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5%到0%!黄仁勋亲口承认:英伟达彻底退出中国高端芯片市场

发布时间:2025-10-19 04:51  浏览量:6

“我们已经100%退出中国市场。”2025年10月,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纽约的公开活动上,用满是无奈的语气抛出这句重磅言论,瞬间震动全球科技界。这位曾凭借芯片帝国垄断中国市场的科技大佬或许未曾想过,自己亲手打造的、占据中国AI芯片市场95%份额的商业神话,会以“归零”的方式仓促落幕。

这场崩塌的序幕,早已被美国不断收紧的出口管制政策拉开。从2022年禁止A100、H100等高端芯片对华出口,到2025年加码限制“特供版”H20芯片,一道道政策“铁幕”彻底斩断了英伟达与中国市场的联系。为了保住这块全球最大的AI市场,黄仁勋曾拼尽全力:2025年三度访华斡旋,甘愿将销售额的15%上缴美国政府换取短暂解禁,甚至量身打造性能缩水的适配芯片。但政策的反复无常,终究耗尽了中国企业最宝贵的信任。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反噬。2025年,英伟达H20芯片被曝出固件层隐藏隐蔽通信模块,引发全行业安全恐慌与集体停购。更致命的是,当H20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生时,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已完成“应急式成长”——华为昇腾910C通过双芯片封装技术,算力追平英伟达H100,能效还高出30%,租赁成本低20%。2024年,国产主流AI芯片出货量已达30万-40枚,虽不及英伟达同期规模,但差距正快速缩小。

黄仁勋口中“每年超过15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蒸发”,实则是中国科技产业自主化的生动注脚。美国试图用“小院高墙”将中国锁在AI低端领域的算盘,终究落空:中芯国际14nm工艺良率提升至95%,上海微电子交付28nm DUV光刻机,阿里平头哥、字节跳动纷纷转向国产芯片适配。2024年,国内企业在国产芯片采购上的投入超800亿元,为本土产业链注入强心剂。华为更是公开了昇腾950到970的路线图,用百万卡集群技术弥补制程差距,构建起独立的AI生态。

这场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却改写了全球芯片产业的格局。英伟达失去的不仅是500亿美元规模的市场,更是接触全球50%AI研发人员的创新土壤。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芯片企业在华投资同比减少45%,不少研发中心被迫搁置。正如黄仁勋所言:“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更严重”。

如今,当华为昇腾支撑起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当国产芯片在政务、能源领域规模化应用,所谓“技术封锁”已沦为自主创新的“成长催化剂”。黄仁勋仍在等待政策松动,甚至计划推出绕开管制的Blackwell B30A芯片,但市场早已给出答案:当国产芯片性能更强、供应更稳,中国企业为何还要依赖“阉割版”特供产品?

从95%到0%,英伟达的退场不是终点。这场世纪博弈证明:没有任何国家能靠技术垄断永远领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藏在自主创新的韧劲与庞大市场的底气里。当中国开始主导《AI芯片异构计算接口标准》的国际立项,当“灵衢”互联协议向全球开放,一个由创新与开放定义的科技新秩序,正在悄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