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日本全国的布防图,我们就不能忘记,日本这个国家,狼子野心

发布时间:2025-10-02 09:00  浏览量:2

日本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两次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罪魁祸首,一次,是1894年挑起的甲午战争,一次,是1937年全面爆发的侵华战争。

这两次战争,每一次都将刚刚崛起的中国一次又一次推下深渊,可以说,日本这个国家的骨子里,从未真正放下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恐惧与忌恨。

日本军队在日本全国的布防图

近年,日本频繁调整国防策略,2025年更是直接将本土布防更加公开化,以一副“不战也备战”的姿态站在亚洲地缘政治舞台上,各类军事基地、导弹部署图在媒体间流传,不禁令人警觉:这是他们安于现状的表现吗?绝不是。

这种“大动作”背后的深意,不过是希望“恢复过去的雄风”,让“昔日的军国主义”以新的形式踩着亚洲其他国家的肩膀重新崛起而已,这一点,从他们近年来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淡化侵略事实、渲染周边威胁的种种伎俩中,已经露出不加掩饰的端倪。

日本人很能忍,也很会伪装,表面看,他们行礼如仪、彬彬有礼,可那不过是假面背后的伎俩,一个有火山、地震、海啸威胁的岛国,本就生存资源有限,却在19世纪末毅然掀起甲午战争,狡猾而精准地盯上了中国的软肋,北洋水师。

大战爆发不过半年,中国的半壁江山已经沦为列强的围猎场,而日本却以胜利者自居,名正言顺地在东亚桌上大肆攫取利益,若说甲午战争是日本“赌上国运”的冒险步,那全面侵华战争则是其军国主义欲望膨胀的结果。

他们没有忘记之前抢掠中国带给他们的甜头,于是一次次肆意扩张,妄想用战火再度锁死中国民族的未来,侵略、杀戮、暴行堆积出来的昔日“繁荣”,终究都是泡沫,以其中原本发达的工业体系为核心,战后日本在经历了物资短缺和废墟重建后依然迅速恢复元气。

甚至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说明了什么?日本这个岛国,资源紧缺,却善于“以技补缺”,不仅从别国寻求资源供给,更擅长通过高效的社会运作模式攫取发展空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这个道理上,日本做了最好的诠释,直到今天仍不能小觑其底子。

然而问题是,日本的发展路径总带着一种毁灭他人与牟利的阴险味道,从过去的武力扩张、殖民攫取,到今日在地区交往中的口蜜腹剑,他们的国策从来都是服务于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再次将目光调转回中国。

随着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日本对“再一次失去优势”的恐慌与忌惮显而易见,2023年,日本正式修改其防卫政策,将军费预算翻倍,是战后七十余年来罕见的大手笔动作,而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昭然若揭。

尤其是他们深知,打压中国、抑制中国的崛起,是其谋求主导地位的唯一捷径,这种充满敌意的战略布局,决不能因其暂时的“微笑外交”而被误导,熟知地理环境的人都明白,日本的生存条件从来谈不上优越,频繁的自然灾害早已让他们形成一种特殊的韧性与警觉。

他们身处“火山与海啸的夹缝间”,本就缺乏安全感,加之资源匮乏,更是对外扩张的驱动力之一,从之前发动侵略战争,到战后紧跟美国战略步调,意图借势谋求自身利益,日本的政治策略从来不脱这一逻辑。

问题始终是:当一个国家对内修炼不足,对外却抱持着“吃硬不吃软”的态度时,还能信赖其和平承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的态度必须清晰、坚决,强势回击,日本人“吃硬不吃软”,是一贯的毛病。

我们要想制约这样的邻国,绝不能妄想通过所谓的“宽容”打动它,相反,我们需要的,是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强的国防实力与战略自信,用绝对的力量叫醒它,打消它的幻想,对一个习惯于信奉强权和实力至上的国家来说,退让反而是成为它得寸进尺的理由。

不需要讲大道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影一旦死灰复燃,那对东亚地区的所有国家来说,都将是一场地狱般的灾难,中国崛起的步伐,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不可阻挡,今天的我们手握更先进的技术、更强大的工业实力和更深刻的战略意识,不可能再一次被任何外部势力拖入深渊。

而历史的伤疤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同仇敌忾,而在于警示未来,警钟声在敲响,险恶阴影仍藏于暗处,在面对旧敌的时候,不要奢求其彻底转变,我们需要做的,是用实力捍卫底线,不容挑衅,一切的隐患和威胁,都将在强者的震慑下无所遁形。

日本的未来,能否朝着真正和平的方向前进,取决于它是选择在历史的伤疤上撒盐,还是面对曾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真正的反思,但无论如何,中国人的答案只有一个:决不再让任何力量阻挡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