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孩打算拍野生动物纪录片,身无分文的他该怎样实现梦想?
发布时间:2025-10-01 05:07 浏览量:2
创作声明:本文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图片、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
本文借虚构故事传递积极价值观,呼吁读者遵纪守法,弘扬友善、正义等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我叫林星澜,初二,十四岁,人称“沙漠第一杠精”—— online 线下都敢抬杠,唯独对镜头怂得要命。
去年双十一,我蹲在蚂蚁森林偷能量,突然弹出一条提示:你已累计为 18 种保护动物贡献 0.3 平方米栖息地。
我盯着那行字,脑子“嗡”一下——0.3 平方米?连我鞋底都不够。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地理老师放的纪录片:藏野驴撒蹄狂奔,黑颈鹤掠过湖面……
我坐起来一拍床板:得,别人拍是别人的,我要自己拍!
目标就钉在墙头便利贴上——“一年之内,拍遍蚂蚁森林全部保护动物,剪成 60 分钟纪录片,上 B 站首页!”
第二天我把 QQ 签名也改了:#星空下的绿洲#,谁也别拦我。
机会来得比快递还快。
班主任老周突然在班里吆喝:“青少年科创大赛,省里给 5000 块调研经费,谁有想法?”
我“嗖”地举手,把便利贴上的宏伟蓝图背了一遍。
全班哄笑,老周却推了推眼镜:“行,林星澜,给你十天写方案,写不好喂班主任。”
我连夜薅秃了百度,整出一份《基于互联网公益林的青少年生态影像教育实践》。
没想到真过了!
5000 块到账那天,我请全班喝奶茶,自己留 4000 买设备:二手微单、国产手持稳拍杆、再加一块 2T 硬盘。
最后 1000 寄给老妈当“封口费”,省得她拦我暑假往沙漠冲。
装备到手那一刻,我把相机绑在自行车把上,绕着操场狂骑三圈,心里吼:机会在手,天下我有!
现实这玩意儿,专打人脸。
第一场拍摄我就翻车——目的地阿拉善,离我家一千二百公里,没有直达车。
我查完车票,余额提示:请充值。
更惨的是,老爸在工地摔了脚,老妈医院单位两头跑,家里压根没人陪我疯。
我蹲客厅揪头发,突然手机弹出一条 B 站私信:“少年,需要顺风车吗?”头像是一只戴墨镜的藏狐。
我差点报警,结果对方发来语音,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哥是护林员,明儿空车返内蒙,差个陪聊,油费 AA。”
我数学一秒上线:高铁 600,顺风车 300,立省一半!
阻碍瞬间变顺风车。
可新问题马上来:学校不放人。
老周抱着教案冷笑:“期末考试跌出前一百,你就给我在教室拍蚂蚁搬家。”
我当场立下军令状:考不进前五十,自动弃权!
回宿舍那一刻,我把单词书往床头一摔:阻碍,来吧,谁怕谁!
接下来的日子,我活成了双面间谍。
白天教室刷题,晚上宿舍剪预告;凌晨四点起床背英语,六点半绕操场跑五圈练体能。
周末更疯:跟摄影社学长蹭课,学运镜、学打光、学达芬奇调色;贴吧发“捡人帖”,忽悠到同校俩学弟,一个管录音,一个做场记。
五月期末考试放榜,我年级 47,老周满意点头。
一放暑假,我背着 15 公斤设备冲阿拉善。
沙漠边缘 42℃,相机烫得能煎蛋,我把自己裹成木乃伊,蹲点 6 小时,终于拍到第一组藏野驴喝水的镜头。
驴哥喝完甩甩尾巴走人,我却激动得差点把三脚架跪断。
晚上回到牧民借住的蒙古包,我啃着冷馍导素材,心里跟那些驴哥说:努力不会白费,你们等我火!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出意外。
拍到第七种动物时,我的无人机炸机了——从 120 米高空自由落体,直接插进盐碱地,卡扣死死咬住储存卡。
我当场石化:里面可是黑颈鹤求偶的独家 4K 啊!
