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太离谱!打仗菜到误杀元帅,逆袭却靠躺平?

发布时间:2025-10-11 17:56  浏览量:5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功夫鱼

不少人都好奇意大利这国家,曾在欧洲当“拖油瓶”,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揍咋还能逆袭,今天咱就扒扒它的“离谱又真实”的过往。

论家底意大利可是“文化老炮”,因为它的祖上是可是罗马,抛开四大文明古国,论历史悠久,罗马文明能排前排。

想当年意大利也是“战斗民族”天花板,罗马帝国横扫欧洲,疆域跨欧亚非,犹太民族千年流浪史,就跟罗马人脱不了干系。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西罗马各过各的,虽说实力大不如前,但在欧洲依旧是“大哥级”存在。后来欧洲各国崛起,都爱说自己是罗马后裔,毕竟这头衔够“装”。

14世纪画风突变,文艺复兴来了,意大利人像突然“弃武从文”的张飞,放下刀枪拿起画笔,艺术天赋直接“开挂”,课本里比萨斜塔扔铁球的伽利略、画鸡蛋的达芬奇、雕大卫像的米开朗基罗,再加上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全是意大利人,浪漫基因从这儿就刻进骨子里了。

沉迷艺术几百年,意大利人早把打仗抛到脑后,天天唱歌画画不香吗,可国家没人管,渐渐乱成一锅粥四分五裂的,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终于统一,总算有了“正经国家”的样子。

意大利运气不错挨着欧洲核心圈,蹭上了工业革命的边,可光搞艺术填不饱肚子,工业又弱,买纸买乐器都得靠进口,眼瞅着其他欧洲国家抢殖民地发家,意大利也眼馋:“我也去抢块地!”

19世纪末欧洲列强扎堆去非洲抢地盘,意大利盯上了阿比西尼亚,1885年第一次入侵,埃塞俄比亚没防备损失惨重,但意大利就派了点兵“试水”,根本吞不下最后只捞到一个港口。

尝到甜头的意大利不满足,1895年卷土重来,派一万多带机枪火炮的现代化军队,对付还在部落时代的埃塞俄比亚。

结果人家埃塞俄比亚凑了10万大军,拿着土枪土炮居然把意大利打了个全军覆没,19世纪非洲就俩独立国,一个靠美国庇护的利比亚,另一个就是埃塞俄比亚,不仅赢了还从意大利那儿要到1000多万里拉赔款,这事让意大利丢尽脸面,却记恨了40年。

1936年意大利下血本,40万军队、300辆坦克、500架飞机,连化学武器都用上了,总算把埃塞俄比亚变成殖民地。

可占领后意大利傻了眼,这地儿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连粮食都不够,没办法只能从国内运粮补贴,还琢磨着“先发展再掠夺”,5年投200多亿里拉修了7000多公里公路,建工厂、发电站、自来水厂、医院,活脱脱把殖民地玩成“模拟城市”。

要知道当时意大利造一艘轻型航母才3亿里拉,这波操作堪称“氪金大佬”,可1941年美国参战后战局反转,埃塞俄比亚游击队拿了美式武器,英国也来帮忙,意大利只能灰溜溜撤退。

5年投入打了水漂,国内国库被掏空,1943年投降时连饭都吃不上,粮食全运给埃塞俄比亚了属实有点惨。

更搞笑的是19世纪末意大利还想欺负中国,见欧洲列强在中国抢租借地,它也给清政府发照会,要浙江三门湾当海军基地,不然就动手。

清政府早摸清它的底细直接拒绝,意大利派军舰来挑衅,见清政府把甲午战争打坏的军舰都拉出来“鱼死网破”,立马认怂:“我就是来闹着玩的!”一炮没放就溜了。

到了一战意大利抱上德国大腿,却全程“划水”,德国跟英法打得火热,意大利搁旁边看,还哭穷要300万支步枪,德国气炸:“我给你了,我士兵拿木棍打仗?”后来意大利干脆跳槽去协约国,结果战斗力拉胯,几百个德国兵冲锋,几千意大利兵当场投降,协约国还得派援军救它。

二战时意大利更离谱,还闹出“误杀自家元帅”的笑话,1940年北非战场,意大利派一艘四十多年没翻新、没雷达还晃悠的巡洋舰偷袭英国殖民地。

英军摸清意大利“饭点必吃饭”的规律,专挑饭点进攻,值班炮兵克拉迪奥・马祖拉正不满同事都去吃饭,英军空袭一来,其他炮兵全跑了,指挥官放狠话“再不开炮就毙了你们”,马祖拉憋了一肚子火。

没多久远处飞来一架飞机,马祖拉以为是英军,一炮就给打下来了,当场成了“战斗英雄”,结果十分钟后电报来了:“巴尔博元帅专机被击落了!”原来马祖拉打下来的是自家元帅,这波“神操作”也是没谁了。

有人纳闷意大利这么菜,德国为啥还跟它结盟,因为实在是没别人可选了,当时英法俄美是强国,不想打仗,德国工业革命晚,殖民地被抢光,只能找“差不多”的盟友。

意大利表面看着还行,工业有基础、人口多(跟法国差不多),可德国没料到,意大利军队是“一碰就碎”。

为啥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差,主要是不重视教育,搞艺术要灵感,意大利人觉得上学束缚灵感,普遍不爱读书。军队要纪律,可意大利士兵大多没经过系统训练,跟英法德的职业军人没法比。

德国以为意大利有“千年大佬”和“文艺委员”的底子,能靠谱点,没想到它全程在“演喜剧”。

战后逆袭

不过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得飞快,1950-1970年GDP翻了一倍,秘诀有两个一是投降快,损失小,不用跟其他国家似的战后重建,二是人缘好,被它侵略过的国家不仅不恨,还同情它。

另外意大利劳动力成本低,当时被称“欧洲小日本”,生产的东西主打便宜,车企索菲塔跟咱五菱宏光似的,让普通人都买得起车,在欧洲卖爆了,可到了八九十年代,东南亚劳动力更便宜,意大利优势没了,还好赶上奢侈品热潮,靠几百年艺术积淀,忽悠日本消费者又赚了一波。

但奢侈品撑不起长期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人才,可意大利连一所世界前100的高校都没有,近年经济越来越差。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今仍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

有人嘲笑意大利在战争里只顾吃面条、喝啤酒、想回家踢足球,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普通人向往的生活吗,人家100年前就开始“躺平”,早把生活真谛琢磨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