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与美国的国仇家恨,“万王之王”最终却惨死在自己人民手中

发布时间:2024-03-30 04:30  浏览量:2

“反美斗士”卡扎菲最终死于自己人民手中,是咎由自取,还是另有隐情?

中东这个地区一直以来就是世界上的多事地区,战争频繁,热点不断,但这样的环境也为中东造就了许多人才。

而卡扎菲被人们称为“北非的雄狮”,是勇敢的反美斗士,也是给利比亚带去希望的救星。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残暴的独裁者,很多国家说他是“中东疯狗”,他有才能但却十分的骄奢淫逸,人们既敬佩他也厌恶他。

一个如此矛盾的人,究竟为利比亚带去了什么呢?他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

卡扎菲,他在利比亚实行独裁统治长达42年,但却将利比亚从非洲最穷的国家发展成最富的国家,国力更是跃居非洲第一。

1942年6月,卡扎菲出生在地中海沿岸城市,锡尔特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家庭,他的童年没有玩具,是在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的。

渴了就喝骆驼奶,饿了就吃阿拉伯大饼,虽然环境艰苦、生活枯燥,但卡扎菲没有抱怨,反而磨练出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

作为一名穆斯林,卡扎菲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阅读《古兰经》。

而这本书也对卡扎菲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更是在后来成为了他的人生指导和治国准则。

除了《古兰经》以外,还有两个人物在卡扎菲青年时期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个是他们的民族英雄穆赫塔尔,还有一位就是埃及的总统纳赛尔。

穆赫塔尔激发了卡扎菲的意愿,希望他能像自己一样为本民族谋求福祉,而纳赛尔的著作《革命哲学》,则成为卡扎菲革命的启蒙之作。

纳赛尔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自由军官组织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对卡扎菲在如何发动革命的问题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他革命之路上的第一课。

而卡扎菲的革命思想,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展露出来。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英法和以色列企图夺回已经被纳赛尔宣布收归国有的苏伊士运河。

这一行为深深震撼了他,于是他不顾老师和政府的阻挠,带领同学们一起罢课,上街游行,用自己的方式为埃及声援。

1961年,卡扎菲中学毕业,他进入大学开始攻读历史。

当他成为一名大学生的时候,西亚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内,各种政治组织、社会团体接二连三的出现,可以说是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卡扎菲,培养出了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同时阅读过众多军事政治书籍的卡扎菲也明白,要想在政坛站稳脚跟,拥有属于自己的政治团体和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1963年,卡扎菲将自己已经攻读了两年的历史系专业给放弃了,然后进入利比亚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进行学习,并在1965年顺利毕业。

毕业第二年,他就获得了去英国参加军事培训的机会,这次的培训使卡扎菲成长的更加强大起来。

培训结束回国后,他就被分配到了利比亚的陆军部担任通讯兵团中尉的职务。

服役期间,由于其出色的能力和努力的态度,他深受上级哈利德将军的器重,因此将女儿法蒂赫嫁给了他。

既然已经成为一家人,哈利德自然要对卡扎菲进行一番提携。而卡扎菲也不是只会走后门的草包,凭借着过人的政治才能,再加岳父的帮助,他的军职一路升级。

虽然地位越来越高,但卡扎菲并没有安于现状,没有取得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开始摆烂,他心里那颗中学时就已经埋下的革命火种,反而越发的燃烧起来。

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利比亚国内的局势越来越严峻,作为国王的伊德里斯一世昏庸无能,面对国内的态势选择不作为。

暗流涌动即将变成惊涛骇浪,利比亚的军队内部早已被划分成了几个派系,军队将领各怀心思,拉帮结派。

这些人中想要夺取国王位置的人不在少数,卡扎菲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那么,卡扎菲是否会夺取政权?又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呢?

独裁统治

卡扎菲与美国之间积怨甚深,被美国间接害死,下场凄惨。

在哈利德的支持下,卡扎菲也已经在军队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团队,队员是与卡扎菲有着相同理想信念,自称是纳塞尔信徒的军官们。

他们将这个团队命名为自由军官,以卡扎菲为首,总共有12个人,目的是为了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那么,已经具备了政变实力的卡扎菲都做了什么?

伊德里斯一世不仅对利比亚紧张的国内局势撒手不管,甚至还带领家人前往希腊和土耳其游玩度假。

不过度假回国后,伊德里斯一世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没有儿女后代的一世,将国王之位给了侄子哈桑。

但没有什么能力的哈桑接过政权后,利比亚的局势瞬间变得更加糟糕。

其实伊德里斯一世退位前,在土耳其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里,卡扎菲发动了一次九月革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以及时机不对,这次政变计划延迟了。

但在一名澳大利亚籍的宗教分子,放火烧了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后,卡扎菲下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

1969年,卡扎菲认为无论是革命力量,还是革命形势都已经非常成熟。

确定了突击部队的数量和番号,以及可以获得的援助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后,卡扎菲断定此时发动政变,有可能真正的掌控局势。

8月31日的夜里,卡扎菲将自由军官的成员召集起来,准备前往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虽然途中出了一些小差错,但没有太大的影响。

9月1日凌晨,卡扎菲的夺权之战打响,他亲自率人占领了黎波里的广播电台,并在那里指挥行动。

卡扎菲的部下首先对伊德里斯王室的高级军官进行了抓捕,除了在接管昔兰尼加卫队时发生了小规模冲突外,其余进展都十分顺利。

昔兰尼加卫队是利比亚国王身边的第一道防线,拥有国内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可以说,卡扎菲接管这支卫队,是其整个政变计划的关键。

