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程序员跌倒骨折,元凶竟是骨质疏松
发布时间:2025-10-21 17:54 浏览量: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北大深医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中国主题为“健康体重,强骨健身”。近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公益义诊,通过专家义诊、科普讲座、免费骨密度检测等形式,为市民带来了全方位的骨骼健康管理策略。
我国骨质疏松越来越“青睐”年轻人,这与长期吸烟、酗酒、缺乏户外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专家建议,防治骨质疏松要从主动筛查、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规范治疗等方面“四管齐下”,打赢骨骼健康“保卫战”。
32岁程序员长期熬夜不运动,骨骼“变脆”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下降,也就是骨头“变脆”。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一次跌倒、一个转身,甚至一次简单的咳嗽或者弯腰都可能导致致命骨折。
程序员小胡(化名)今年32岁,是典型的“996”打工人。他每天在电脑前久坐超过12小时,唯一的“运动”便是从工位往返茶水间。一次下楼梯时不慎踩空,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检查后发现,元凶竟是严重的骨质疏松。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闵少雄介绍,检查发现,小胡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营养赤字,还缺乏运动、长期熬夜、过量饮用咖啡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就像一把把敲向骨骼的小锤子,将他的骨骼侵蚀成了“枯木”,变成“脆皮”骨骼,一次轻微的摔倒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骨质疏松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闵少雄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快节奏生活所产生的不良习惯,骨质疏松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包括长期吸烟、酗酒、偏食、高盐饮食、盲目减肥、缺乏户外运动、过度防晒导致维生素D缺乏、长期饮用过量的浓茶或咖啡等。小胡的案例绝非孤例,为所有年轻人拉响了健康警报。
体重低和肥胖,都会增加骨折风险
数据显示,高达17.1%-33.0%的患者在髋部骨折后的第1年死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的4年死亡率高达49.4%。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雍磊博士指出,健康的体重与骨骼健康密不可分。无论是体重过低还是肥胖,都会影响骨骼健康。体重过轻就像土壤贫瘠,骨骼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压力刺激,会变得脆弱,增加骨折风险。而体重过重则像长期超载,不仅加重骨骼负担,体内脂肪过多还会引发慢性炎症,加速骨量流失,尤其肥胖人群的肌肉质量相对不足,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跌倒和骨折等不良事件。
专家:“四管齐下”,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健康中国”骨骼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关键。闵少雄指出,骨质疏松可防可治,需要从主动筛查、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规范治疗等方面“四管齐下”。
1、早期筛查:将骨密度检测纳入常规体检,是发现“隐形”骨质疏松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DXA(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的结果,我国已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2、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增加富含钙、磷、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充足日照,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同时进行钙剂与维生素D的补充。
3、合理运动:规律运动能增强肌肉和骨骼功能,并降低跌倒风险,但需个体化、循序渐进且长期坚持。
4、规范治疗: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并坚持长期、个体化治疗。
闵少雄强调,骨骼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石”,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持久战,年轻时候做好“骨量储备”,中年之后才能有效降低骨折风险,享受高质量的晚年。(图片由北大深圳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