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跟戴帽子有关?医生警告:55岁后,天冷要注意这几件事

发布时间:2025-10-25 10:07  浏览量:5

有种谣言,年年冬天一降温就被反复提起:有人说,不戴帽子容易“冻出脑梗”。这话听着挺唬人,仿佛只要脑袋一见风,血管就立刻“打结”。

可真相没那么简单。帽子保暖是好事,但脑梗的根子,真不在帽子上。常有门诊里刚过五旬的大叔苦笑着说:“昨天忘戴帽子出门,差点以为要得脑梗。”

其实,头冷不会直接冻出脑梗,但它确实可能“推一把”。冬天刺激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候如果血管本就老化、堵塞、弹性差,就容易出事。所以问题不是“帽子冻的”,而是“血管扛不住了”。

血管其实有点像自来水管。年轻时光滑有弹性,水流通畅;年纪大了,管壁就容易生锈、变窄,一旦再遇到寒冷这种“强刺激”,就容易栓个疙瘩。

这疙瘩一旦堵到脑子的那根管子,脑梗就来了。北方冬天医院里脑梗的病例增多,并不是巧合,而是血管在低温下的自然反应

那为什么天气冷,脑梗高发?这是因为气温下降会让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血压随之上升,血液中的黏稠度也会变高。

人到中老年,血脂不稳、血糖偏高、血管硬化,就像一锅熬得太久的稀饭,越冷越稠,流得也慢。

加上冬天活动少、水喝得少,血液流速又慢,这一系列连锁反应,脑梗的风险自然蹭蹭上涨。

不过,这也不是说冬天只能窝在屋里。许多脑梗患者,其实不是被冷风吹倒的,是被暴起暴坐、暴躁暴吃给整的。

很多人早上起床喜欢图快,一骨碌坐起来摸手机,刚一用力晃神眼前发黑,那是血压还没跟上动作。

这个时候血管压力骤变,就容易出意外。聪明的做法,是醒来后在床上躺一分钟,缓一缓,让身体慢慢醒。

饭桌上也躲着藏着危险。冬天聚会多,大鱼大肉、火锅烧烤,配上酒一下肚,血压、血脂、尿酸齐刷刷往上蹿。

平时一没管饮食,二缺锻炼,这样一顿下去,血管跟被油糊了一样吃不消。脑梗不是某一顿饭惹的祸,却常常被某一顿“压死了骆驼”。

还有个不起眼的罪魁祸首——懒。气温一低,很多人就“贴”上了沙发,脚步不出门。

长期静止不动,血流减慢,尤其下肢静脉里的血液容易滞留、形成小血块,一旦跑上去堵在脑子里,那可就是大事。没必要去跑马拉松,日常走一走,买菜绕远路也比坐一天强。

说回保暖这个事。头部确实是散热大户,不带帽子冷风直灌,血管一收缩,本就脆弱的脑血管容易受刺激。

帽子不是护身符,再厚的帽子也抵不过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异常这些隐患。要想脑子不出事,平时得“修管子”。

修管子靠啥?靠稳。血压要稳、血糖要稳、心情要稳。老话常说“气大伤身”,气一上来,血压就跟上升梯似的蹭蹭往上爬。

有研究显示,情绪剧烈波动后24小时内脑梗发作的风险明显增加。生气两分钟,血压顶上十几毫米汞柱,这可是动脉的噩梦。

有人问,那是不是天冷多喝姜汤、多泡脚就能防脑梗?这事得分开看。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没错,但温度太高、时间太久,反而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姜汤暖胃也行,但防脑梗还得靠控制“三高”。科学的道理往往很平凡,但执行起来却最难。防脑梗靠的是坚持,不靠“偏方”。

其实,脑梗不是突然降临的灾难,而是长期积累的小问题积到临界点的结果。有研究指出,大多数脑梗患者,在发作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就出现过短暂头晕、手麻、说话不顺的小信号。

有人以为是“老毛病”,其实那就是血管在报警。任何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嘴歪眼斜、手脚麻木,都该立刻就医,而不是等着它“自愈”。

说到这,也得提一句睡觉。很多人忽视了夜间血压波动这个隐形杀手。对一些老年人来说,夜里降温加上保暖不当,血压可能在清晨时段突然升高,脑梗最容易这个时候发生。

夜里床头厚一点被子、适度保温,就是在为血管减压。有趣的是,中医也早就注意到这种“气温与血脉”的关系。

《黄帝内经》里提过“寒则气收,收则血凝”,意思是气一冷,血就爱“结团”。这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血液黏稠度升高其实是殊途同归。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天凉时,身体所有的“管道系统”都在减速运行。

医生们常提醒,五十五岁后,身体进入所谓的“血管多事之秋”。这是因为血管的弹性在逐年下降,调节能力不如从前。通过规律作息、饮食清淡、保持适度活动,完全可以把这根“导火线”压住。

那些平常爱打个太极、饭后溜溜弯的老人,往往气色好、脑血流也通畅。最好的药,就是稳定的生活节奏和一点点持续的自律。

最后想说,天气冷不等于危险季,只要血管不堵、血压不高、血液不稠,冷风也刮不倒人。戴帽子当然好,但那只是一个小环节。

真正让脑子清醒、血管安稳的,是日复一日的好习惯。看似无聊的小节,恰恰是生命的锚。那些坚持少盐、多笑、早睡的人,其实都在默默地“帮血管续命”。

所以,与其纠结帽子厚不厚,不如问自己——今天的血管,过得舒不舒服?风可以冷一点,但血脉要热一点;天可以凉一点,但心得暖着点。

防脑梗,不是防风,而是防一身的“懒、躁、馋、急”。等春天再来的时候,还能神清气爽地笑看花开,那就说明血管和心情,都挺过了冬天的考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摘要)[J]. 中国卒中杂志, 2023, 18(10): 1001-1010.

[2]王拥军, 张振香. 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压管理共识2021[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 54(9): 788-793.

[3]刘建民, 郭瑞霞. 低温对血压和血液黏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 27(4): 34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