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大定破万!理想i6撕开纯电口子 绝地反击
发布时间:2025-09-30 23:16 浏览量:1
当理想汽车CEO李想在i6上市直播中说出“5分钟大定破万”时,镜头里的他难掩疲惫。这款被内部称为“救命稻草”的纯电SUV,承载着太多重量:既要扭转连续4个月的销量下滑,又要在增程市场失守后撕开纯电口子,更要证明这家曾靠“奶爸车”封神的车企,依然具备绝地反击的能力。2025年的理想,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困兽,前有问界等竞品围猎,后有增程老路塌方,而i6这张“最后手牌”,究竟是柳暗花明的转角,还是加速坠落的滑梯?
三年前,理想凭借L系列在增程市场“躺赢”时,恐怕不会想到,自己亲手点燃的火种会引来如此多的“掠夺者”。2023年,理想以37.6万辆销量坐稳新势力头把交椅,增程车型占比超95%;而到2025年8月,其月销量已跌至2.8万辆,同比下滑32%,距离70万年度目标仅完成35%。这场崩塌的背后,是增程赛道从“蓝海”到“红海”的极速蜕变,更是理想从“规则制定者”沦为“被规则绞杀者”的缩影。
问界的“精准打击”是压垮骆驼的第一根稻草。从M5到M9,华为赋能的问界系列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割理想的核心市场:M5对标L6,M7瞄准L7/L8,M9直扑L9。数据不会说谎:问界M8上市4个月累计交付8万辆,而理想L8同期销量暴跌42%。更致命的是,问界不仅抢走用户,还动摇了理想的“价格锚点”——当问界M7以31.98万的起售价提供空气悬架+鸿蒙座舱时,理想L7不得不通过“暗降2万”维持竞争力,直接导致二季度单车毛利率跌破20%。
比正面硬刚更可怕的是“低价绞杀”。哪吒、零跑等品牌推出的“半价理想”车型,以15万-20万价格带疯狂蚕食L6的基本盘。8月,曾月销超2万的L6销量跌至1.1万辆,同比下滑45%。这种“上下夹击”让理想陷入两难:保高端则丢份额,降价格则伤利润。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理想净利润同比下滑12%,为上市以来首次季度利润负增长。
在增程市场节节败退时,理想曾寄望纯电赛道成为“第二增长曲线”,但i8的失利给了它迎头一击。这款定价35万-40万的中大型纯电SUV,上市3个月交付不足5000辆,远低于预期的“月销过万”。复盘来看,i8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理想在纯电转型中“战略摇摆”的必然结果。
首先是定价混乱。为避免“左右手互搏”,i8刻意与增程车型L7保持5万元价差,但这一“安全距离”反而让它陷入尴尬:比Model Y贵8万,比蔚来ES6配置低,最终两头不讨好。其次是配置决策失误。消费者吐槽最多的“取消后排娱乐屏”“减配激光雷达”,恰恰是理想用户最在意的“家庭属性”配置,这种为差异化而差异化的操作,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背离。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增程思维惯性”。理想太习惯于“油电同价”“配置拉满”的增程玩法,却忽略了纯电用户更关注续航、补能和智能化体验。当i8还在宣传“无续航焦虑”时,特斯拉4680电池已实现600公里真实续航,小鹏G6的XNGP智驾系统用户渗透率超70%。这种“用增程逻辑造纯电”的思路,让理想在纯电赛道起跑就落后了。
i6的出现,像是理想在绝境中的一次“破釜沉舟”。24.98万的起售价,叠加1万首销减免和3.5万权益包,相当于“23万买L6级配置的纯电SUV”——这种“自杀式定价”,确实炸响了市场:上市5天订单破3万,远超i8全生命周期销量。但狂欢过后,一个更尖锐的问题浮出水面:i6的“胜利”,是纯电转型的曙光,还是对增程基本盘的“反噬”?
从产品力看,i6确实精准踩中了用户痛点。3米轴距、后排娱乐屏、双腔空悬等配置,直接对标L6;而CLTC 650公里续航、800V超充,则补上了i8的短板。更狠的是“内部平权”策略:i6与L6同价,但提供纯电身份,这对“绿牌刚需”用户几乎是“降维打击”。北京某理想门店销售透露:“最近到店用户10个有7个问i6,其中3个是放弃L6订单来的。”
这种“内部替代”的风险正在显现。8月L6销量已跌至1.1万辆,而i6的火爆可能进一步分流增程用户。要知道,增程车型目前仍占理想销量的80%,一旦L系列持续下滑,企业将陷入“增程失血、纯电未立”的真空期。更棘手的是利润压力:i6的毛利率预计不足15%,远低于增程车型的20%,若销量无法突破月均2万,反而会拖累整体盈利。
理想的困局,本质是中国新势力车企在“技术路线切换期”的缩影:当一条赛道红利消失,如何快速完成战略转身?i6的热销证明理想仍有“爆款制造能力”,但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在三个层面破局。
第一,打破增程依赖,建立纯电技术护城河。 增程市场的红海化已成定局,理想必须加速纯电平台迭代。目前,理想的纯电车型仍基于增程平台改造,这导致续航、空间等核心指标受限。明年推出的“纯电专属平台”将是关键,若能实现“续航800公里+10分钟快充”,才有资格与特斯拉、小鹏正面竞争。
第二,重构产品矩阵,避免内部消耗。 i6与L6的“同价竞争”是权宜之计,长期看必须明确区分增程与纯电的用户画像:增程主攻“三四线城市家庭用户”,纯电聚焦“一二线城市年轻群体”,通过尺寸、配置、价格的差异化,形成互补而非内耗。
第三,回归用户价值,重塑品牌认知。 理想的核心优势始终是“用户洞察”,但近两年却有些偏离:L系列焕新时盲目堆料,i8为转型牺牲体验。未来,它需要把“家庭用户”的核心需求从“配置堆砌”升级为“场景服务”,比如开发更智能的儿童看护系统、更便捷的家庭出行生态,让“理想”不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理想i6的“开门红”,给了这家陷入困境的车企一丝喘息之机,但这远非终局。当增程的“护城河”逐渐消失,纯电的“新大陆”尚未站稳,理想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接下来的3个月,i6能否持续热销,L系列能否止跌回升,纯电平台进展如何,将决定它是“触底反弹”还是“昙花一现”。
对于中国新势力而言,理想的故事具有样本意义:没有永远的蓝海,只有不断进化的能力。从“增程之王”到“纯电破局者”,理想的背水一战,既是企业自身的生死考验,也是整个行业技术路线迭代的缩影。而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或许要等到明年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时,才能真正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