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击机是什么飞机?

发布时间:2025-10-03 19:11  浏览量:1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英文名Attack Aircraft,这是一种专门用于低空、超低空突防,对敌方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地面/水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军用飞机。其核心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CAS),特点是顶着敌方防空火力强行攻击,故中文称为强击机。

说起来最早接触这个名词,还是小时候玩黑白机的大战略时候看到的。一般,咱们平时总觉得空战靠战斗机,地面支援靠轰炸机或武直.

尤其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B-52的地毯式轰炸,或者A10那门能撕坦克的30毫米机炮。但以我个人对军事史的了解,真正把低空杀戮玩到极致的,是强击机这个常被忽略的机种。

它既没有战斗机那种一冲上天的潇洒,也没有战略轰炸机在高空扔炸弹邮包的从容,它几乎是贴着地皮飞,直接闯进地面防空火力的死亡弹幕里。

而自然,也像其他人类武器一样,强击机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而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需求逼出来的。最早,在一战末期,英军试过用索普威斯骆驼战斗机低空扫射,但我查资料时发现,那种飞机防护太差,地面轻武器随便打打就下来了,根本不顶用。真正让强击机站稳脚跟的,是二战的东线战场,苏德那仗打得太惨烈,直接催生出了传奇的伊尔-2。

1941年德军巴巴罗萨行动一打响,苏军损失惨得不行,急需一种能贴着地面揍德军装甲集群的飞机。伊尔-2什图尔莫维克就是这么来的,我一直觉得这玩意儿就是个空中坦克,它最核心的秘密是那个装甲浴缸。

查俄罗斯国防部档案时看到,发动机、驾驶舱、油箱这些关键地方,都被裹在4到12毫米厚的装甲里,光装甲就有690公斤重。这厚度,德军步兵的机枪子弹打上去跟挠痒痒似的,小口径高射炮也未必能击穿。

而且伊尔-2的火力也够狠,两门23毫米或37毫米机炮,再挂几百公斤炸弹和火箭弹,它的任务根本不是玩空中格斗,就是凭着自杀式的低空突防,直接把德军前沿阵地炸瘫。

1941到1945年,伊尔-2造了超过36000架,是史上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之一,苏军里甚至有伊尔-2就是面包和空气的说法。这足以说明它在战场上有多重要。

尤其是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德军攻势最猛的时候,苏军的伊尔-2跟群狼似的,低空冲上去揍虎式、豹式坦克,硬生生把德军的装甲突破给拦住了。后来看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档案,德军士兵给它起了个黑色死神的外号,想想也能理解。这玩意儿一出现,就意味着低空要变成屠宰场了。

不过强击机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随着二战后喷气机时代来临,它一度被冷落。美军当时觉得F-4鬼怪这种战斗轰炸机能包办对地任务,结果越南战争直接给了他们一记耳光。越战时,F-105、F-4速度太快,根本没法识别丛林里的越共目标,而且地面火力一揍一个准,损失特别大。

就是因为这教训,美军才下定决心搞专职强击机,要求特别明确:低速机动性要好,能在目标上空盘旋;抗揍能力要强,挨了机枪弹也能飞;火力要够狠,能撕装甲。最后出来的就是A-10疣猪。

说实话,这飞机长得是真丑,但我特别佩服它的设计,完全是伊尔-2的喷气版继承人:钛合金装甲浴缸护着飞行员和关键系统,双发高置布局,就算一台发动机被打坏,另一台也能把飞机送回去。

且它最狠的还是那门GAU-8/A复仇者机炮,美军的测试视频显示其每分钟能打3900发贫铀穿甲弹,苏制坦克的顶装甲与其相对就跟纸糊似的。

而1991年海湾战争正是A-10的封神之战,国防部战后报告里写着,A-10飞了8100多架次,毁了900多辆伊军坦克、2000多辆车、1200多门炮。尤其是坦克杀手走廊那次,它把伊军共和国卫队的撤退车队几乎全瘫痪了。

说到这,或许很多人也会觉得奇怪:强击机飞得慢、离敌人又近,按理说该容易被打下来啊,但实际上它的存活率比很多高速战斗机还高。

先说设计理念,强击机就是为了任务,啥都能牺牲。它放弃了高空高速,换来了低空低速的操控性。别小看这点,飞行员能有足够时间观察地面,不会像高速战机那样一闪而过,连目标都没看清就错过了。

而且关键系统全是多重备份,就说A-10的飞控,除了液压系统,还留了套机械备份,简氏武器年鉴提到这套系统不用电、不用液压,全靠钢缆和拉杆,就算飞机被打残了,飞行员靠手劲也能操控。

还有A-10的机翼,高展弦比的直机翼,不仅升力好,结构还特别结实。美军工程师的报告里有过案例:有的A-10机翼被高炮打出大窟窿,甚至缺了块蒙皮,照样能平稳返航。这种打不烂的本事,高速战斗机根本比不了。毕竟战斗机为了速度,机身做得很轻薄,挨一发炮弹可能就解体了。

而且强击机的低慢速,在战术上反而成了优势。低空飞行时,飞行员能清楚分清敌我,大大减少友军误伤。这在近距离支援里太重要了,毕竟前线步兵可不想被自己人的飞机炸。另外,它能以很小的半径盘旋,对目标反复攻击。

比如在阿富汗,美军步兵遇到塔利班火力时,A-10一到就能盘旋着扫好几轮,几秒内就能把火力点打哑。美军陆军的报告,很多士兵都说,听到A-10机炮的声音,就知道安全了。这种震慑力,远程炮火根本给不了。

那么,现在第五代战机比如c越来越多,无人机也能执行对地任务,强击机过时了吗?。以我个人的看法,只要近距离空中支援这个需求还在,强击机就不会消失。因为它的核心价值,是F-35和无人机替代不了的。

首先是成本,F-35飞一小时的钱,能让A-10飞好几小时。在阿富汗、伊拉克这种低烈度冲突里,用隐形战机去执行扫据点这种脏活累活,纯属浪费。而且强击机的持续火力,是无人机根本比不了的。A-10还有11个挂点,还能装1100发30毫米炮弹,无人机挂弹少,打几发就得回去补,根本没法长时间压制目标。

至于现在的俄乌战争,的确它提供了很多无人机使用上的新思路。但事实上需要注意的是,俄乌战争中的双方,本质上都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过绝对的制空权,同时双方的空军也并未真正有效发挥过。

由此,单以无人机的出现而就论述强击机的概念已过时,尚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