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助沙特建600亿高铁,一度暴亏41亿,如今血赚令外国人嫉妒
发布时间:2025-10-06 15:26 浏览量:1
“基建狂魔”狠狠上大分!
10月3日,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顺利通车,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把“中国速度”。
这条全长341公里的铁路在招标之初,欧盟27个国家都盯上了这个13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为了拿到该工程使尽了浑身解数,从立项到2018年开工整整耗时5年。
但最终塞尔维亚闯过层层阻碍,仍然坚定地选择了中资企业。
有意思的是,2009年沙特麦麦高铁竞标时,600亿美元的工程,全球16个基建技术强国居然纷纷掣肘,如此丰厚的利润却都一个个退避三舍。
谁能想到,中资企业毅然承揽了麦麦高铁工程项目,顶着41亿元人民币的亏损,硬生生提前完工。虽然曾遭遇全球基建大国群嘲,却最终令扔下狠话的海外技术专家啪啪打脸。
他们在放弃了麦麦高铁建设招标权5年后才终于明白,中资企业布下“一局大棋”,才得以成为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时至今日,麦麦高铁为中资企业带来的长尾效应还在上升。
麦麦高铁自建成以来,全球每年有大约1500万人次的伊斯兰教信众赶往麦地那朝觐。
这条全长451.28公里的高铁,是连接沙特两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快速通道,但要想在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上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可谓难上加难。
沙特至今还保留着由同一企业参建三条铁路项目的施工纪录,而中铁十八局正是这项纪录的创造者。
他们不但啃下了麦麦高铁这块硬骨头,还在获得了5年运营权后,又先后两次获得沙特的续约邀请,拿到了长达12年的运营合同,仅此一项就可以使中方得到每年2.8亿美元的收益。
质量传递真诚,真诚赢得信赖。
同样由中铁十八局承揽建设的麦加轻轨,在中方运营的5年时间里,做到了安全整点零失误,还为沙特培养了一大批在技术、管理和运营方面独当一面的人才。
时隔3年,沙特再次将麦家轻轨的运营权转交给中国铁建,并签订了9300万美元的续约合同。
可见,中资企业在基建方面的实力和后期的管理与运营得到了沙特的认可和青睐。
在外网平台上,经常能看到不少海外网友分享远赴麦地那朝圣的经历。
在没有建成麦麦高铁之前,家用汽车或骆驼是这些信众的常用交通工具。
在沙特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即便驾车从麦加前往麦地那也需要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而在高铁的加持下,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可想而知,麦麦高铁为伊斯兰信众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也将这趟旅行变成了一种享受。
面对全球如潮水般涌向圣地的千万人流,当初600亿美元的标书为何众多基建强国无人敢接?麦麦高铁十多年的运营权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
麦麦高铁是中资基建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一记重拳。
众所周知,沙特属于海湾国家中的沙漠王国,要想在如此庞大的沙漠群上施工并非易事。众多国家的技术专家都扬言,要想完成这个项目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缺水和高温以及随时降临的沙尘暴,再加上沙特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进度可谓困难重重。
中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固化沙体、增设防沙屏障、强化抗震系统,突破了一个个技术壁垒。
而沙特对于该项目也寄予了非常高的期待,拿下麦麦铁路就等于掌握了中东基建工程的话语权。
麦麦高铁的建设除了外在的恶劣环境外,沙特在施工要求中又设有许多本土化政策。
比如,每三个中方施工人员中必须配一位沙特工人,但沙特经济富饶,当地人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即便每天工作几个小时也必须按全勤考核,且不论加班时间长短都要支付超过中方施工人员三四倍的工资。
同时,中方施工人员还要每人额外缴纳2万元的进场费,才能参与正常的工作。
在参建过程中,中铁十八局共铺设11座铁路桥、18座公路桥、100多个涵洞。沙特本土伊斯兰宗教的相关限制,在施工中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铺设轨道时,沙特要求开山铺路不得埋设炸点。面对困境,中方从当地调用和租借了100多台钻机,顶着50多度的高温24小时不停机,施工人员两小时一轮班,钻头打烂了上百个,最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将山体凿开。
到2018年9月麦麦高铁全线竣工时,9年时间中资企业共垫资41亿元人民币,而中方仅获得了30%的工程赔偿。
当这个消息传到海外时,讥笑、嘲讽的声音扑面而来。
在他们看来,中方不但没赚着钱,反而陷入了无底洞,显然就是妥妥的冤大头,甚至众多基建强国还为自己当初退出竞标而庆幸。
但是,人若无所失,便会无所得,所有的付出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当麦麦高铁以每小时360公里的速度平稳地穿越沙漠时,93%的准点率使中方顺利地获得了5年的运营权。
这时,全世界都安静了。
他们当然明白两座圣城之间巨大的运营收益,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庞大的工程居然在完工之后没有丝毫的瑕疵和失误。
不得不说,“基建狂魔”的实力再一次让全世界为之汗颜。
麦麦高铁的建成,使得中国基建企业在海外市场稳稳地扎下了根。
但每年朝圣季从全球涌入的客流量,足以覆盖中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亏损。
沙特此后基建项目的80%都交由中资企业承揽,各种考核要求一律从简,麦麦高铁已成为中国铁建强有力的背书。
同时,麦麦高铁通车后,沙特石油对中国的出口量比原来增加了30%。阿联酋,卡塔尔等沙特周边国家也看到了中资企业的治沙和建设能力。
可以说,中方打造沙漠化基础设施的水平首屈一指,他们纷纷向中国基建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时至今日,中东地区已成为中国铁建海外扩张的桥头堡,由此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早已弥补了当初那41亿元人民币的亏损。
据不完全统计,在麦麦高铁通车的5年时间里,中东地区与中国基建企业达成的合作就超过了100亿美元,和此前的若干年相比整整翻了两倍。
目前,中国的高铁建设全球合作网络正在快速扩张。除中东外,在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等地区已形成全方位、全体系,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
中资企业从最初的施工方转变为以工程建设为基底,融合技术输出、装备改造、资本投融资等一系列出海服务项目,为海外多个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也为国内的相关设施建设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未来,海外市场仍然具有很高的发展空间。
据相关数据,到2030年中方参建的海外高铁里程可达8万公里,由此而获得的建设收益及相关运营利润将跨入新的台阶。
一位中方工程师在采访中曾说:“在沙漠中修高铁,我们修的不是路,而是未来。”
没有翻不过去的大山,更没有走不出去的沙漠。
真正的实力不仅仅是账本上那一串串数字,更是迎难而上的勇气与永不服输的魄力。
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力量。
这条在沙漠中建成的高铁是中国企业的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的象征,也因此赢得了海外国家的信任和源源不断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