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大战—2025、5、16

发布时间:2025-05-16 12:51  浏览量:5

一、概述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城墙外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国侵略。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

二、前因

西晋末年的腐败统治,引发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分裂割据的南北朝。

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公元317年在南京称帝建东晋。占据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地区。

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前秦统一黄河流域。373年,占东晋汉中、成都,势力扩展到长江汉水上游。前秦皇帝欲荡平东晋,统一南北。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三、过程

苻坚进军驻扎在寿阳,在淝水沿岸布阵列兵,谢玄的军队不能过河。谢玄安侄派人对秦将苻融说:“你们那么远到我们的疆土,却在淝水边上列阵,这是不想速战速决。请你们稍微退后一点,也好让我们的部队渡过河去同你们拼一拼。我和你们从容观看,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苻坚的部下都说:“咱们应该凭借淝水把他们堵在河对岸,我们人多,晋军人少,情势一定会有利于我们的。”苻坚却说:“只管让军队退后,让他们过河,等到他们过来了,我们再用铁骑数十万把他们全部赶进河里去,彻底消灭他们。”苻融也认为应该这样,于是就指挥秦军向后退却,谁知后退的命令一发出,那么多人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再也控制不住了。在此情况下,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带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苻坚中箭,苻融临阵被杀。苻坚的军队溃败奔逃,自相践踏,投水而死的不计其数,淝水因而都堵塞不流通。其余人马抛弃铠甲连夜逃走,听到风声鹤叫,都以为是东晋军队已经来到,草行露宿,再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有十分之七八。获得苻坚的乘驾云母车,加上他的仪服、器械、军资、珍宝堆积如山,牛马驴骡骆驼等十万余头。孝武帝下诏派殿中将军慰劳谢玄军队,加授谢玄前将军、假节,但谢玄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赐其上百万钱,上千匹彩绸。

四、后果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灭亡。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插一句话,禽兽之制在气,以小服大。黄帝阴符经道理在此。谢安智慧是不是源于这里?

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淝水之战的危机已经过去,晋国皇族依然过着清谈佛老、剥削百姓的日子,而一生从未屠城,一心消除民族仇恨的苻坚,却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害。

1、细说两晋南北朝 沈起炜

2、百度

3、北大历史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