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第38军经历的落与起,说明了从严治军关乎生死存亡?
发布时间:2025-09-27 07:10 浏览量:1
第二战役结束以后,彭德怀指示邓华到38军军部的所在地降仙洞,召开各军军长、政委参加的现场总结会。
韩先楚和西线6个军的军长、政委们已经到齐了,等待着邓华的到来。
见到梁兴初,大家都祝贺他,开玩笑地说:“好你个梁大牙,一夜之间,就成了万岁军军长啊!”
梁兴初满面春风,笑嘻嘻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想想第一次战役结束的时候,梁兴初被彭德怀批得抬不起头来,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了。梁兴初给邓华和各位将军煮了一大锅白米饭,炒面吃腻了,白米饭已经久违了。
桌子上的菜肴更是五花八门的“战利品”--美军各式各样的罐头、饼干、啤酒,还有将军们喜欢的骆驼牌、三五牌、三炮台、哈德门香烟。
吃过饭,接着开会,总结。这次第38军立了大功,勇拔头筹的是第113师,大家纷纷给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伸出大拇指点赞,让他们介绍经验。
江潮师长十分谦虚,把功劳都记在领导和上级的身上,诚恳地说:
“这次之所以打得好,完全有赖于彭老总、邓副司令员、韩副司令员的决策意图,是梁军长、刘政委指挥得好,我们执行的就是大胆穿插迂回的战术。美军对他的后方交通特别敏感,一旦交通线被切断,立即陷入恐慌和混乱。”
作为师政委,于敬山则把赞美之词都给了前线的志愿军官兵。他充满感情地说:
“这次胜利,还是我们的部队作风顽强。我们连续三昼夜行军作战,14个小时行程72.5公里,站着都可以打呼噜呀!有点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感觉。
一线部队官兵顽强,不怕牺牲,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我们的战士了不起。”
江潮接着说:
“韩副司令规定,我们没有权利停下来。还有,我们是合理编组,各级都编为两套班子,第一梯队被敌人牵制,第二梯队立即后卫变前卫,继续前进。
副职干部在前卫组指挥。338团准时抵达三所里,比敌人仅仅早了5分钟,立了大功。另外,我们始终掌握着预备队337团。
在发现美军企图通过龙源里突围时,立即把337团派过去,337团在29日凌晨4时赶到龙源里,断了敌人的另一条退路。”
听到这里,邓华深有感慨,动情地说:
“113师作风顽强,指挥坚决果断,战术动作主动,掌握着强有力的预备队,配合主力部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打得好啊!
彭老总非常高兴,为你叫好,称你们是万岁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我们都感到十分振奋!
所以彭老总专门指示,要到38军开一个现场会,要求你们把战役、战术和战斗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全军学习参考。”
从彭德怀拍案怒斥要“斩马谡”,到彭德怀拍案叫好“万岁军”,第38军经历的“落”与“起“,生动地说明了从严治军关乎胜利,关乎生死存亡。
彭德怀、邓华等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利用战争间隙,及时召开的这一次现场会,不仅是一次战场经验的总结,更是把经验教训上升为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全体志愿军官兵的战斗精神。
作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给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但其打起仗来却是以威严凌厉、简明干练著称。
现场会上,在各军总结第二次战役胜利作战的经验之后,他根据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彭德怀的指示精神,又向各军发布了下一步作战的命令和计划。
邓华点燃一支骆驼牌香烟,一边抽,一边说:
“敌人正在溃退,为了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时机,我39、40、42三个军各以一个师分路向舍人场、肃川、成川方向追击,威胁平壤,如敌守平壤,则准备以一部佯攻平壤,而集中5个军,首先歼灭成川、江东、遂安、谷山、新溪地区之敌。
得手后,主力随之南进威胁汉城,调动平壤之敌南撤,趁敌南撤,在运动中追击、侧击之,如敌主动放弃平壤、元山线,我即追越38线,相机进攻汉城。”
部署完毕,邓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沉着冷峻的他,处于一种不动声色的兴奋之中,这是藏在内心深处的胜利的喜悦。
要知道,十天前,麦克阿瑟还乘坐他的“斯卡帕”专机,从日本东京飞抵清川江第八集团军司令部,断言要在“两个星期内结束战争”,圣诞节前把他的士兵们送回家。
邓华还记得,刚刚进入朝鲜,因为道路被美军轰炸得不成样子,再加上车流、人流拥挤,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交通事故,刮碰、撞车和追尾的事情屡见不鲜。
那天,他和洪学志乘坐一前一后地摸黑前进,洪学智的车就不慎被一辆大卡车撞到了山沟里,洪学智受了点轻伤挂了彩。
这一次,邓华也遭遇了这样的车祸。在参加完第38军作战经验交流会回来的路上,邓华遭遇了美军飞机的扫射,司机在紧急处置时不幸撞伤了邓华的头部,鲜血直流。情况紧急,邓华被送到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卫生所治疗,后来回国到沈阳治疗。
毛泽东曾经说过:
“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三国志》的《吕蒙传》。”
关于吕蒙其人,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的:
“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很感不便,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了劝告,勤读苦读,后来当了东吴的统帅。”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邓华则是另一种类型。他是知识分子出身,家学渊源深厚,投身军营后,爱学习,爱思考,尤爱钻研兵法和历史。
几十年来,他随身一直携带着一部手抄本《孙子兵法》,南征北战,从未舍弃,传为佳话。
志愿军五任司令员【第79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