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再遇危机:限高背后,万达145亿股权冻结还能翻身吗?
发布时间:2025-09-30 10:47 浏览量:1
2025年9月29号,天眼查爆了个大消息,大连万达集团和它的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了。
这事儿没一会儿就冲上微博热搜,网友们吵翻了天,毕竟这可是曾经张口就要“挣一个亿小目标”的主儿,现在居然可能成“老赖”,反差也太大了。
今天咱就聊聊这事儿,看看昔日首富到底面临啥困境,又在琢磨啥自救招儿。
先说说这限高是啥意思,简单讲,就是法院觉得你没按要求还钱,就限制你搞高消费,比如不能坐高铁头等舱、不能住星级酒店,连贷款办信用卡都难。
要是王健林一直解决不了这事儿,“老赖”的帽子可能真就戴上了,万达这边给的说法是,这事源于下属项目公司的经济纠纷,之前一直在协商,可能是执行层面信息没对上才出这岔子。
但从数据来看,情况可比“信息不对称”严重多了,天眼查显示,这次限高源于一起1.86亿的强制执行案,之前万达已经因为这案子被列入被执行人名单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截至2025年9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差不多142亿,还有57条股权冻结信息,光今年9月以来就冻了145亿的股权,冻结期还得三年。
爱企查上还能看到,万达是1992年成立的,注册资本10亿,现在名下好多公司股权都被冻着。
当我翻查到王健林个人关联的42家公司时,着实感到意外,其中仅10家处于存续或迁出状态,余下的要么已被吊销,要么已完成注销。
忆往昔,万达扩张之势锐不可当,曾几何时,如今却大幅收缩,商业领域风云变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语,诚非虚言,尽显世事无常之态。
网友们反应十分真切,有人戏谑“他如今亏损了几十个小目标”有人惊叹“此乃昔日首富”亦有人称“瘦死骆驼比马大,衣食无忧自不在话下”。
其实大家唏嘘的,本质上都是“昔日高光”和“今日困局”的落差,毕竟谁也没想到,那个敢说“先挣一个亿”的人,会走到被限高这一步。
光知道万达债多还不够,大家肯定好奇,为啥王健林也在还债,窟窿却越填越大?
事实上,此番状况并非由单一事件引发,而是诸多问题长期累积、交织在一起,最终如火山喷发般集中爆发,才造成了如今这般局面。
最开始的“导火索”是对赌协议,2016年万达商业从港股退市时,跟投资者说好2018年前要上A股,要是没上去,就得按12%的年利率回购380亿股权。
结果没上去,到2021年万达商管又冲击上市,再跟22家投资方赌,2023年底前没上市就按8%年息回购,这次还是黄了。
380亿的回购义务即刻生效,融创、苏宁等投资方亦相继提起诉讼,追讨145亿回购款,本就资金吃紧,如此一来,企业的钱袋子愈发捉襟见肘。
上市之路于万达而言荆棘满布,自2016年港股私有化起,万达便谋求A股上市,却因监管严苛、排队企业众多而未果,后转战港股,亦铩羽而归,上市不顺,恰似切断其“融资生命线”。
企业想靠上市募资、优化债务结构很正常,但万达这上市之路太坎坷,不仅没拿到钱,还让投资者没了信心,后续想再融资就更难了。
再说说万达以前的扩张模式,靠“高杠杆、高周转”,借短期的钱搞长期商业地产,以前市场好的时候还行,后来政策一收紧,这模式就玩不转了。
为了还债,万达也卖了不少资产,三年卖了85座万达广场,连万达电影的控股权、海外文旅项目都卖了,可还是不够。
截至2024年9月,万达商管短期债务逾400亿,而账上现金仅151亿,到2025年,尚有400亿债务待偿,如此巨大资金缺口,实难填补。
更糟的是信用出了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银行见万达债务多,就收紧授信,供应商怕收不到钱,就要求现款提货,投资者也不敢投了。
钱越紧,越难还债,越还不上债,信用越差,最后就陷入死循环了。
早在2017年,万达便欲推进轻资产转型,期望通过售卖重资产回笼资金,凭借品牌授权赚取管理费。
然而,重资产出售后,租金分成减少,三四线城市万达广场因客流稀、商户退租而运营维艰,转型未能解燃眉之急。
不过话说回来,王健林都71岁了,也没坐以待毙,最近动作还不少,看得出来在使劲自救,最受关注的是他拉着腾讯、京东一起成立了三家公司,天眼查能查到。
一家是苏州的股权投资基金,13个合伙人一起凑了224亿多,还有两家分别是跟腾讯在深圳搞的,160多亿,跟京东在北京搞的,80多亿。
有分析指出,此或许意在“以股抵债”,后续会将万达广场的资产注入相关公司,用以抵偿此前积欠腾讯、京东的利息款项。
这招在现在的房企里挺常见的,2024年就有不少企业这么干,成功率不算低,但万达这142亿的被执行金额摆在那,这几家公司的钱能不能覆盖,我觉得悬。
除投身基金领域外,王健林前往克拉玛依考察,此前抖音上传的视频显示,他带队调研当地招商引资环境、文旅项目,以及聚焦消费升级的相关业务。
我查阅了克拉玛依的相关情况,近几载文旅事业如火如荼,2024年,游客数量突破500万人次大关,旅游收入亦显著增长,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王健林想在这布局文旅,想法是好的,既能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说不定还能靠这改善经营。
但问题是,万达之前没在西北做过太多文旅项目,当地竞争也不小,能不能做好还得看后续,毕竟现在钱紧,经不起再折腾了。
万达现在的麻烦是一堆事凑到一块儿了,不是靠一两个自救动作就能解决的,王健林能不能躲过“老赖”这帽子,万达未来还能不能缓过来,现在真不好说。
不过这事儿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不管以前多风光,风险防控、现金流这些基础的东西,千万不能马虎。
毕竟商业圈里,没有永远的顺境,只有时刻准备应对变化的人,希望万达能找到真正的破局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