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该免费?深圳30亿换300亿,西安山东延期,四川开始免费
发布时间:2025-09-29 16:10 浏览量:1
四川交通厅一纸通告,成绵高速9月4日24时起停止收费。
紧接着,成都城北出口高速9月17日24时起也宣布免费。
这个消息刚出来,网上就炸锅了。有人说“终于等到这一天”,有人质疑“是不是有什么套路”。
毕竟这两年啥都在涨价,水费涨、电费涨、燃气费也涨,怎么突然有地方开始主动放弃收费了?
仔细一查才发现,这事儿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
按理说,高速收费到期就该免费,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事实证明我想得太简单了。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写得清清楚楚:政府还贷公路最长收费20年,经营性公路最长30年。我国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1988年通车,到现在最早那批高速早该免费了。
可现实是啥样?
西安绕城高速2020年就该到期,结果硬是延到2023年,2023年又延到“新条例实施之日”——这不就是无限期延长吗?
山东更狠,2014年直接一口气延长了15条高速的收费年限。
为啥敢这么干?
理由很简单:钱没还完。
修一条高速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全靠贷款。按照“统贷统还”原则,贷款没还清就得一直收费。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问题是——到底啥时候能还完?
更绝的是“改扩建”这招。快到期了?没关系,拓宽几条车道,换个收费站,立马变成“新路”,重新计算30年收费期。
京石高速2014年重建后又获得22年收费权,济青高速2019年改扩建拿到25年收费权。
这操作简直是完美闭环。
就在大部分地方想方设法延长收费时,有些城市却反其道而行。
广州北环高速去年3月免费,这条路日均车流42万辆,年收费接近10亿。说放弃就放弃,广州到底图啥?
深圳更是牛。2014年花27亿“赎回”梅观高速,2016年又砸130亿回购龙大高速等四条路,全部提前免费。
深圳当时的算账方式很有意思:
梅观高速继续收费能收30亿,但免费后沿线土地增值300亿。用30亿换300亿,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说得更直白:“通过高速免费吸引更多人来广州经商就业,损失的收费最终会转化为营商环境红利。”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城市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企业选址时连过路费都要算进成本。一条免费高速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企业选择你而不是竞争对手。
我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发达的城市,越舍得在高速免费上下血本。
深圳为啥这么干脆?
因为它明白基建投资的本质——不是为了收回成本,而是为了创造更大价值。
一条高速免费了,物流成本降低,企业更愿意来投资。土地升值、税收增加、就业提升,这些收益远超过路费收入。
反观那些死抓着收费不放的地方,算的是小账。10亿收费看起来不少,但错失的发展机会可能价值百亿。
更要命的是信誉问题。
说好30年收费,结果一延再延,企业和老百姓怎么看?下次政府承诺啥,谁还信?
这就像做生意,短期赚快钱容易,但砸了招牌就很难翻身了。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高速免费是大势所趋。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是关键一环。高速收费站就像一道道关卡,阻碍商品和人员流动。
更深层的原因是发展理念转变。
过去修路是为了收费还贷,现在修路是为了促进发展。基建从盈利工具变成公共服务,这个转变意义重大。
那些继续抱着收费不放的地方,就像还在用BP机的人,早晚要被时代淘汰。
而那些主动免费的城市,正在收获政策红利和发展先机。
四川这次的动作,可能只是开始。
接下来会有更多地方跟进,因为没人愿意在城市竞争中掉队。
对老百姓来说,高速免费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钱。
一年下来,光过路费就能省几千块。这钱花在消费上,又能刺激经济增长。
但更重要的是流动性增加。
过去因为过路费贵,很多人不愿意跨城工作或生活。现在成本降低了,选择面更广了。
企业也一样,物流成本降低直接影响产品价格。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说到底,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政府少收点过路费,换来的是经济活力提升和民心所向。企业降低了成本,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那些还在纠结收费的地方,真该好好算算这笔账了。
短期的财政收入重要,但长远的发展空间更重要。钱可以慢慢赚,但错过的机会窗口可能再也不会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