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柴怼怼”案揭幕:伪劣玉石背后的消费陷阱
发布时间:2025-10-19 00:33 浏览量:4
10月17日,"浙江公安"微信公众号悄然更新一则案件进程——网红"柴怼怼"(本名柴某前)与妻子肖某正式被批捕。这距离他们9月9日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刑拘,已过去38天。
案件始于9月8日平阳县公安局的立案侦查。消费者张女士在柴氏珠宝直播间花费6666元购入的"和田玉手镯",经鉴定实为染色处理品,市场估价仅数百元。更令人震惊的是,首批送检的30余件玉石中,15件被确认为"染色和田玉",其余产品估价普遍在30元至500元之间,与直播间标价相差数十倍。谭女士收到的鉴定意见书显示,其购买的12件玉石饰品总价被鉴定为3509元,而实际支付金额高达近4万元。
企查查数据显示,柴某前名下关联企业超20家,其中7家已注销或吊销。这些企业横跨酒业、珠宝、茶饮等多个领域,看似多元的商业版图背后,实则暗藏猫腻。今年7月,肖某担任法人的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就曾因虚假宣传"祛湿护肝"功效、销售无标签产品等违规行为,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22万元罚款。
消费者何女士的遭遇更具戏剧性。她累计消费9.4万元后,仍有5375元未获退款。肖某曾在直播间扬言"有钱也不退",这种公然挑衅消费者权益的行径,最终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何女士得知柴某前夫妇被刑拘时,她形容自己"长出了一口气"。
这起案件撕开了网红直播带货的隐秘角落。直播间里光鲜亮丽的"家人们",可能正用精心设计的话术编织消费陷阱。从"染色和田玉"到"天价虚标",从"拒绝退款"到"虚假宣传",每一步都精准踩中法律红线。而消费者用血汗钱换来的,除了劣质商品,还有难以愈合的信任创伤。
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对于张女士、何女士、谭女士等受害者而言,他们期待的不仅是法律公正的裁决,更是整个直播行业生态的净化。当"柴怼怼"们褪去网红光环,暴露在法律利剑之下时,或许能让更多人看清:在直播间里,不是所有"家人"都值得信任,不是所有"福利"都物有所值。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消费主义浪潮中,保持理性判断比追逐低价更重要。毕竟,当"家人"变成"韭菜",当信任沦为交易,最终的买单者,永远是那个轻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