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被限高万达折戟,资本飞轮失速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5-09-28 16:58 浏览量:1
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竟然被限制高消费。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思聪再也不能靠爸爸了!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
起因是因为万达集团欠款,被北京金融法院执行,标的额是4亿。
区区4个小目标,就让曾经的首富囊中羞涩了吗?
曾经王健林豪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如今他的胆子在哪?
当然,一个官司,4个小目标是难不倒王健林,但是架不住多啊。
王健林是官司缠身,仅8月就有北京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两起合计约28亿元的强执记录。现在各地法院都来要账,被执行金额53亿。
那咱们不禁要问,这王健林是怎么让思聪变成穷二代的?
事情要回到4年前。
为了推动上市,2021年珠海万达商管引入约380亿人民币战投,核心投资方包括PAG(太盟)、腾讯、蚂蚁、中信资本、以及部分产业方等;协议约定“最迟2023年上市,否则回购并补偿”。
我们也知道,2023年万达上市失败,就成了推倒多米诺的最后一块骨牌。
2023年末万达与PAG等重签协议,先把最紧绷的“到期回购压力”拆掉,但代价是引资、让渡更多控制权。
2024年3月又落地一笔60%股权、约83亿美元的大交易,万达保留40%,相当于把“原本靠上市进来的钱”改成了“卖股换现金”。
这么一折腾不要紧,万达的债务评级降级。
万达在资本市场融资更难、利率更高。
做生意的人都知道,大家都喜欢锦上添花,在你好的时候送钱过来;
没人喜欢雪中送炭,你落魄的时候,狗都来踩一脚。
越缺钱,钱越贵。
万达融不到钱,只能不断出售核心资产。
王健林视若珍宝的万达广场,此时也是挥泪大甩卖。
50座万达广场,低价出售,改换门庭。
一句话:该来的新钱没来,该还的老账到期,只好卖家当补窟窿。
万达的问题,不是“经营没有现金流”,而是资本与法律两条线同时收紧:IPO失灵把原本的股权承诺变成了“债务刚兑”,债券与交易纠纷在执行层面“落地”为被执行与限高。
限高只是表象,底层是真实现金流与资本市场假设之间的巨大缺口。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健林不是许家印,他手头资产还多着呢。
不能坐飞机,人家还有豪华私人飞机湾流;不能坐高铁,人家还有劳斯莱斯。
咱普通人,就别替首富操这份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