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14天瘦成闪电”女选手:最香的食物是蝗虫蘑菇,为保持清醒咬自己
发布时间:2025-10-28 04:49 浏览量:2
2025 年 10 月 26 日,张家界 “七星山・骆驼杯” 荒野求生赛事进入第 18 天。连绵的阴雨让山间雾气弥漫,泥地湿滑难行,已有多名选手因恶劣天气与身体极限选择退赛,最终仅 24 人留在赛场。在这 24 人中,13 号选手杨朝芹是唯一坚持到现在的女性,她为自己取的代号 “冷美人”,已成为赛场内外热议的焦点。
社交平台上,网友晒出的杨朝芹参赛前后对比图令人惊叹:赛前的她身形匀称,面带笑容;如今的她头戴黑色针织帽,面颊明显瘦削,颧骨突出,眼窝因体力消耗显得更深邃。但这份 “憔悴” 中,却藏着极具冲击力的反差 —— 她的眼睑上贴着纤长的假睫毛,即便手指被泥土裹得发黑,指甲盖上仍留着鲜艳的粉色指甲油。接受采访时,她语气平静温柔,字句间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有网友评论:“这是带着平静疯感的荒野挑战者。”
作为毫无野外生存经验的普通人,杨朝芹从赛事初期的 “新手”,蜕变为能平静将捕获的蝗虫塞进裤兜、笑着说 “这是优质蛋白质” 的挑战者,她的耐力与适应力,让不少观众直呼 “超出预期”。而她作为赛场第一个取火成功的选手,更用实际行动打破了 “女性不适合高强度荒野求生” 的刻板印象。
10 月 25 日上午,九派新闻记者进入 2 区比赛场地时,需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滑腻的泥地,攀爬陡峭的土坡。在靠近 2 区出口的靠山处,一片茂密植被掩映着一个半圆状的庇护所 —— 这是杨朝芹用竹叶、枯树干与藤条搭建的 “家”。因位置能第一时间观察退赛动态,工作人员打趣称她是 “荒野前台”。
见到杨朝芹时,她刚从山林里采完野果回来,躬身钻进仅容一人趴坐的庇护所,伸手给火坑添柴。她的双手是荒野生存的 “主力工具”:摘野果时被枝条划伤,抓昆虫时沾满泥土,搭建庇护所时磨出老茧,指关节处还残留着未洗去的褐色泥渍。但仔细看会发现,她的指甲盖上涂着一层粉色指甲油,在泥土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 这是她赛前特意做的,“想着就算在野外,也能保留一点自己的小习惯”。
此前有网友在直播中看到她满是泥土的手,劝她去清洗,杨朝芹真的找了山间小溪洗手。可山里的水冰冷刺骨,加上长时间劳作让手部皮肤本就脆弱,洗完后双手立刻开裂,“痛得我眼泪都掉下来了”。从那以后,她便不再刻意清洁双手,只在必要时用湿竹叶擦拭,“现在手摸起来像树皮一样硬,反而不容易受伤”。
除了粉色美甲,假睫毛也是她的 “标志性装备”。杨朝芹笑着说,参赛前特意找美睫师做了牢固款,“就想哪怕在荒野里,也能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点”。有观众质疑 “都要生存了还在意这些”,她却不觉得矛盾:“荒野求生考验的是生存能力,不是要放弃自我。保持一点自己的小坚持,反而能让我更有动力。”
在荒野求生中,火源是生存的核心 —— 取暖、烘干衣物、驱赶野兽,都离不开火。杨朝芹是这场赛事中第一个成功生起火的选手,但这份 “第一” 的背后,是数小时的坚持与无数次的失败。
