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为啥被标“战区”?特朗普派军遭反对,地方司法齐阻击

发布时间:2025-10-09 18:30  浏览量:1

最近美国芝加哥的新闻挺热闹,特朗普政府直接给它扣了战区的帽子,非要派300名国民警卫队进驻,地方上从州长到老百姓都不买账,又是上街抗议又是法庭打官司,闹得不可开交。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移民执法这点事吗?怎么能闹到联邦和地方彻底翻脸的地步?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突然爆发的,10月4日那起枪击事件,更像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矛盾的源头。

当天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人在芝加哥执行追捕任务,没成想被十多辆汽车围堵撞击,被困的联邦警员没办法,只能开枪自卫,最后导致一名参与围堵的女子受伤。

但在此之前,ICE在芝加哥的操作早就积了一堆民怨,深夜突查公寓楼,还拖拽妇孺,有人把现场拍下来发上网,评论里全说这哪是执法,简直是军事入侵;

上空还有黑鹰直升机盘旋,轰鸣声里全是老百姓的不满,这种情绪早就在攒着了。 可特朗普政府不管这些,直接给芝加哥贴了战区标签,不顾地方反对硬要派国民警卫队,理由是保护联邦官员与资产。

说起来,这已经是近期第三次向民主党主政的城市派兵了,之前洛杉矶、华盛顿特区驻军时就引发过连锁抗议,这次芝加哥的反对声浪更猛。

最先站出来硬刚的是地方官员。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兹克在社交平台上直接怒斥,他们就是想造个战区的名头,好派更多部队进来!

他还说,特朗普政府的战争部发了最后通牒,让他强制调派州国民警卫队,这绝对不能忍,也不是美国该有的样子。

芝加哥市长也明确反对,说这么做只会让社区和执法部门的对立更严重。民主党籍联邦参议员迪克・德宾说得更重,直言ICE的突袭是美国历史上的耻辱一幕,根本不是打击犯罪,就是散播恐惧。

联邦政府这强硬姿态,其实撞上了三块硬铁板。第一块是民意不支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最近的民调显示,58%的受访美国人明确反对向城市部署国民警卫队。

要知道,美国历史上军队管国内事,都是极端动乱的时候,比如1992年洛杉矶骚乱,还得走严格的法律程序。现在芝加哥就是执法争议引发的街头抗议,远没到极端动乱的程度,大家自然不认可这种过度反应。

第二块是司法系统拦着。10月4日当天,俄勒冈州联邦地区法官卡琳・伊默格特就签发了临时限制令,直指特朗普政府说的叛乱危险完全是瞎扯,裁定零星抗议根本用不着军事介入。

更早之前,加州联邦法官也判定过类似驻军行为违反1878年《地方保卫队法》,这部法律本来就是南北战争后为了防止联邦军乱管地方立的,明确说国会没授权,就不能动用军力搞国内执法。

第三块更关键,特朗普急了,6日公开威胁要援引《反叛乱法》绕开法院限制。

这法律平时基本不用,只有极端动乱时才会拿出来,历史上几乎没用于应对普通抗议,路透社说这是试图扩大总统权力,真不是没道理。

现在加州、俄勒冈州等四个地方已经就驻军问题提起诉讼,联邦和地方的管辖权之争,算是正式进入司法攻防战了。

其实这事儿早超出移民执法的范畴了。从之前波特兰的催泪弹冲突,到现在芝加哥的街头对峙,特朗普政府动不动就给事件定性为国内恐怖分子作祟,还频繁派军,本质上是把党派对立掺进了国内治理里。

美国不是搞联邦制吗?核心就是联邦和地方各管各的、互相制衡,可现在联邦不管地方反对硬来,还想绕开法律限制,这制度的平衡早就被打破了。

更麻烦的是社会分裂越来越明显,支持特朗普的人觉得派军是维护秩序,反对的人觉得是党派打压,两边在联邦权力该管多宽移民执法该怎么搞这些问题上,根本没对话空间。

就像芝加哥一个抗议者说的,这里不是战区,可在政治极化的拉扯下,这场牵扯街头、法庭和政府的对抗,显然还得发酵一阵。

短期看,可能法院判了能暂时平息,但联邦与地方的权力博弈、党派间的深层矛盾,这些问题可没那么容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