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急了?美财长掀桌,公然侮辱中方谈判代表,被中方当场怼回去
发布时间:2025-10-18 17:00 浏览量:4
[月亮]美国现在对付中国的招数真是越来越多样化了,华盛顿谈判那边占不到便宜,美财长这边就想利用舆论,逼中国换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中美经贸谈判桌上,美方总想压中国一头,结果处处碰壁,美国财务部长贝森特急得跳脚,不管不顾的当着全世界的面,指名道姓攻击中方谈判代表,暗戳戳的想让中方换人,被我方商务部和外交部当场怼了回去,所以这是怎么回事?美国怎么这就急眼了?
一场发生于10月16日的外交风波,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小的浪花,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外交部与商务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将矛头公开对准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刚,这一举动极其罕见,也让无数观察家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美方的发难是从给李成刚贴上一系列道德标签开始的,贝森特声称李成刚发表了“煽动性言辞”,指责他“未经邀请”就擅自出现在华盛顿,紧接着“不循礼法”、“缺乏礼貌”、“举止不敬”等一连串颇具羞辱性的评价就被抛了出来。
很明显贝森特试图将一个复杂的经贸问题,简化为中方谈判代表的个人品行问题,这套话术听上去火力十足,但细究之下却漏洞百出。
什么叫“煽动性言辞”?具体说了什么?美方语焉不详,这种模糊化的指控,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舆论抹黑,目的就是为了塑造一个蛮横无理的中方形象。
面对这种“泼脏水”式的攻击,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迅速做出了回应,直接定性美方言论为“严重曲解事实”,事实的真相是,李成刚的赴美之行发生在8月27日至29日,目的是为落实两国元首的通话共识,压根不存在什么“不请自来”。
此行的议题也清晰明确,一个是讨论中美经贸关系,再一个就是落实之前的会谈共识,最后是就美方针对中国造船等行业发起的301调查提出严正交涉,每一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把一次正常的、基于共识的工作访问歪曲成“擅自闯入”,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性质。
更有意思的是,在美方内部还有一股论调悄然流传,称中方的对美谈判政策已被“鹰派”主导,并用“猖狂”和“咄咄逼人”来形容所谓的“鹰派”,这步棋的意图就更加明显了:将谈判的僵局归咎于李成刚的个人风格,从而向中方施压,妄图干预、甚至更换中方的谈判团队。
如果说外交口水战只是前菜,那么真正让美方心态失衡、甚至有些“破防”的,恐怕是中国在另一条战线上祭出的精准反制,就在贝森特发难前不久,也就是本月9号,中国正式出台了稀土出口管控新规,这记重拳不偏不倚的正中美国战略布局的软肋。
稀土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的名词,却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对于美国而言,它是制造先进战机、导弹制导系统等关键武器不可或缺的血液,没有它许多尖端军事装备将沦为一堆废铁。
而放眼欧洲,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同样高度依赖来自中国的稀土,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和未来产业主导权的战略问题。
在这条关键的产业链上,中美两国的攻守之势早已异位,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储量,更重要的是,还掌握了从分离、冶炼到精加工的全套核心技术与专利,反观美国虽然本土也有一些稀土矿产,却因缺乏成熟高效的加工技术,导致其成本高昂、产品纯度也远不及中国。
现实情况是,美国甚至需要将自己开采的部分矿石运到中国进行精加工,然后再买回去使用,欧盟的情况更糟,几乎完全没有独立的稀土产业链,彻底依赖进口。
中国此次推出的新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非一刀切的“禁止出口”,而是依法进行管控,符合规定的申请依然可以获得批准,这步棋精准且有力,说明中方的反制是有预案、有章法的“防御”行为,其目的在于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公平与安全,并非意在挑起争端。
可以说外交场合上的气急败坏,本质上是核心产业的咽喉被扼住后,那种无力感的外部投射,贸易摩擦带来的通胀加剧、港口竞争力下降、就业岗位流失等负面影响,已经让美国国内叫苦不迭,此时此刻中国的稀土牌无疑是压垮骆驼的又一根稻草。
美方这次试图通过公开羞辱中国谈判代表来施压的剧本,其实并不新鲜,不少人立刻联想到了美国对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方式,此前美方就曾不止一次地当众敲打泽连斯基,一边指责他“不懂感恩”,一边又批评他不穿正装出席正式场合是“无礼”的行为。
这种居高临下、类似“家长训话”的模式,是美国霸权思维的典型体现,它试图通过占据道德和礼仪的制高点,来对他国进行精神打压,迫使其在实际利益上做出让步。
但中国不是乌克兰,在中国身上复制“乌克兰式剧本”,显然是行不通的,当美方挥舞“礼仪”大棒时,它似乎忘了,中国手里同样握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制工具箱。
无论是对美国船只收取特别港务费,还是如今精准的稀土出口管控,都清晰地表明,单向施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方的行为逻辑也很简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讲尊重,我们比你更懂礼仪,你若先行失礼,那也别指望我们会单方面去维护你的颜面。
中国的外交原则一贯且明确:我们愿意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但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施压、威胁与恐吓。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