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一跤致瘫痪,幕后推手竟是“老毛病”

发布时间:2025-09-30 06:06  浏览量:1

“只是摔一跤,怎么就瘫了?”泉州54岁李先生不敢相信,一次看似普通的意外摔倒,竟让他瞬间失去行动能力,生活从此被彻底改写。

令人意外的是,他的颈椎既没有骨折也没有脱位,而是因颈部脊髓严重损伤导致四肢瘫痪。而这场灾难的幕后推手,竟是他长期忽视的“老毛病”——颈椎退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

以为只是普通磕碰 哪知手都抬不起来

日前,李先生不慎摔倒。起初,他以为不过是一次普通磕碰,然而很快发现他的手腕、手指都无法活动(医学上肌力为0级),连简单的抬臂动作都难以完成,双腿也软弱无力。

在当地医院初步处理后,李先生被紧急送往泉州市正骨医院救治。经脊柱二科杨声坪主治医师详细检查,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的颈椎损伤类型。”杨声坪医生解释,这类伤者颈椎常规X线片、CT检查没有明显骨折或关节脱位,但颈部脊髓却受到了严重损伤。脊髓如同人体的“信息高速公路”,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指令,一旦受损,身体各部位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据介绍,这种病症通常伴随着一定的病理基础,如先天性或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或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而李先生的检查结果显示,他长期患有颈椎退变、多节段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和颈椎椎管狭窄,却一直没有重视和规范治疗。此次摔倒,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外伤最终导致其颈脊髓严重受损。

为挽救李先生的神经功能,正骨医院脊柱二科医师团队为他进行了手术治疗,以扩大椎管容积,解除脊髓压迫。术后,在康复团队的指导下,李先生开启了漫长而艰难的康复之路。

值得警惕的是,李先生并非个例。就在去年11月,42岁方先生也因摔倒导致四肢瘫痪。经诊断,同样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万幸的是,经过手术及康复治疗,方先生的肢体功能逐步恢复。

症状轻微易漏诊 科学预防守护颈椎健康

说到颈髓损伤,很多人可能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有所耳闻,这类损伤往往病情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同样不容小觑,由于受伤前症状隐匿,更容易被忽视。

杨声坪医生介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存在颈椎退变、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理基础,受伤前可能仅出现轻微手麻、刺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让患者误以为是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未予重视,而常规体检也难以发现潜在的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等问题,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一旦发生急性外伤,容易造成脊髓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永久性残疾。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高发于四五十岁、患有颈椎基础疾病的人群。”杨医生强调,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逐渐出现退变,就像机器零件的自然老化。颈椎间盘水分流失、弹性下降,椎间隙变窄,周围的韧带增厚、钙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颈椎椎管狭窄,压迫脊髓。此外,长期低头工作、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等),也会加速颈椎退变,增加患病风险。更要注意的是,这些病理改变甚至可能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导致颈脊髓受损,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如果出现颈部酸痛、手脚麻木、乏力等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杨医生提醒,日常要做好颈椎保养,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工作间隙可适当进行颈部活动,如缓慢转动颈部、做颈椎保健操等,缓解颈部肌肉疲劳。此外,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如游泳等运动,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提高颈椎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