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赌局!从一无所有到千亿富豪,电解液大王如何破局?

发布时间:2025-10-09 11:33  浏览量:1

编辑:香瓜

九江工厂的实验室里,徐金富凝视着玻璃瓶中清澈的液体。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锂电池的“血液”电解液。

窗外,全球最大的液体六氟磷酸锂制造基地正在全速运转,但这位天赐材料创始人的眉头却未舒展。从身价402亿登顶杭州富阳首富到如今公司市值蒸发超千亿,行业寒冬凛冽如刀。从破产边缘到行业巅峰,再到如今的低谷,徐金富的创业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由于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关联的产业创造了很多富豪,例如,比亚迪的王传福,宁德时代的曾毓群,赣锋锂业的李良彬。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关联的锂电池电解液产业也创造了1个新富豪,他就是天赐材料的董事长徐金富,天赐材料市值1135亿元,徐金富以拥有402亿元的财富成为浙江杭州富阳首富,徐金富为什么可以成为富阳首富?

从杭州富阳首富到现金流告急的行业“一哥”,天赐材料的命运曲线,画出了一道令人心惊的抛物线。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周期起落的故事,更是其创始人徐金富“豪赌”式战略风格的一面镜子。

这位曾经坐拥402亿身家的男人,如今正将公司推向香港的IPO牌桌。这既是他迄今为止最大胆的出海雄心,或许,也是一场最危险的续命赌局。巅峰时,公司市值一度冲高至1600亿元。而冰冷的现实是,上千亿财富已灰飞烟灭。

更致命的警报在内部拉响。公司账上的13亿现金,已经无法覆盖一年内到期的19亿短期债务。这场赴港上市,与其说是为了发展,不如说是为了“搞钱”续命。徐金富的牌桌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徐金富的商业版图,他的每一次关键决策,都像是一场押上全部筹码的豪赌。正是两次精准的险棋,为天赐材料赢得了后来的王座,但也悄悄埋下了依赖的种子。

第一次赌局,是赌一个技术方向。他最早是宝洁的供应商,做着稳当的日化材料生意。但在2004年,他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前途未卜的锂电行业。这不是什么平滑转型,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跨界豪赌。

真正的决胜一搏发生在2007年。他引进美国技术,埋头苦干了整整四年,硬是攻克了当时被日本企业牢牢卡住脖子的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这一仗,不仅打破了垄断,更让天赐材料手握了无人能及的成本优势。

第二次赌局,是赌一个核心客户。2014年公司上市后,徐金富没有选择分散风险、多元化发展,反而做出了一个让外界惊掉下巴的决定:他将大部分融资款,近2个亿,砸下去收购了东莞凯欣。

这次收购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死死绑定凯欣背后的大客户,宁德时代的前身ATL。这步险棋,在后来为天赐材料带来了超过一半的营收贡献,也直接将其送上了连续九年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这种“赢家通吃”的策略,在行业一路狂飙的上升期里,威力无穷。它让公司基因里深深地刻下了对单一路径的极致依赖。

这种策略的致命弱点在于,一旦牌局逆转,你将毫无退路。当行业风向骤变,曾经助推天赐材料登顶的两张“王牌”技术和客户,迅速反噬,变成了束缚自身的两道“绞索”。

技术绞索来得又快又猛。公司对单一产品六氟磷酸锂的过度依赖,使其在市场面前变得异常脆弱。当这款核心产品的价格,如同断崖式下跌,从每吨近60万的高空直坠到5万出头时,天赐材料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财务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跌幅超过66%,从50多亿的巅峰直接砸到了4个多亿。曾经高达38%的毛利率,也被无情地腰斩至18%。

客户绞索则更加隐蔽和致命。与宁德时代这样的巨头深度捆绑,意味着天赐材料早早交出了议价权。在价格战最惨烈的时候,大客户疯狂压价,天赐几乎没有说“不”的底气。

更要命的是,双方形成了一种“亦客亦友”的供应链关系。天赐不仅要卖电解液给宁德时代,有时还需要反过来向上游的宁德时代购买原料。这种复杂的角色,让它在谈判桌上更加被动。

这两个“绞索”的直接后果,就是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利润暴跌迫使公司不得不增加借贷,总债务从50多亿攀升至70亿。这也最终导致公司的现金储备,从曾经充裕的46亿,被消耗到如今命悬一线的13亿。

牌桌上最后的筹码

内外交困之下,徐金富再次选择了他最熟悉的打法,豪赌破局。这一次,他将赌注押在了几乎一片空白的海外市场。

香港IPO,就是他为这场新赌局筹集赌资的关键一步。今年4月,公司在瑞士发行GDR的计划因故终止,随后便火速转向香港。这一举动,暴露了其背后强烈的求生欲与紧迫感。

这是一场典型的以小博大。根据计划,IPO募来的资金,将有八成砸向全球化布局,主攻摩洛哥生产基地,以此辐射欧洲市场,并规避当地高达6.8%的关税壁垒。

然而,支撑这场豪赌的,是当前仅为4.45%的海外收入占比。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更何况,这张牌桌外也并不太平。一方面,技术的流失是心腹大患。公司近期刚刚起诉永太科技等公司,指控其窃取核心生产技术,索赔近9个亿。而此前,公司前总工程师就因泄密给竞争对手而被判刑。

徐金富对此直言不讳,认为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偷”,而保护知识产权才是停止行业内卷的关键。另一方面,新宙邦、江苏国泰等竞争对手也在疯狂扩产,牌桌上早已挤满了玩家。

当然,徐金富也为未来留了后手。他正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计划在明年量产超高电压电解液。公司也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打造全球研发中心。但这些更像是为下一场牌局准备的“备用牌”,远水解不了近渴。

结语

回看徐金富的商业生涯,就是一部不断加注的“赌局史”。从技术突破,到客户绑定,再到如今的全球化,他始终信奉高风险、高回报的打法,这种风格成就了他,也困住了他。

天赐材料的困境,是许多周期性行业龙头的缩影,曾经赖以成功的路径,最终会成为穿越周期的最大障碍。

赴港IPO这颗关键的棋子,究竟是助其翻盘的“同花顺”,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取决于徐金富能否在这场最危险的牌局中,真正学会平衡风险与回报。他早年曾感悟“失败要趁早”,如今,这句话正以前所未有的分量,考验着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