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重启:战略博弈下的“缓兵之计”?还是真正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5-10-20 15:54 浏览量:4
编辑:香瓜
一场牵动全球目光的视频通话在中美两国经贸负责人之间展开。
北京时间10月18日,中美经贸高层时隔数月再次隔屏相望。
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副总理与美方贝森特财长、格里尔贸易代表通过屏幕相向而坐,这是继旧金山会晤后双方首次举行高级别经贸对话。
何立峰与贝森特、格里尔的视频通话虽仅持续90分钟,却释放出关键信号:双方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
这场通话有着特殊的时间背景,往前追溯,是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三点共识";往后展望,则是即将在11月APEC峰会前举行的面对面磋商。
这一动作背后,是拜登政府面对中期选举通胀压力的妥协,还是中国"双循环"战略下的主动布局?当全球供应链重组加速,这场博弈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经济秩序。
喊着“脱钩”的人,可能没去上海的特斯拉工厂看过。那里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5%,庞大的产能,像一个微缩的利益共同体,把中美两国的供应链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
这种嵌入式的捆绑,才是维系双方不得不谈的真正“压舱石”。拆掉它?世界银行的警告言犹在耳,全球汽车交付可能因此延迟整整六个月。
制约也是相互的。当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雄心勃勃地试图构建一个排除中国的供应链时,却绕不开一个尴尬的现实:中国光伏组件占据了全球市场80%的份额。
这种现实,让“脱钩”更像一句政治口号,而“嵌入”才是产业的真实面貌。双方的经济肌体已经深度融合,强行切割只会导致大出血。
当然,还有那些传统的稳定器。别忘了,2019年上海那次磋商后,中国创纪录地进口了美国大豆。农产品贸易,向来都是稳定双边关系最直接、也最容易操作的工具,是这艘大船最底层的压舱石。
然而,稳定之下,危机四伏。如果说产业链是“压舱石”,那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技术领域,就是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
美国的动作很清晰。一纸升级版的对华芯片出口管制令,将长江存储等31家中国实体列入了那个让人不安的清单。这种“精准打击”,就是要引爆技术脱钩的导火索。
后果是立竿见影的。台积电被迫停止为华为代工,全球芯片的交付周期被硬生生拉长到了26周。这场技术博弈的代价,早已外溢为全球性的难题。
中国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它的策略很明确:一面加速“芯片自立”,一面亮出非对称的筹码。
当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良率悄然爬升到95%,当华为开始构建不含美国技术的供应链时,一个强韧的应对体系正在形成。
另一边,一个潜在的“引爆点”被放在了桌面上——稀土。当中国在2022年悄然缩减15%的稀土出口配额,这就不仅仅是个商业决策了。这是足以影响对方尖端产业的“精准化”反制。
正是因为“压舱石”太重,而“引爆点”的爆炸力又太强,才迫使双方的博弈策略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看看谈判桌对面的人,从前任莱特希泽的“极限施压”,到如今贝森特团队的风格,明显多了一丝务实。这种转变并非出于善意,而是源于内部的巨大压力。
当国内通货膨胀的数字高烧不退,当地区性银行危机敲响警钟,当政府停摆的可能性若隐若现,任何外部冲突的升级都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美方对话后立即提议举行线下会谈,这种急迫性不难理解。与其追求一场全面的胜利,不如先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小切口”突破。比如,扩大医疗设备的关税豁免清单。或者,延长即将到期的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备忘录。再或者,干脆建立一个关键矿产的联合工作组。
这些“小而美”的协议路径,看似不起眼,却是在不触碰核心“引爆点”的前提下,共同为紧张局势降温的实际尝试。
从2018年3月对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算起,中美贸易额坐了一轮过山车,从6335亿美元的峰值,一度跌到5600亿美元的低谷。
历史的教训依然在目,2019年上海磋商的协议就曾被单方面撕毁。但历史也留下了成果,比如2023年在日内瓦建立的常态化对话框架,以及这次通话达成的“尽快安排新一轮磋商”的共识。
双方都在试图将危机管控机制化。这或许可以解释摩根士丹利那个模型的预测:未来出现乐观、中性、悲观三种情景的概率,分别是30%、50%和20%。
市场普遍认为,“僵持”的中性状态可能性最大。这本身就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最好印证。
未来6个月,将是一个重要的机会窗口。中美经贸关系,不会走向彻底的和解,更不可能滑向全面的战争。
它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戴着镣铐的共舞”。舞步,就在“压舱石”提供的稳定和“引爆点”带来的风险之间,动态调整。中方亮出了自己的“三个底线”: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公平对待中国企业、停止技术封锁。
这背后,是制造业PMI回到扩张区间、第三季度GDP增长4.9%的经济底气。双方都有不可退让的核心利益。但即便是达成一点微小的合作,其外溢效应也是巨大的。比如,为欧盟碳边境税的谈判提供参考,提升RCEP成员国之间12%的中间品贸易,甚至让新兴市场的货币波动率下降3个百分点。
这场博弈的智慧,或许早已不在于谁能赢得对方,而在于双方如何共同管理好脚下这块脆弱的平衡木,避免将自己和整个世界一同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