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民族团结手拉手 共忆抗战爱国情

发布时间:2025-09-30 18:32  浏览量:1

民族团结手拉手

共忆抗战爱国情

驼铃连辣都

童心筑团结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阿拉善盟、旗教体局携手阿拉善盟德育名师工作室在阿左旗第九小学以“民族团结手拉手”为弦,拨动了一曲跨越山河的童心交响曲。阿左旗第九小学全体班主任齐聚云端,共同观摩这场由五(4)中队孙曼姿老师精心编织的云端相会,让沙漠的呼吸与江南的细雨在数字空间深情相拥。

旗迹·同心

队旗在铿锵乐声中徐徐前行,两面屏幕映出相同的赤诚。当三千公里外的敬礼在同一面旗帜下交汇,仪式感便成了最动人的语言——原来童年可以如此辽阔,让北疆的风与南国的云在队旗下相遇。

史韵·回响

阿拉善的童声唤醒了《沙漠深处的民族团结电台》,那段蒙汉同胞用生命守护的电波,穿越八十载光阴依然清晰。

江西的学子以《安源路矿工人中的多民族兄弟》相和,两个故事像跨越时空的握手,证明团结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血脉里的记忆。

艺彩·交融

马头琴的弓弦震颤着草原的呼吸,《天上的风》裹挟着沙枣花的芬芳飘向江南水乡。

随着《白马》音乐的响起,阿拉善的小舞者们化身草原精灵,用奔腾的舞步讲述着关于自由与坚守的古老传说。

而当《万疆》的旋律在古筝与葫芦丝间流淌,“我何其幸生于你怀”的咏叹便成了最真挚的告白——艺术在此刻成了无需翻译的母语。

信约·生长

展开信纸,沙漠的星空与江西的稻田在字里行间交相辉映。孩子们交换的不只是礼物,更是各自故乡的缩影。

"你们真的骑着骆驼上学吗?"江西的孩子们通过视频通话追问着,视频这头,阿拉善少年笑答:"就像你们坐着小船过河一样有趣。"这些天真的对话,让遥远的想象变得具体,让差异成为彼此吸引的理由。

随后,右手抚胸的誓言让分屏化作“同心圆”,这一刻,童年的承诺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礼赞:鼓韵·乡情

江西的孩子们击响腰鼓,鼓点如大地的脉搏,将红土地的炽热与祝福传向北方。随鼓声而至的,还有浸满乡情的特产——每一份礼物都是故乡的切片,将江南的风物细细打包,赠予远方的友人。

鼓声落定,班主任任老师为这场跨越山河的对话作结。她的话语如涓涓细流,将四十分钟里的每一份感动、每一次掌声、每一个眼神汇入同一道河流:“今日你们种下的这颗团结的种子,未来必将长成遮天大树——它的根,扎在历史深处;它的枝叶,将触摸共同的天空。”

情长·未来

退旗曲终,情谊未央。从“胡杨林可以养在江西吗”的天真发问,到“我们的未来要一起照亮”的庄重承诺,两地少年用四十分钟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成长。那些共同许下的约定,正在书信往来的字里行间悄悄生根。

大漠孤烟与江南细雨

原本各成诗篇

却因童心的牵引

谱写出民族团结的动人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