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砸21万亿建170公里“墙城”?缩水98%后能成吗?

发布时间:2025-09-30 15:23  浏览量:1

沙特要在沙漠里建一座170公里长的“一线城”(TheLine),这事儿听着比科幻片还离谱:宽才200米,高却达500米,俩巨型镜面幕墙大楼平行铺开,从红海直插沙漠深处,号称“没有汽车、零碳排放”,还要装能20分钟跑完全程的超级高铁。

这可不是随口吹牛,沙特2021年就官宣了项目,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自站台,如今却传出规模缩水98%的消息。

1、

这让人忍不住追问:靠石油躺赚的沙特,为啥非要砸血本干这事儿?这看似荒诞的工程,到底能不能成?

沙特搞“一线城”,表面是建城,实则是被逼到墙角的“自救行动”。

首先是摆脱石油依赖的“破局战”,沙特人比谁都清楚,石油是“摇钱树”也是“催命符”,全国近一半GDP靠石油支撑,可这玩意儿总有挖完的一天。

更现实的是,国际油价飘忽不定,2023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多次跌破70美元/桶,而沙特要实现财政平衡,油价得维持在96美元/桶以上。

按照“2030愿景”,沙特必须从石油经济转向多元化,“一线城”就是转型的“金字招牌”,它隶属于2.65万平方公里的NEOM新城计划,瞄准能源科技、生物制造、高端旅游等九大产业,说白了就是要告诉世界:“沙特不只有石油”。

按最初规划,这项目能创造46万个就业机会,每年提升GDP约480亿美元。

其次是抢占地缘红利的“巧算盘”,这城的选址太有讲究了,刚好卡在沙特西北边境,挨着红海和亚喀巴湾,离苏伊士运河贸易航线近在咫尺,是亚欧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

2、

沙特打得精明:这里既方便吸引欧洲的技术、亚洲的投资,又能靠红海风光搞高端旅游,把区位优势直接变成真金白银。

更狠的是,沙特还放话:住这儿的人能算“NEOM人”,享受高度自治,摆明了要打造“国际飞地”抢全球人才。

最后是重塑国家形象的“流量密码”,这些年沙特一直在“刷存在感”,从开放旅游签证到办FormulaE赛车,就是想撕掉“保守石油国”的标签。

“一线城”刚好是完美的“话题制造机”——500米高的镜面建筑、无车城市、900万人口容量,甚至还有飞行出租车、人造月亮这些噱头,每一个点都能上热搜。

同属NEOM的漂浮城市、沙漠滑雪场,其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全球记住“沙特=未来感”。

沙特的想法挺丰满,但现实早就被戳得千疮百孔,2024年彭博社爆料,项目2030年目标从170公里缩到2.4公里,人口从900万砍到30万,缩水程度让人咋舌。

3、

之所以搞成这样,全是因为问题实在捂不住了。

钱的坑先炸了,一开始沙特说投2000亿美元,后来涨到5000亿,2024年直接飙到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沙特2023年全年GDP的两倍。

可独立工程师算完更吓人:这工程总量超过5000座新世贸中心一号楼,加上超级高铁、人造月亮这些花哨配置,实际得花21万亿美元!

这么庞大的投资,就算是“石油富国”也扛不住,要知道沙特现在每年都得借百亿级美元补财政窟窿,更讽刺的是,光给施工人员和设备搭工棚,就得先花50亿美元。

技术难题比沙漠还难啃,这项目简直是“反常识建筑”,单说电梯就是个大麻烦:新世贸中心一号楼才73部电梯,而170公里的“一线城”相当于2700座新世贸中心连起来,单侧就得装20万部电梯,两侧加起来40万部。

有工程师调侃:“坐电梯上楼可能得花大半天”,原计划的超级高铁更不靠谱,号称20分钟跑完170公里,时速得达到510公里,可人类最快的上海磁悬浮实际运行时速才300多公里。

更别说按“步行5分钟到目的地”的要求,沿途得设86个站点,站站停根本不可能实现高速通勤。

环保和人气更是双重暴击,所谓的“环保理念”早被戳穿:选址在候鸟迁徙必经之路,170公里长、500米高的镜面幕墙会迷惑鸟类,导致大量飞鸟撞死;沙漠里没有淡水,900万人的用水全靠海水淡化,不仅耗能巨大,排出的浓盐水还会破坏红海生态。

4、

人气就更别提了,现在工地除了工人几乎没人,谁愿意放弃利雅得、吉达的舒适生活,搬到沙漠里的“巨型公寓”?毕竟这里离最近的大城市都有20公里,就是个“物资孤岛”。

关于“一线城”能不能成,现在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各有各的道理。

乐观派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认准沙特有两个压舱石:一是主权财富基金(PIF)还有家底,就算油价波动,挤挤总能拿出钱推进核心段。

二是项目已经成了沙特的“国家名片”,就算缩水也不会彻底烂尾,毕竟沙特官员特意否认缩水传闻,还说这是“多世纪承诺”,本世纪建不完就下一代接着建。

更关键的是,沙特的转型需求是真的,只要油价回暖,项目就有续命的可能。

悲观派却觉得“烂尾风险拉满”,国际投行分析师早就泼冷水:21万亿美元的投资太离谱,沙特就算卖一百年石油也填不上这个坑。

更现实的是,就算2.4公里的试验段能成,后续160多公里的建设要填多少坑?资金、技术、人气,缺一个都玩不转。

更要命的是,这项目还可能拖累全球建材产业——要是建材商扩产能后项目烂尾,无数投资就得打水漂。

5、

说到底,“一线城”是沙特给未来下的豪赌:赌对了,就能靠科技和旅游摆脱石油依赖,成为中东新枢纽;赌输了,就是沙漠里的“巨型烂尾楼”,砸进去的万亿打了水漂。

从目前来看,沙特已经悄悄降温——宣传从“2030年竣工”变成“世纪工程”,本质就是从“狂热”回归理性。

但要说彻底放弃,可能性不大,毕竟这关乎国家转型的脸面和底气。

或许再过几十年,我们会看到一座“缩水版”的一线城:没有170公里那么长,也没有900万人口那么挤,那些人造月亮、侏罗纪公园的噱头也没了,但可能真的实现了无车、零碳的设计。

到那时,它才算真正回答了“为啥要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