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心灵陪伴者
发布时间:2025-10-18 08:00 浏览量:4
说个故事
▌井玉梅
昨天,教导主任突然告诉我,学校有个重要任务要调我过去,我们班语文课由别的老师接管。今天我就收到了一张叫小雯的学生写的卡片:老师,真对不起,我想和您正式地道歉,现在越发觉得自己不对,心里难过了很久,老师是真的为我好,您能不能别走了?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场风波。
刚接初一这个班的时候,我就发现小雯本身性格比较孤僻,独来独往,不太和其他孩子交流,同学们自然敬而远之,因为不善于交流,她有一些自卑,我鼓励她多和同学们玩耍,和别人交朋友,并尽所能陪伴她,关爱她,感染她,让她的生活更阳光一些。看上去越冷漠的孩子,其实内心都有一个能量巨大的小宇宙。她虽然沉默寡言,却有普通孩子难以企及的细腻情绪,所以诉诸笔端,时有佳作,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会在课堂上朗读她的文章,不遗余力地夸奖她心思缜密,构思精巧,我还给她推荐国内外名著、名人传记、茅盾文学奖作品、人文纪录片等等。渐渐地,她向我打开心扉,和我一起探讨读作品的心得感受。有一次,我提议她做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做《骆驼祥子》中人物形象探究。在小组展示阶段,能看得到她们小组的PPT做得特别认真。她做主持人,串联了小组成员中的所有发言,我猜课下的她一定花了很多工夫,做了很多功课。
确实,我发现她和同学间关系融洽了不少,课间,她飞扬的小辫子在人群里钻进钻出,放学的时候,也不再是形影孤单,时不时看到她背着书包和几个同学结伴而行,甚至有人还和我说,小雯课间经常说笑话给大家听,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就这样,我耐心地看着她从静默逐渐变得开朗自信,我知道,对她的耐心和陪伴一定是她变得更好的法宝。
期末阶段,课时紧张,课堂节奏加快了,我上课时难免急躁。一天,我在黑板上板书时,突然听到身后一排学生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像半夜里偷食的耗子。我猛地转头,刚好传递的笔记本停滞在我的眼皮下,尴尬的小莲正对上我的目光,把笔记本直往抽屉里塞。正在上课,却在传笔记本,听课了没有?火冒三丈的我,对着那些传送笔记本的同学,开始了怒不可遏的大声斥责。没想到突然传来了小雯的声音:“老师,你有意见冲着我来就好了,别冲着她们!”小雯语气强硬,死死地盯着我,“是我让她们给我传笔记本的,要批评怎么不批评我?”我一时愣住了。说实话,有顶嘴的学生并不奇怪,但这次,我有点错愕,批评别人,她为何如此激动?
下课跟同学们了解情况后,我才知道,小雯是笔记本的主人,上面写的是她精心构思的小说,同学们喜欢传阅,但上课了,笔记本还没有及时送还给她,她就趁着我板书的时候,悄悄地索要,没想到被发现了。但不知道内情的我只批评了那些传送笔记本的同学,她反而像个团队里的背叛者。
我把小雯叫到办公室,首先肯定她和同学们的关系,说她有担当,然后说自己关心则乱,不该因此动怒,其实这件事真不是件大事儿,顿了顿,我接着问她,是不是觉得对不起帮你传笔记本的同学,牵连了她们,为此,不惜课堂上和老师怼?她低头不语。我说我们俩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心急火燎,急火攻心,明明坚持的都是正能量,却好心办了坏事,其实同学们也未必有她想得那样气量小。她点点头,表示同意,说以后愿意改,以后不那么冲动。我也笑着说,大家一起努力。
透过窗户,我看到了小雯,我都已经忘记了那场风波,孩子还记得,我冲着她微笑,她抿着唇,腼腆地垂下眼帘,一时间,我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我想告诉她:孩子,我一直都在,咱们共同进步和成长,我愿做你心灵的陪伴者。 视觉中国 供图
讲点心理
▌朱晓辉
相比小学老师的失控感和高中老师的巨大压力,初中老师所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如果说小学生的调皮捣蛋是他们爱玩爱闹的天性,那么初中生的“调皮捣蛋”则是青春期孩子探索世界时留下的混乱痕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敏感好奇且情绪易波动;他们既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又不再盲目迷信老师的权威,如果严厉打压,可能会扼杀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与天赋;而如果放任自流,则可能导致整个班级风气败坏,“班将不班”。因此,初中老师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递者,更要像现代“大禹”一样,在严格与空间之间,找到一条既能让自己轻松、又能让孩子们成长的路径。
首先,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老师不是万能的,决定孩子分流的是中考,而非老师,而且,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现代教育模式。初中老师的作用,育大于教。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之外,不要奢望将每个孩子都“赶上正轨”。实际上,对教学成绩的过度追求,可能正在抹杀某个“另类天才”。
其次,我们要承认,青春期的冲动是压抑不住的。初中生的想法如同洪水,只能疏导而不能堵塞。尽管他们仍是孩子,但已有了自己的想法。面对那些举止幼稚却比你还高半头的孩子,我们内心焦急,渴望帮助他们,但我们的说教在青春期孩子强烈的冲动面前,往往只是耳旁风。然而,即使是我们的“馊主意”,孩子们也能让你感受到无限的生命力和执行力。
再次,我们要明白,敏感的情绪孕育着真挚的情感。初中生虽不易管理,但他们真诚、真实。强烈的情感往往代表着明确的指向性,朴素的正义感和同理心。如果我们能站在一起,心灵便能相互敞开;如果我们面面相对,激烈的冲突则在所难免。
最后,站在起点看成长,胜过站在终点看不足。很多时候,我们为孩子们感到焦急,尤其是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容易看到孩子们的问题和不足,难免会想方设法希望他们追上来,弥补不足,取得进步。然而,如果我们从孩子们入学之初开始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在成长,尽管有快有慢,但他们从未停下向前的脚步,这就足够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辣酸甜。一个故事或许只能浅浅反映出冰山一角,但正如与小雯的相处所揭示的,孩子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最真实的态度与情感。初中老师难当,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处在生命中最多变时刻的孩子们,愤怒与权威无法约束他们,就像石头无法阻挡小草的向上生长。但是,如果我们放弃对于对错与结果的执念,我们将会收获轻松的心情,将会看到,天地之广阔,生命之无限。
朱晓辉
资深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硕士,多次参与灾后心理援助项目。北京晚报心理专家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