赛事第一天,节目组给女选手发放了一套钻木取火工具,可杨朝芹的底板在搬运物资时不小心被踩烂。她没有放弃,用山间找到的硬木自制底板,“上午从 9 点钻到下午 2 点,整整五个小时,手都酸了,还是没钻出火”。山里湿度大,木材含水量高,即便摩擦出火星,也很快会熄灭。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她的手掌心起了三四个水泡,有的已经磨破,渗出血丝。
“最后一次钻的时候,我感觉手臂都在抖,突然看到火星落在干草上,慢慢冒烟,赶紧用嘴轻轻吹。” 杨朝芹回忆起第一次生火成功的场景,语气里仍带着激动,“火燃起来的那一刻,我的声音都在发颤,眼泪差点掉下来 —— 那不是难过,是觉得自己做到了。”
可这份成果在第九天遭遇意外:一场持续的大雨将火堆浇灭。“当时有点崩溃,但转念想,就当老天爷让我好好休息一天。” 那天晚上,她难得睡了个安稳觉,却在第二天被倾盆大雨淋透,浑身冰冷。山里的夜晚气温只有 4~6℃,湿冷的衣服贴在身上,让她出现失温迹象。
为了保持清醒,杨朝芹找到一个狭小的山洞躲避雨水,在自己的双臂上咬了无数口 —— 齿痕留在皮肤上,疼痛刺激着身体本能,让她不至于陷入昏迷。稍微恢复体力后,她再次尝试生火:用干燥的苔藓做引火物,把木材劈成细条,这次只用了两个小时,火就重新燃了起来。当工作人员巡逻时看到山洞里的火光,都忍不住惊叹 “太不可思议了”。
生火成功后,维持火源同样不易。为了防止火被雨水浇灭或因木材潮湿熄灭,杨朝芹晚上每隔一小时就要醒来添柴,“睡不安稳,总担心火灭了”。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加上寒冷,让她的膝盖开始疼痛,“没有被子保暖,夜里靠着火堆,正面暖了,背面还是湿冷的,膝盖骨像被冻住一样疼”。
更让她难熬的是生理期的意外。比赛第二天,她的生理期提前到来,原本五天就能结束,却因持续的体力消耗与寒冷,延长到第九天才结束。她带的卫生用品本就不多,还被雨水泡得发胀,“只能省着用,那种难受没法说,只能自己扛着”。
杨朝芹并非毫无准备地参赛。赛前,她在社交平台分享过练习钻木取火的视频,前后尝试数十次,最终成功 6 次;为了提升体力,她还特意进行健身训练,“我之前靠意志力减过肥,知道坚持的重要性,赛前准备充分点,心里才踏实”。
但真正进入荒野,食物仍是最大的难题。赛场里最常见的可食用果实是乒乓球大小的野生猕猴桃,还有偶尔能找到的野梨。杨朝芹一开始只认识这两种果实,其他野菜、野果都是靠 “试毒” 确认:“看到不认识的植物,先闻闻味道,再尝一点点,要是感觉不舒服就赶紧漱口,严重的话就催吐。”
安全员的帐篷里,堆着不少退赛选手留下的野果,杨朝芹却很少去拿,“还是自己找的吃着踏实,也能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她还学会了在草丛里寻找蝗虫 —— 这种昆虫富含蛋白质,是荒野中的 “优质食材”。抓到蝗虫后,她会先放进裤兜,等回到庇护所,用树枝串起来放在火上烤,“烤到外皮酥脆,吃起来有点像坚果,比野果有嚼劲”。
在所有吃过的食物里,杨朝芹觉得最香的是蘑菇与蝗虫:“有一次找到一种白色的小蘑菇,烤着吃有肉味,我当时都恍惚了,以为自己在吃红烧肉。” 她说,为了节省体力,自己会刻意压抑食欲,“能吃素就不吃肉,能少吃就不多吃,尽量减少外出寻找食物的消耗”。
十多天的荒野生活,让她的体重明显下降。“之前穿 M 码的裤子正合适,现在穿着会往下掉。” 有一次,节目组有人来视察,她站起来握手时,裤子差点滑到膝盖,最后只能找了根藤条系在腰上固定。她笑着调侃:“想减肥的人真可以来试试,这里不用刻意节食,自然就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