之所以能如此顺利,是因为虽然在行动前一天,昔兰尼加卫队的警卫连已经收到警戒命令,但长官警卫连的上尉是自由军官的人,他命令手下推迟执行警戒。

如此一番内部操作之后,卡扎菲及其部下才能顺利的占领军营,并将卫队的司令官俘虏,给夺权之战开了个好头。

卡扎菲他们冲到黎波里发起政变时,伊德里斯一世正在国外度假,收到消息后,他曾向英国发出紧急求助,请求英国出兵干涉。

但英国可不是什么很闲的国家,谁家发生矛盾都要去掺一脚的性格,因此伊德里斯一世的求助被英国给拒绝了。

9月5日,被伊德里斯一世定为下一任接班人的哈桑王储公开发表声明,称放弃王位的一切权力,并支持新政权。

至此,卡扎菲为了夺权发动的战争结束,这场争斗后来被称为“九一革命”,年仅27岁的卡扎菲成功执掌了利比亚的政权。

但是他的登台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因为外人觉得卡扎菲只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积累,只是靠着武力才得到了政权而已。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卡扎菲可不是什么随便拿捏的软柿子,从沙漠与戈壁中走出来的他,有着常人想不到的毅力和野心。

从小阅读《古兰经》,长大学习纳塞尔的卡扎菲,从心底里就对西方列强有着很深的成见。

他知道西方国家喜欢参与其他弱小国家的内政,但卡扎菲绝不允许自己统治的利比亚也被人指手画脚。

但是西方列强比利比亚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卡扎菲真的能让利比亚内政不被西方列强参与吗?

走向末路

卡扎菲曾经被称为“万王之王”,生命却被同胞终结。

为了能让利比亚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卡扎菲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震惊的决定,那就是与向来跟英美不对付的苏联结盟。

除此之外,卡扎菲还跟美国矛盾不断,1970刚上台,就下令将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收回,将美国的军事人员赶走,并且还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全部国有化。

向来要风得风的美国哪被人这么对待过,卡扎菲这一系列举动也让美国大为恼火,开始对卡扎菲进行反击。

那么,卡扎菲会不会屈服在美国的威压之下呢?

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开始对利比亚实行石油禁运制裁。1986年1月,里根再次宣布开始对利比亚实行全面经济制裁,并且冻结了利比亚在美国的全部资产。

但是采取这些行动过后,美国并没有收到想象中卡扎菲求饶的消息。

于是在1986年4月,美国用西柏林一舞厅门前发生的爆炸案与利比亚有关为理由,对卡扎菲在黎波里的官邸进行轰炸。

这次轰炸造成了30多人死亡,其中还包括卡扎菲的养女。

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在洛克比上空爆炸,美国称利比亚是主凶,自此两国关系彻底跌入谷底。

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卡扎菲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国,美国是强国就害怕退缩,反而是针锋相对。

里根更是直言卡扎菲就是一条疯狗,但卡扎菲直接反唇相讥,称里根的统治时期,就是美国的黑暗年代。

卡扎菲更是直接说出利比亚有能力摧毁美国,并打掉美国人的鼻子一类的言辞。

在当时的世界上,能够如此与美国进行抗衡的国家领导人并不多,所以虽然里根把卡扎菲叫做中东疯狗,但许多中东国家却认为卡扎菲是反美斗士。

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被认为是卡扎菲反对西方的极致表现,这次的空难造成了270人死亡,震惊了全球。

英美认定利比亚就是此次空难的主谋,但卡扎菲坚定拒绝了英美两国要求交出洛克比涉案嫌疑犯的要求,并且以国家主权的名义抵制了十年。

而利比亚也因此遭到了联合国的全面经济制裁,最终以卡扎菲交出嫌疑犯,并赔偿了高额的赔偿金,结束了这场洛克比事件。

虽然卡扎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抗,也让利比亚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但是其专制独断的独裁统治,使得利比亚国内的反对派十分不满。

2011年2月,利比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卡扎菲政权的示威游行活动,利比亚的民众要求卡扎菲下台,称利比亚必须要进行民主革命。

虽然卡扎菲通过武力镇压了示威活动,但却没有遏制住越演越烈的局势。

到了月底,反对派已经在班加西成立了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并且组织了反政府武装。

2011年,以美英法为代表的西方五国联合国军,发动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干预行动。

有了西方列强的帮助,反政府军高歌猛进,利比亚的政府军节节败退。

等到八月底,反政府军攻入了利比亚的首都黎波里后,统治利比亚长达42年的卡扎菲才带领家人和卫队逃往家乡。

虽然东躲西藏了两个多月,但卡扎菲最终还是被反政府的武装力量,在一处下水道内抓获。

抓到人后,他们对卡扎菲实行了残酷的刑罚。卡扎菲被处决之后,这些人还将遗体进行曝尸展览。

这位从平民一路走到统治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他以其独特的思想活动立足于世界舞台,为了阿拉伯运动尽心尽力,不惜代价的为了周边国家,甚至是非洲的贫困国家支援资金。

他虽然在国内实行了漫长的专制统治,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卡扎菲的努力,利比亚才能够摆脱贫困的现状,成为非洲最富有的国家。

长期与西方列强抗争的卡扎菲,最终却死在了自己国家的民众手中,虽然背后也有美英法的助力,但明面上终归是自己人动手。

可见作为领导人,不仅要让自己国家强大独立,还要拥有民心,要时刻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

本文由“书知意”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