更惨的是,炸机视频被同行的学霸女生顾鲸鲸全程录下,她举着手机冷笑:“林星澜,就这水平还拍纪录片?”
我气得差点把遥控器啃了。
顾鲸鲸是隔壁奥赛班的“别人家的孩子”,无人机、单反、运动相机全套顶配,本来也打算参赛,结果被我抢先报了名。
她炸我飞机,纯属“公报私仇”。
我连夜走 7 公里牧道去镇上网吧,发帖求助,评论区一堆“哈哈党”。
万念俱灰时,“卡我能修,但有个条件——带我一起拍,署名联合导演。”
我盯着屏幕,内心天人交战:独食变双人套餐?
意外,绝对是上天派来考验我格局的!
我原本想一口回绝,可第二天一早,顾鲸鲸把修好的储存卡递到我手里,还附赠一杯冰美式。
她一句话把我怼到墙角:“黑颈鹤求偶你拍到了,可母鹤弃巢你拍到没?我知道巢区在哪。”
反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我当场妥协:联合导演就联合导演,谁怕谁!
于是“星辰大海”组合正式出道:我地面主机位,她空中航拍;我负责讲故事,她管数据制图。
神奇的是,俩人搭配效率翻倍,原来一周只能蹲两种动物,现在三天就能收工。
更反转的是,她把我炸机视频剪成鬼畜预告发 B 站,播放量一夜破五十万,弹幕全是“求后续”。
我盯着噌噌涨的粉,心里咯噔:原来翻车也能变流量密码?
顾鲸鲸拍拍我肩:“林星澜,格局打开,意外就是机会。”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反转不是坑,是跳板!
有了流量,我们直接“反击”到底。
顾鲸鲸提议:给每种动物开专属账号,短竖屏+长纪录片双线更新。
我负责写“动物人设”——藏狐是毒舌大叔,野骆驼是佛系浪子,黑颈鹤是高冷御姐。
视频一发,点赞像雪花;网友们疯狂“催更”,品牌方也闻着味来,矿泉水、户外鞋、防晒衣,赞助排到期末。
我们不再穷游,租了四驱皮卡,车顶架太阳能充电板,后厢塞满速食自热饭。
最燃的一次,我们连夜穿越巴丹吉林,只为拍荒漠猫夜巡。
那晚银河像泼出去的牛奶,猫哥金色的眼睛在镜头里闪成流星。
我激动得大吼:“星辰大海,冲!”
顾鲸鲸把无人机升到 200 米,拍到我和猫哥同框的剪影。
视频剪出不到 12 小时,冲站全站排行榜第一。
那一刻,我知道我们不仅反击了质疑,还反击了平庸。
纪录片从 60 分钟扩容到 90 分钟,老师家长群刷屏点赞,连老周都发语音:“林星澜,你给咱学校杀疯了!”
一年期限到,我们提交成片《奔跑吧,绿洲!》。
首映设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校长都搬着小板凳。
片尾字幕滚动时,全场安静得只剩风扇声,我看到爸妈偷偷抹眼泪。
屏幕最后出现一行字:“本片收益全部捐赠‘蚂蚁森林青少年守护基金’。”
那一刻,掌声雷动,我的耳根瞬间红成番茄。
更炸的是,联合国环境署中国区代表发来邀请,请我和顾鲸鲸年底去内罗毕参加青少年论坛。
我握着邀请函狂奔到操场,对着夕阳把帽子抛向空中——曾经 0.3 平方米的梦想,如今铺成 90 分钟的银河。
纪录片 B 站最终播放量 1200 万,弹幕刷到 99+。
有人问:“下一部拍啥?”
我回复:“拍城市,拍人海,拍我们如何把绿洲搬回心里。”
故事到这儿还没完,因为中考作文题下来——《我与网红藏羚羊的一天》。
我笑着提笔:星辰大海,下一段剪辑,马上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