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杨楼镇孟寨行政村和孟新庄行政村

发布时间:2025-10-17 21:13  浏览量:3

孟寨行政村位于杨楼镇西南部,距镇驻地杨楼5千米。东与朱破楼村为邻,西与伊庄村和孟新楼村为邻,南与赵庵村和张平房村为邻,北与崇福集村为邻。辖孟寨东村、孟寨西村、孟官庄3个自然村。居民535 户、2468人。村庄总面积3.7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31平方千米。

沿革

1929年至1933年,分属于第三区(辛羊庙)和第四区(黄岗),1935年至1937年,又分属于杨楼和黄岗两个乡农学校。抗战开始后,分属于辛羊庙和黄岗两个区。1938年,单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分属于杨楼和黄岗两个区。1942年1月,属单西南办事处。1944年12月,单西南办事处改建为临河县,孟寨属临河县河滩区。1945年12月,改临河县为单虞县;1948年8月,河滩区改称孟寨区,建立虞城县。1949年2月,根据冀鲁豫决定,黄河故道以北地段划归单虞县,孟寨区归属单虞县;同年8月撤销单虞县并入单县,属第四区杨楼。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由孟东、孟官庄、朱破楼联合组成孟寨大队,先后属英雄人民公社、杨楼公社。1979年,孟寨大队分为孟寨东、孟寨西、朱破楼3个大队,归属罗庄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孟寨大队改为孟寨行政村,属孟寨乡。1997年1月,合村并队,孟东行政村和孟西行政村合并为孟寨行政村,属孟寨乡。2001年合乡并镇,孟寨行政村归属杨楼镇。

自然村概况

孟寨东村

东邻朱破楼村,西邻孟寨西村,南邻枣子营村,北邻孟官庄村。居民137户、616人,有孟、姜、丁、李等姓,均系汉族。耕地面积0.79平方千米。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黄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族人希望出英雄人物,故取名黄英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孟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安居,孟氏人丁兴旺,修筑围村寨垣,更名为孟寨。后孟寨分为孟寨东村、孟寨西村两村,此为孟东村。

孟寨西村

东邻孟寨东村,西邻高杨庄村,南邻孟新庄村,北邻孟官庄村。居民310户、1580人,有孟、姜、黄、邵等姓,均系汉族。耕地面积 1.19平方千米。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孟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安居,孟氏人丁兴旺,修筑围村寨垣,更名为孟寨。后孟寨分为孟寨东村、孟寨西村两村,此为孟寨西村。

孟官庄村

东邻朱破楼村,西邻孟寨西村,南邻孟寨东村,北邻赵庄村。居民213户、804人,有李、杨、赵等姓,均系汉族。耕地面积0.59平方千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孟氏自孟寨迁此建村,取名孟官庄。

村庄往事

孟寨革命志士

1942年,在党的领导下,孟寨村成立了农救会、妇救会,农救会会长是孟寨村民黄宗武、妇救会会长是孟寨村民金爱民的爱人,人称“金奶奶”。金奶奶把两个儿子金传河、金传法都送去参加八路军,奔赴抗日第一线。她常常带领全村妇女夜以继日的帮助八路军做鞋做袜,有时彻夜不眠,还劝说本村新婚夫妇为抗日部队捐献新被褥。她的行为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由于党组织领导穷苦大众斗地主、分田地,经常召开批斗声讨诉苦大会,被一些敌对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抗战结束后,1946年夏季,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攻倒算”活动猖狂,许多逃亡地主恶霸和七路皮纷纷卷土而来,对革命者进行镇压。八路军北撤,金奶奶在组织群众转移时,在孟寨村东头不幸被捕,被押至三堤,绑在树上进行刑讯。她被敌人的皮鞭打的昏死过去,也没有说出一个字,丧心病狂的敌人在土疙瘩村小朱庄南河沿下挖了一个深坑,把金奶奶活埋。又过了几天,农救会长黄宗武也被惨无人性的反动派活埋,牺牲在金奶奶不远的地方。

1947年春人民军队反攻回来,把参与活埋金奶奶、黄宗武的坏蛋一网打尽,连同黄岗三区罪大恶极的坏人,被人民政府在孟桥南公审处决。次日下午人民政府组织群众重新殡埋了金奶奶和黄宗武两位英雄。第三天上午,人民政府在孟寨为金奶奶,黄宗武、吴志学(商丘北朱集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北撤时奉命留下来负责转移群众,不幸在孟花园被捕后遭杀害。举行了追悼大会。

