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甘肃土改,被判死刑的地主行刑前突然大喊:我救过徐向前!

发布时间:2025-10-13 00:54  浏览量:5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0年的一个冬日,甘肃永昌县的刑场上,一位即将被处决的中年男子忽然大喊了一句——“我救过徐向前!”围观的人群一时间安静下来,空气仿佛都凝住了。

那一刻,行刑的人停下了手,工作组的干部互相看了看,一种说不清楚的犹豫浮上了每个人的脸。

说实话,那年头,这种“临刑喊冤”的事儿不是头一次。

很多地主在最后关头都会找理由试图逃过一劫,什么“我当年掩护过红军”“我给过八路军送过饭”……可大多都没证据,甚至连个像样的旁证都拿不出来。

说是喊话,倒更像是临死前的挣扎。

可这次不太一样。

李姓地主的家属在他高喊之后,迅速跑回家,带回了一张已经泛黄的纸条。

纸条不大,折痕清晰,纸张边缘也有些破损。

上面写着几行字,看得出来是当年写的。

更重要的是,下方的印章赫然是“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落款三个字——徐向前。

那会儿,土改运动正进入高潮阶段。

永昌县的工作组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清查,批斗大会、清算土地、处理地主的流程都走得很快。

政策要求明确,地主阶级必须彻底清算。

李地主是名单里的重点对象之一,田契、雇工契约堆了一箱,证人也不少。

按当时的标准,他已经定了“死罪”。

可这张纸条,把一切打乱了。

干部们没敢轻举妄动,赶紧上报了情况。

上头很快派人下来。

纸条被送去鉴定,字迹、印章、纸张年代,一样样都核实。

结果让人吃惊——是真的。

没错,是徐向前亲笔写的,而且是当年西路军西征时留下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37年初,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陷入重围,马家军的骑兵分割围剿,补给线断绝。

徐向前带着一个警卫排突围,进入了西北荒漠。

那地方,白天是滚烫的沙石,晚上是刺骨的寒风。

水源极少,根本没有人烟。

他们只能靠沙漠边缘的野草、露水和仙人掌维持生存。

几个战士倒下了,走不出去了。

几天之后,徐向前带着仅剩的几人走到永昌县境内。

人已经虚脱,衣服破烂,几乎说不出话来。

那时候正是最危险的时候——马家军虽然没追进沙漠,但已经在周边村镇贴出悬赏,谁敢窝藏红军,一律抄家灭门。

这时候,李家就在那个村子最东边。

李地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做事很谨慎,平常也少跟人来往。

可那晚,他把徐向前几人偷偷带进了家中,藏进了地窖。

据后来李家人回忆,他当时什么也没问,只说了一句:“先活下来,别的以后再说。

那几天,他让家人把家里储存的干粮、水、药都拿去地窖,还请了一个乡医,蒙着眼睛进去给几位伤员看病。

白天,马家军的搜查队到了村里,他硬着头皮请人设宴款待,把人灌得晕晕乎乎,并安排人陪着他们“搜查”。

几个军官吃饱喝足,没找到人,也就走了。

过几天,徐向前他们身体稍微恢复了些,准备继续突围。

临走前,徐向前写下了那张借条,还留下了一匹骆驼和几包干粮。

李地主没多说什么,只叮嘱一句:“别往村西走,那边的兵换岗了。

谁也没想到,这张纸条,过了十几年后,救了李家的一条命。

那会儿的情况很复杂。

李家在土改中,被认定为“恶霸地主”。

其实,李家确实有不少土地,也雇过长工,但在当地名声不算坏。

李地主平时少说话,但谁家有事,他也肯搭把手。

可到了土改那一年,阶级斗争的标准很硬,政策不允许太多周旋的空间。

就算是有“历史功绩”,如果没有被组织认可,也是没用的。

所以那张借条的真实性,成了整件事的关键。

组织部后来把这事往上报,几级审批之后,总算得到确认。

徐向前本人也听说了。

他没有公开发言,但安排人给永昌县写了一封信,确认李姓地主确实在1937年春天对西路军有过重大帮助。

李地主因此免于死刑,土地和房产也只部分征收,留下了一点口粮地和住宅。

他没再出现在公众场合,几年后悄悄病逝。

1972年,徐向前曾短暂路过永昌县。

那次他没公开活动,只是私下走访了几户老百姓,其中就包括李家的后人。

那天,李德山在家门口迎他,一口一个“老首长”,眼圈都红了。

徐向前坐在屋里没说太多话。

只是看着墙上那张旧借条的拓印本,沉默了很久。

后来他说:“你父亲是个实在人。”然后就起身走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他“恶霸地主”。

参考资料: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甘肃省土地改革档案资料汇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刘统,《西路军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中共永昌县委党史办,《永昌县土地改革运动实录》,地方档案馆藏,19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