柳,与敦煌玉门关、河仓城技法一致,堪称汉代“最高等级边防施工规范”的实物教科书。
从地理位置上看,骆驼城地处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100公里中心节点,黑河支流摆浪河穿境而过,自古为“可耕可牧”的膏腴之地。
盛唐时期,建康军有田十五屯,占当时河西屯田98屯的15.3%,可见当时的屯戍规模。可见骆驼城不仅是军事堡垒,更是丝绸之路的“粮仓+加油站”。
沿骆驼城向北20公里,便是汉代居延塞,出塞即匈奴旧地;向南10余公里,祁连山冰雪峡谷直通西羌牧区。向东100公里至甘州,向西100公里抵肃州,天然形成“十字交通节点”。
魏晋十六国时期,骆驼城升格为建康郡,史载“岁会西域商胡,珠玉、琉璃、胡椒、胡粉云集市易”。高台魏晋墓葬出土的“胡人牵马”俑、丝帛实物以及彩绘画像砖等,实证了其“东来西往、南贩北运”的繁荣景象。
据史籍和出土文献资料考证,魏晋至隋唐400年间,这里活跃着一支豪门著姓——建康史氏,体现了河西豪门政治的特征。公元4世纪以来,自西域迁徙而来的许多粟特部落落籍河西建康郡,东徙粟特史国人融合为建康史氏的一部分。另据敦煌遗书记载,中唐时期活跃在敦煌的昙旷、洪辨等高僧祖籍河西建康。昙旷年青时曾由建康游学京师长安西明寺,后著有《大乘二十二问》等佛学典籍。
一座古城,蕴含千年文明。残垣断壁中,尽显丝路繁荣。这里的故事,还需人们去细细品味。
1996年,骆驼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其又与周边墓群一起被列入“全国150处大遗址”名单,被誉为“丝路咽喉上的军事芯片、文化压缩硬盘”。
千年风沙,吹不散夯土墙上的汉唐遗响。丝路驼铃,仍在黄土深处低吟着民族融合、商贸繁荣的史诗。骆驼城,这座被骆驼命名的古城,正以新的姿态,昂首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