孟新楼行政村位于杨楼镇西南部,距离镇驻地杨楼6千米。东邻孟寨村,西邻郑堤口村,南邻孟庄村,北临二堤河。辖孟新楼、孟黑楼、孟花园、尤楼4个自然村。人口 2497人。村庄总面积 3.17平方千米。

沿革

1955年成立孟新楼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属孟庄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孟新楼大队,先后隶属英雄人民公社、杨楼人民公社。1979年孟新楼大队属罗庄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孟新楼大队改为孟新楼行政村,属孟寨乡。1997年合村并队,孟黑楼、孟花园、尤楼合并到孟新楼行政村,居孟寨乡。2001年2月合乡并镇,孟新楼行政村属杨楼镇。

自然村概况

孟新楼村

东邻孟花园村,西邻郑堤口村,南邻孟新庄村,北邻孟黑楼村。居民300户、1200人,有李、宋、朱、谭、张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1.67平方干米,其中耕地面积1.2平方干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孟氏分支从孟花园分家,在孟花园西居住设庄。取名孟新楼。

孟黑楼村

东邻王楼村,西邻王呼庄村,南邻孟新楼村,北邻张新庄村。居民60户、210人,有张、孟、黄、梁、曹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28平方干来,其中耕地面积0.25平方干来。

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孟氏分支自孟新楼迁此建村,因建土楼,完工时天色渐黑,遂命村名孟黑楼。

孟花园村

东邻尤楼村,西邻孟新楼村,南邻孟寨村,北邻王楼村。居民 150户、500人,有孟、王、刘、李、黄、杨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6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44平方干米。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孟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因建有花园,命村名孟花园。

尤楼村

东邻孟寨村,西邻孟花园村,南邻孟寨村,北邻徐楼村。居民 90户,400人,有张、牛、孟、杨、刘、王等姓,均系汉族。村庄总面积0.5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0.43平方干米。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尤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龙王庙流水口村居住。后因水患再迁此定居,因盖有楼房,命村名尤楼。

村庄古迹

孟氏祠堂

位于孟花园村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亩。有山门、大殿、东西厢房等。大殿西北角有古柏一株,古柏形似站立的骆驼,故称“骆驼柏”。大殿西南角有一座镶有7颗扒锔子的花瓶石碑。祠堂前面竖立着双斗旗杆,十分巍峨壮观。“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

村庄往事

孟花园由来

孟花园村是孟氏先祖孟汪在清朝中叶建立的村庄,过去有“孟汪跑马圈地”之说,东起大姜庄,西至贾水口,南至黄河故道,北至二堤以南。现在仍流传着“孟汪满占河滩;姜老虎把守东边;小羊羔满河沟里蹿。”的说法。

传说,孟家曾挂过“双千顷牌”,而且免交皇粮,一路到北京,每隔十里就有他的一个下庄子,不用喝外人井中之水。有一年,部队经过本村,孟家管吃管喝,送给将士们衣服被褥和马匹用的草料,分文不取。

孟桥事变

孟桥位于孟花园村西北、约1500米的二堤河上。新中国成立前,孟花园属单县四区,区长是马梅生(解放后定居北京,任北京东方红拖拉机厂党委书记)。1946年高粱快要红的时候,单县公安局把监狱安扎在孟花园村,有二十多名犯人。村长孟凡早负责送饭。单县县大队驻扎在二堤北面的王楼村。当时正是国共摩擦时期,黄河故道南岸的国民党七路,经常纠集一些土匪,袭扰我八路军驻地。一天拂晓,一部分国民党军在孟桥北头设伏,另一部分人从孟花园村南、东南鸣枪。单县监狱人员及村民向西北方向撤离,最后被包围在孟桥南头,死伤十几人。由当时在押犯人指证确认:孟花园村长孟凡早、村民宋老六、宋老七,孟新楼村的孟昭默等人落入敌人手中。其中有一个犯人被抓后用孙某魁的布腰带,绑在了村后面一棵枣树上,他趁敌人吃喝乱哄哄的时候,挣脱腰带逃脱了。其余的人都被敌人带到西南土山、渡口王庄一带的柳树林中活埋了。等县大队赶到土山、渡口王庄,为时已晚,没有救出。新中国成立后,孟昭默等人被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