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这座大桥“休假”一年!绕行线路:深中、南沙、黄埔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5-10-06 10:26 浏览量:1
作为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特大型悬索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咽喉”——虎门大桥,自1997年通车以来,便承担“过江”重任。这座全长15.76公里的特大型悬索桥,曾以 888米主跨创下 “世界第一跨” 的纪录,设计日均通行能力10万辆次。然而随着广东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它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据悉,即使南沙大桥、深中通道通车后,其在2024年日均车流量仍达9.65万辆次,高峰时段更是突破20万辆次,成为大湾区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然而,经常年累月的重载碾压,加上海洋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虎门大桥主桥钢箱梁、斜拉索锚头、桥面铺装、伸缩缝等关键构件疲劳损伤加剧。例如在2020年的时候,涡振事件曾让虎门大桥处于“风口浪尖”上——当时连续设置的水马改变了钢箱梁气动外形,诱发竖向涡激共振,暴露出结构脆弱性。更关键的是,长期承载重载车流,导致桥梁承载能力下降、耐久性退化,部分构件出现老化问题。因此,按照交通运输部提升公路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虎门大桥将要实施安全韧性提升工程,将通过更换桥面铺装、加固关键构件、升级智能监测设施等措施,全面筑牢桥梁安全防线。
根据东莞市发改委发布的相关公示可知,工程计划于2025年10月正式开工(下有注解),总工期27个月,其中全封闭施工期长达12至15个月。为提前缓解交通压力,虎门大桥此前已对货车及40座以上客车实施禁行政策,且该政策将延续至2029年。即便如此,据测算,封闭施工后,约70%的跨江车流将被迫分流至深中通道、南沙大桥等周边通道。可以说,珠江口岸一场“交通大考”已近在眼前。那么,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能否扛住虎门大桥的分流压力?
根据资料显示,深中通道开通首月(2024年7月)车流量便突破300万车次,日均10万,占珠江口过江总车流25%;虎门大桥同期下降到21%,南沙大桥36%,黄埔大桥18%。可以简单理解为:目前每天约40万辆车要过江,虎门大桥“贡献”8.5万辆,深中通道“吃掉”10万辆,南沙大桥14万辆。一旦虎门大桥8.5万辆全部转移,理论上深中、南沙、黄埔三座桥需平均多“吃”2.8万辆/日,看似增量不大,但关键在于“时空集中”——节假日、周五傍晚、台风季、春运,这几座桥早已自身饱和,任何额外2万辆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深中通道全线双向八车道,设计日通行量15万辆,目前10万辆仍有50%余量。然而,真正令人担忧的是东西岸衔接段:西岸中山侧马鞍岛C、D匝道仅双车道,一旦车流超过1.2万辆/小时,就会形成“漏斗口”;东岸深圳机场互通接广深沿江高速,早晚高峰已常态拥堵,若再叠加虎门转移车流,缓行长度可能突破10公里。
1. 去深圳机场、前海:优先走深中通道,避开南沙大桥“漏斗口”;
2. 去东莞城区、松山湖:可走广深沿江高速接常虎高速,或从黄埔大桥绕行;
3. 货车司机:提前一天规划行驶路线,尽量避开高峰;
4. 节假日:导航软件会实时推荐“时间最短”“收费最少”两套方案,建议把“时间优先”作为默认,宁可多跑20公里,也别堵在桥上“看海景”。
注解:广东虎门大桥有限公司方面透露,虎门大桥在2026年春节前不会采取全封或半封措施,具体封闭时间及方案,目前均未确定。
- 上一篇:婚礼前的纵身一跃:谁压垮了年轻人的婚姻天平?
- 下一篇: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