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西行东来驼铃响 共谱民族团结时代交响
发布时间:2025-10-28 15:16 浏览量:2
近日,一支从新疆东天山启程的特殊驼队,历经六十三天、行程一千四百余公里的艰苦跋涉,顺利抵达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这支由退休文旅干部蒋晓亮带领,由汉、哈等多个民族、20余名成员、33峰骆驼组成的队伍,以重走丝绸之路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谱写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篇章。
驼铃传情,民族团结绽放新光彩
在永昌县圣容泉广场,永昌各族群众为驼队举行隆重欢迎仪式,与驼队成员亲切交流,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这支从新疆巴里坤出发的队伍,在长达两个多月的行程中,多民族成员团结互助,共同经受住了极端恶劣天气和沙漠迷途等考验。蒋晓亮队长感慨道:“历时65天,今天来到了咱们诗画永昌,感受到了浓浓的氛围和热情的接待。”这份真挚的情感,正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永昌各族群众以热情的歌舞和地方特色美食“永昌十八子”款待远客。驼队造访毛卜喇村时品尝当地羊肉,赢得蒋晓亮“与新疆羊肉不相上下”的高度评价。这份来自舌尖的认可,成为连接两地人民情感的温暖纽带,展现了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古道新程,文明交融续写新篇章
永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承载着千年文明交融的厚重历史。这里矗立着河西“中天一柱”钟鼓楼,静守着河西“第一名寺”御山圣容寺,绵延着“天然长城博物馆”汉明长城。驼队的到来,让这座古城再次成为西行与东来的文明交融点。
在深度体验永昌精心准备的文化感知、风光游览、民俗体验等系列活动中,驼队成员全方位感受永昌独特的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民俗之美。这种基于历史脉络的文化实践,是对丝路精神的当代弘扬,也是推动各民族在文化、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具体体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东西协作,交往交融结出新硕果
驼队从新疆哈密至河南洛阳的行程,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政策取得的丰硕成果。蒋晓亮领队表达对河南援建哈密的感激之情,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休戚与共、荣损相依的紧密联系。
驼队沿途推荐新疆文旅产业与特色产品,也通过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沿途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永昌,蒋晓亮热情邀请各地朋友来这里观光旅游品尝这里的美食,并用“永昌‘亚克西’”表达真挚赞美,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丰硕成果。
丝路精神,时代价值焕发新生机
驼队重走丝绸之路,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当代践行。驼队所到之处吸引各族群众关注,成为移动的文化符号,激发了各族群众对丝路历史文化的兴趣。
在永昌,各族群众与驼队深入交流丝路文化精神,体现了积极参与和推动文明对话的责任担当。这种基于历史脉络的文化实践,让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脚步交织,更让远方的故事与本土的风情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借鉴。驼队穿行于城乡之间,以行走的方式讲述着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进一步推动了沿线地区文化共享与民心相通。这种实践彰显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质,也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通过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深层次的凝聚力与感召力,持续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人文动力。
驼队将继续东行,但民族团结、文明互鉴的种子已深深播撒。这支特殊队伍的旅程证明,深入挖掘和利用好丝绸之路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丝路上关于交流、理解与友谊的永昌故事,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