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县域经济的第二梯队有哪些县市?
发布时间:2025-10-27 12:00 浏览量:1
截止目前,湖北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和2个自治县。其中包括仙桃、大冶、宜都、潜江、枣阳、枝江、汉川和天门在内的8个县级市进入了2025年我国百强县的行列,这8个县级市无疑就是湖北县域经济的第一梯队。
除第一梯队的8个县级市外,湖北还在因地制宜地建设县域经济的第二梯队。如果说湖北县域经济的第一梯队是白马股的话,第二梯队就是湖北县域经济的潜力股。
那么,湖北县域经济的第二梯队有哪些县市呢?我们结合最新县域经济数据和发展态势,湖北县域经济第二梯队可界定为综合实力较强、经济总量接近或突破500亿元、具备冲击全国百强县潜力的县市。这一梯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GDP突破500亿元的潜力型县市
1、谷城县(襄阳)
(1) 经济亮点:2024年GDP达530.64亿元,增速9.4%,居全省500亿级县市首位 。依托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骆驼集团、三环锻造等龙头企业带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2)战略布局:聚焦“车城副中心”定位,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2024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项目5个,重点推进动力电池回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等项目。
2、宜城市(襄阳)
(1)产业特色:2024年GDP525.81亿元,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襄大农牧、燕京啤酒等企业形成全产业链条。汽车零部件产业占工业总产值45%,与东风汽车集团深度合作。
(2)交通优势:郑渝高铁穿境而过,小河港综合码头年吞吐量达200万吨,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
3、麻城市(黄冈)
(1)支柱产业:2024年GDP520.8亿元,石材工业产值210亿元,占全国花岗岩板材市场份额12%,形成“矿山开采-精深加工-固废利用”循环产业链 。
(2)文旅融合:龟峰山景区升级为4A,“杜鹃花城”品牌带动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8%。
4、阳新县(黄石)
(1)新兴动能:2024年GDP53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25%,全球第二大牛磺酸生产基地(远大医药)、亚洲最大机制砂生产线(娲石集团)落户 。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维达力配套企业集群年产值突破37亿元。
(2)生态优势:网湖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全域旅游规划启动,仙岛湖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
5、赤壁市(咸宁)
(1)根据赤壁市政府网发布的信息,2024年赤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5.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
(2)产业发展优势 :赤壁市产业体系以二三产业为主,清洁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是赤壁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51%。同时,赤壁市还是万里茶道的源头,中国砖茶之乡,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旅游资源优势 :赤壁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外,还有陆水湖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及多个名胜风景区。根据赤壁市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赤壁市旅游总收入为148.67亿元,同比增长20.53%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2010.3万人次,同比增长20.7% 。
二、宜昌、襄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骨干县市
1、当阳市(宜昌)
(1)产业升级:2024年GDP664.68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占比超50%,华强化工、六国化工等企业推进“减油增化”转型,新能源材料项目(如磷酸铁锂)投资超80亿元。
(2)交通枢纽:焦柳铁路、沪蓉高速穿境,淯溪综合物流园年吞吐量达150万吨,打造鄂西建材物流中心。
2、老河口市(襄阳)
(1)产业集群:2024年GDP507.16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80亿元,东风创普、湖北大力等企业主导专用车生产,占全国市场份额8%。
(2)农业现代化:建成10万亩稻虾共养基地,“老河口大仙桃”品牌价值达28亿元,出口东南亚国家。
3、钟祥市(荆门)
(1)特色经济:磷化工产业产值200亿元,新洋丰、鄂中生态等企业推进“矿化结合”,新能源材料项目(如六氟磷酸锂)投产。长寿食品产业集群年产值150亿元,“钟祥葛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2)文旅潜力:明显陵-莫愁村景区年游客量超200万人次,是荆门市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
三、交通枢纽型与特色产业强县强市
1、武穴市(黄冈)
(1)临港经济:2024年GDP突破500亿元,武穴港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祥云集团打造“硫-磷-硅-钛”循环产业链,新能源材料项目(如磷酸铁)投资超50亿元。
(2)农业品牌:“武穴酥糖”“佛手山药”等地理标志产品出口欧美,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2%。
2、 京山市(荆门)
(1)生态工业:2024年GDP480亿元,智能制造产业产值120亿元,戴蒙德电气、湖北航特等企业主导高端装备制造。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量280万人次,鸳鸯溪漂流、绿林山景区为核心IP。
(2) 农业现代化:建成10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京山桥米”品牌价值达35亿元。
3、公安县(荆州)
(1)产业转型:2024年GDP46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100亿元,恒隆集团、亿钧耀能等企业配套武汉汽车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
(2)交通优势:二广高速、江南高速交汇,斗湖堤港综合码头年吞吐量100万吨,打造长江中游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四、第二梯队的共性特征与发展路径
1、经济总量接近全国百强门槛
上述县市GDP普遍在500-660亿元之间,与2024年全国百强县末位天门市(GDP720亿元)仍有差距,但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如谷城增速9.4%、阳新9.4%) 。预计2025年谷城、宜城、麻城等有望突破600亿元,进入百强县“预备役”。
2、产业集群特色鲜明
(1)工业主导:谷城新能源、麻城石材、阳新新材料等产业占比超40%,形成“一县一链”格局。
(2)农业品牌化:京山桥米、老河口大仙桃等地理标志产品带动农业增效,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8:1。
(3)文旅融合:麻城杜鹃、钟祥长寿文化、京山生态旅游等成为经济新增长点,文旅收入占GDP比重达12%-15%。
3、政策支持与战略机遇
(1) 纳入“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规划,享受省级产业基金、土地指标倾斜。
(2)依托高铁(如郑渝高铁、沿江高铁)和长江黄金水道,降低物流成本,承接武汉、宜昌产业外溢。
(3)还有部分县市(如谷城、阳新)还入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获得8000万元专项激励资金 。
五、第二梯队面临的挑战与突破方向
1、产业层次待提升:多数县市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足20%(如麻城石材产业附加值较低),需加强研发投入(目标R&D经费占比提升至2.5%以上)。
2、县域协同不足:襄阳、宜昌都市圈内县市间产业同质化竞争较突出(如宜城与枣阳汽车零部件产业),需通过产业链分工(如宜城主攻汽车电子、枣阳聚焦动力总成)实现错位发展。
3、要素瓶颈制约:土地指标紧张(如谷城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8万元,低于全国百强县平均30万元)、高端人才短缺,需通过“飞地经济”(如与武汉共建科创飞地)、校企合作(如麻城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石材研究院)破局。
湖北县域经济第二梯队正处于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的关键阶段。随着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强县工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谷城、宜城、麻城等县市有望在3-5年内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形成“8强引领、10强跟进”的县域经济雁阵格局,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