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装修避坑”到“跌入深坑”:住范儿暴雷背后的网红思维之殇

发布时间:2025-09-26 10:15  浏览量:2

“我已经主动上交护照,绝不会跑路。”前阵子,某企业暴雷后,其创始人不仅高调跑路,还抛出“钱已花光,人在国外”这般无耻宣言,令公众大为震惊、愤慨不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另一家网红企业暴雷时,其创始人却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他毅然站到上百名讨债的供应商和用户面前,掷地有声地喊出“绝不跑路”的坚定口号,甚至自曝个人贷款1100万来拯救公司,而此时他卡里仅剩10万。这位处于风暴中心的主角,正是住范儿的创始人刘羡然。

曾经的辉煌:清华学霸的创业绮梦

在暴雷之前,住范儿可谓头顶无数耀眼光环:它是清华学霸创立的黑马企业,宛如一颗在商业星空中迅速崛起的新星;坐拥千万粉丝,是家装领域当之无愧的超级网红;还获得3亿融资,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宠儿。然而,当我们将目光穿透这些光环,看到的却是一幅令人唏嘘的景象:上海旗舰店大门紧闭,仅有一名保安孤独地守在那里;3万名用户的装修工程烂尾,他们手持“欠条”,无奈地排起无限期退款的长队;装修师傅、供应商和员工们则在各个维权群里积极发声,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

住范儿的创立,从一开始就带着颠覆者的独特光环。2014年,刘羡然从清华大学毕业,此时的他手握6个常青藤名校的offer,还有6个国内外一线咨询公司、500强企业的入职邀请。在旁人眼中,他有着无比光明且稳定的前途。然而,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成为“包工头”,投身到竞争激烈且传统色彩浓厚的装修行业。2015年,他与三位清华同学携手,共同创立了住范儿,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未知的创业之旅。

公司刚成立时,业务开展并不顺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阻碍。转机出现在他们帮朋友改造出租房的过程中。刘羡然敏锐地发现,北漂打工人所居住的出租房大多粗糙冷清,缺乏生活气息。于是,他发起了“2000元出租房改造计划”,旨在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将出租屋打造得更具格调和温馨感。这一极具创新性的举措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并走红,住范儿也因此声名大噪。短短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近300单旧房改造业务,平均客单价从2000元大幅提升至2万元,半年流水便突破100多万,实现了业务的初步腾飞。

网红之路:避坑与颜值的“双刃剑”

住范儿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发展“秘籍”:死磕年轻人的痛点,立志整顿装修行业。他们主打“装修避坑指南”,通过深入拆解“增项陷阱”“行业潜规则”等内容,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用的装修知识和避坑建议,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信任。同时,他们还高举“颜值为王”的大旗,凭借真实的成功案例、个性化的整装方案以及时尚的网红风装修,成功吸引了众多“颜控”粉丝,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公众号版宜家”。

依靠“避坑”和“颜值”这两大法宝,住范儿收获了超过2000万粉丝的信赖,一跃成为家装界的网红顶流。名校学霸出身的创始人、千万粉丝的网红人设,再加上为北漂群体“打造梦想之家”的动人创业故事,让住范儿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成立十年来,住范儿共计获得3.2亿元融资,其中最近一笔融资发生在去年3月,牧鲸资本投入了1亿元,为住范儿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暴雷前夕:暗雷潜藏,危机四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凭借“装修避坑”人设迅速走红的住范儿,却在2025年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成为了家装行业的一个“大坑”。端午节前夕,住范儿暴雷的导火索被点燃。有业主支付了50万装修款,可工程仅仅做到水电阶段就戛然而止,陷入了停工状态;供应商的处境更为悲惨,有的被欠款高达几百万元,如今甚至连公司的大门都难以找到,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作为学历最高的装修公司之一,住范儿为何会走到今天这般地步?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在资本的催生下,住范儿开启了急速扩张的步伐,在此过程中连续踩中了两颗“暗雷”。

第一颗暗雷:护城河不够深

住范儿主要有两类业务:装修业务和团购业务。但在这两个核心业务上,住范儿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护城河不够深厚。装修业务属于重资产项目,从设计、采购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住范儿的主要现金流来源是业主的预付款,盈利空间较为微薄。在团购业务方面,住范儿试图打造“家装界的拼多多”,但却缺乏绝对的议价能力,只能单纯依靠庞大的业务量来获取一定的优势。一旦这两个业务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住范儿就会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勉强维持。

第二颗暗雷:盲目扩张

2022年无疑是住范儿的高光时刻,北京开出了2万平方米的沉浸式家居体验MALL,上海也开设了5000平方米的大型店铺。然而,这些看似辉煌的大店却成为了烧钱的“巨兽”,每月吞噬着巨额的运营成本。而整装业务8万元的客单价,在面对两个大店的高额运营成本时,显得杯水车薪。住范儿对规模的追求逐渐膨胀,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隐患也在此时悄然埋下。

暴雷真相:网红思维败给实业本质

“国补政策摧毁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当住范儿危机全面爆发时,刘羡然的这一解释令人感到错愕和不解。实际上,国补是国家对消费者的补贴政策,与团购的厂家议价模式并无直接冲突。真正导致住范儿陷入困境的,是它始终在用网红思维来做实业,错误地认为流量是装修行业的“解药”。

住范儿一心想要给用户提供最佳的选购体验,却忽略了装修行业的本质是交付体验。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住范儿重营销而轻管理,这成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硬伤。号称“先施工后付款”的住范儿,在实际操作中却依然采用分阶段预付款的模式。很多业主由于工作繁忙、出于对品牌的信任或是被营销话术所迷惑,在首期就缴纳了高额的预付款,最终却陷入了艰难的维权困境。

在住范儿的整个装修链条中,线下装修服务出现了不少问题。在维权群里,很多业主投诉监理不负责任、工程质量差、售后服务跟不上。工期无限延长,原因在于设计师和项目经理纷纷离职,最后只能将工程外包给施工队,但施工队的态度却很不积极。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施工方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通和管理鸿沟,导致整个装修流程混乱不堪。

反思与启示:人设、流量只是开端,交付、赚钱才是生意

住范儿暴雷事件,表面上看是团购业务的崩溃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实际上,依赖流量、轻视管理和交付才是其真正的死穴。如今,住范儿的公众号仍在正常更新,公司也在积极与业主交流沟通,创始人也在四处奔走寻找投资。但即便能够熬过最艰难的时刻,住范儿也已经和最初“装修避坑指南”的人设彻底背离,曾经的辉煌难以再现。

住范儿暴雷并非个例。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范围内有超过100家装饰企业相继破产。字节跳动、阿里、国美等巨头也曾怀揣着野心勃勃的计划入场家装行业,但最终都纷纷折戟。这充分说明,整顿家装行业仅仅依靠梦想和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质:人设和流量只是企业发展的开端,而交付能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时代,任何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脚踏实地,注重管理和交付,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住范儿的暴雷,无疑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商业成功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遵循商业规律,切勿被一时的繁华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