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牌翻红!广州父子靠百元冲锋衣,干掉始祖鸟,年卖56亿!

发布时间:2025-10-28 18:10  浏览量:2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首轮开卖中,一个有点意外的名字冲上榜单:骆驼。

仅仅30分钟,这个曾经被认为是爸爸辈才会穿的品牌,就拿下了过亿元销售额。

要知道,在年轻人的购物车里,它曾经跟时髦二字八竿子打不着。

可如今,冲锋衣成了Z世代的通勤装、情侣装、露营装,而骆驼正是这股平价户外潮的最大赢家。

背后操盘的,是一个典型的广州家族,父亲万金刚,起家于制鞋业;两个儿子,一个主攻高端户外,一个主打女性山系风。

靠着百元价位的冲锋衣,这家老牌国货,在2024年卖出了56亿元。

骆驼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它只是天津一家小皮鞋厂。

2003年,广东企业家万金刚拿下骆驼商标,开始品牌化运作,做男鞋、做皮鞋,主打“舒适”“耐穿”,主要客户是三四十岁的上班族男性。

但时代变了。

2019年前后,露营、徒步、飞盘、登山这些词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户外从专业运动变成生活方式。

在这种消费风口里,过去以“爸爸风”为主的骆驼成了边缘品牌,价格不够高端、风格不够年轻。

万金刚决定冒一次险。

他判断专业户外太窄、太贵,真正的市场在城市、在日常、在那群刚开始接触户外的年轻人。

于是骆驼砍掉部分老款鞋服,重押冲锋衣。

定价从几百到六七百之间,比国际品牌便宜一半以上。

新款配色清爽,材质轻便,既能防水防风,也能搭配日常通勤。

简单说,就是让冲锋衣变得好看又好买。

产品上做减法,设计上做加法。

到2020年,骆驼冲锋衣在全网销量第一。之后连续五年霸榜。

原本属于北面的山头、始祖鸟的雪地,如今被一只广州骆驼攻下了城市的地盘。

骆驼的成功,靠的不是广告,而是懂人心。

华南商圈逛过的消费者可能发现,如今的骆驼门店不再是那种小铺子,而是面积上千平的大店。
门店里有露营桌椅、帐篷、背包、防晒衣,甚至还搭建了沙漠风沉浸式体验区。

消费者进店不一定马上买东西,但会拍照打卡、发朋友圈。

在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之间,骆驼恰好卡在最稳的位置:既能让年轻人觉得划算,又能让中年人觉得实用。

这种策略很典型,这是广东制造业老板的逻辑。

他们不是讲究概念,而是讲究销量;不是打情怀,而是打供应链。

骆驼在佛山建自有工厂,核心面料自研,配套生产线一体化,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快速迭代。

再加上万金刚早早布局直播电商,骆驼成为最早一批入驻淘宝直播的国产品牌。

结果就是,线上线下两头跑通:

抖音带货、天猫旗舰、线下运动城,全国开店100多家。

2024年全年,骆驼服饰零售额达到56亿元,其中冲锋衣连续五年居全球销量第一。

如果说父亲万金刚代表的是“制造+渠道”的传统打法,那两个儿子接手后,带来了“内容+品牌”的思维。

长子万光阳,95后,是骆驼集团的新一代管理层。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品牌中心,梳理线上渠道,强化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的内容运营。

他认为,骆驼卖的不是衣服,而是生活方式。

2024年,他推出了新品牌“喜马拉雅”,主打专业户外,冲锋衣价格从千元起步,对标始祖鸟。

目标是填补骆驼的“高端空白”,让品牌能往上走。

次子万光昊则走了另一条路。

他接手了一个百年云章袜衫厂,重新命名为“熊猫PANDA”,定位女性户外与山系风格。

品牌调性更轻、更生活化,价位在200–400元区间,主打白领露营风。

上线一年多,熊猫PANDA天猫粉丝突破25万,正在成为轻户外领域的新势力。

两个儿子的品牌,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分别面向不同客群。

这让骆驼从单一品牌,变成了覆盖多层消费力的品牌矩阵。

父亲守基本盘,儿子找增长点,老骆驼,有了新的跑法。

当户外不再是运动,而是生活方式,骆驼的生意逻辑也在扩张。

2023年,集团成立了美妆事业部,推出子品牌骆驼晒宝,主打防晒护肤品。

产品定价仍旧亲民:100克的防晒霜售价74元,在天猫已售出上万笔。

线下近300家门店开设美妆专区,还计划在全国3000家CS渠道布置智能检测设备。

除此之外,骆驼的羽绒服、防晒服、工装裤、露营装备等新线也陆续上线。

简单讲,他们在复制冲锋衣的成功路径:

找大众化品类;
用供应链降成本;
通过设计与营销拉年轻人。

万金刚自己也承认,冲锋衣不会永远热。

“品牌要往外拓,不然迟早被模仿吃掉。”

骆驼的爆发并非没有代价。

首先,大众市场竞争太激烈。

如今,不论是运动品牌还是时装品牌,都在做冲锋衣,几百块的价位,消费者换品牌的成本极低。

其次,品牌的高端突破依然困难。

“喜马拉雅”要与始祖鸟、凯乐石竞争,需要的不仅是产品力,还有品牌故事与社群文化。

没有时间积淀,很难在短期内赢得高端用户的信任。

最后,低价意味着毛利有限。

虽然年销数十亿,但推广、直播、渠道、研发的成本也在上涨。

品牌必须找到更高附加值的空间,否则规模越大,利润反而越薄。

不过,骆驼的问题,也正是所有中国平价品牌共同的课题:

当国货不再只是便宜的替代品,它要如何成为消费者主动选择的品牌?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老品牌在转型,骆驼算是其中跑得最快的。

它没有讲情怀,也没有资本故事,只是凭借务实的制造经验和灵敏的市场判断,把冲锋衣从小众变成大众。

它的成功路径,正是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缩影:

把产品做对,把价格做稳,把场景做活。

从佛山的生产线到北方的购物中心,这匹老骆驼,正一步步跑出中国制造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