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校官阵亡,巴铁不再忍让,枭龙F16精确打击,翼龙无人机猎杀
发布时间:2025-10-11 11:35 浏览量:7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报社报道,巴基斯坦在2025年10月9日深夜至10日凌晨,出动战斗机和无人机在阿富汗境内进行突然袭击。
之所以巴基斯坦要这么干,原因是来自阿富汗的武装分子经常袭扰巴基斯坦边境。
据统计,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巴基斯坦已经有14名军官在冲突中丧生,这让巴基斯坦一方很是恼火。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甚至在国民议会发出“够了,巴基斯坦的耐心已经耗尽”的怒吼。
那么,巴基斯坦的这次报复行动到底效果如何,是否能震慑住对方的武装分子呢?
巴基斯坦这次罕见的越境空袭,绝非一时冲动。
自今年开春以来,巴基斯坦军方的阵亡名单触目惊心。
累计14名校官——包括4名中校和10名少校,倒在了武装分子的枪口下。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正规军队而言,如此密集的指挥官损失是难以承受的重创。
这背后,是边境地区袭击频率同比激增30%的严峻现实。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0月8日那场精心策划的伏击。
在开普省库拉姆县,一支由边防军和特种兵组成的巡逻车队,遭到了地雷、路边炸弹和机枪火力的立体式打击。
16名军人当场阵亡,其中包括一名中校和一名少校。
仅仅一天之后,10月9日,陆军旁遮普联队第4营营长西布坦·拉扎·哈扎拉少校也壮烈牺牲。
接二连三的重大伤亡,让巴基斯坦国内群情激愤,军方的复仇意志已无可动摇。
然而,若将视野拉高,你会发现这次军事行动的扳机,并不仅仅扣在武装分子手中。
一个惊人的时间点巧合,揭示了这盘棋局的复杂性:就在巴基斯坦战机发动空袭的10月10日当天,阿富汗塔利班政府的外交部长阿米尔·汗·穆塔基,正历史性地访问印度新德里,寻求经济与军事支持。
这个动作在巴基斯坦看来,信号意义极其敏感。
长期以来,巴方一直指控印度在背后扮演着“代理人”战争的操盘手角色,为活跃在巴阿边境的武装组织提供资金、武器和培训,其战略目的直指扰乱巴基斯坦国内稳定,并间接破坏中巴经济走廊这一“一带一路”旗舰项目。
当阿富汗塔利班当局在反恐问题上态度暧昧,同时又向自己的宿敌印度靠拢时,巴基斯坦的战略警报被彻底拉响。
因此,对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空袭,与其说是军事打击,不如说是一封用导弹写成的政治警告信,告诫阿富汗塔利班:在印巴的博弈中,勾结印度,就要付出代价。
双龙的亮剑10月10日凌晨的军事行动,堪称一场现代化的外科手术式打击秀。
巴基斯坦空军几乎倾巢出动,展现了其日益强大的多维度打击能力。
行动的主力,正是被军迷们津津乐道的JF-17“枭龙”战斗机。
这款由中巴联合研制的战机,特别是其最新的Block3型号,凭借其先进的航电系统和挂载CM-400AKG超音速导弹、霹雳-15E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成为了执行此类高性价比跨境打击任务的“最佳选择”。
它们从多个基地起飞,对阿富汗帕克蒂卡省和霍斯特省的武装分子营地、训练设施和后勤点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帕克蒂卡省巴尔马尔市的一个市场被彻底摧毁,这里被认为是武装分子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与此同时,从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的F-16战斗机也没有缺席。
这些曾经的王牌,如今虽被“枭龙”抢去不少风头,但其挂载精确制导武器执行“点穴”任务的能力依旧是巴军方的倚仗。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翼龙”无人机的登场。
一架“翼龙”无人机长途奔袭,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阿卜杜勒·哈克广场上空,对一辆汽车发动了精确猎杀。
据信,车上的目标正是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最高指挥官努尔·瓦利·迈赫苏德。
尽管后续信息表明这次“斩首”行动似乎未能击中核心目标,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战果。
“翼龙”的航程足以覆盖喀布尔,这意味着巴基斯坦已经具备了在数百公里之外,对敌方高价值目标进行实时侦察和即时清除的能力。
这次空袭,与其说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报复,不如说是一次精心计算的战略示威。
巴基斯坦通过“枭龙”的集群出击、“翼龙”的远程猎杀,明确了一个全新的军事规则:国家安全不再受国界线的束缚。
任何为其境内恐怖活动提供土壤和庇护所的行为,都将招致来自空中的、毫不犹豫的越境打击。
这是一种成本相对可控,却能造成巨大心理震慑的非对称优势。
总而言之,这场由14名校官之死引发的军事行动,是巴基斯坦在内外压力下的必然反击,更是其在南亚复杂地缘博弈中的一次主动亮剑。
它表明,面对威胁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巴基斯坦已经抛弃了过去的战略模糊,选择用实力划定红线。
2025年10月10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