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雅琴:“金嘎嘎” 的戏梦人生
发布时间:2025-09-25 07:21 浏览量:2
室内情景剧《我爱我家》,曾是无数人的下饭良药,尤其于大妈一出场,更是先声夺人,嗓如钟,眼如灯,把居委会主任演绎得惟妙惟肖,真是出彩。其实,于大妈的扮演者金雅琴曾是北京人艺的老戏骨。在人艺,她就有一个“金嘎嘎”的绰号,只要她在,走哪儿都是一片笑声。
鲜少有人知晓,这位荧幕上的“大妈专业户”,解放前竟是京津地区红极一时的美女演员。那时她顶着 “白薇” 的艺名,在《雷雨》中饰四凤、《日出》中演陈白露,台前幕后皆星光熠熠。
纵观金雅琴九十一年的人生,从富家小姐到梨园红人,从黄金配角到双料影后,她用一辈子诠释了:真正的智慧女性,从不是依附他人的“傻白甜”,而是在岁月中活成自己的掌舵人。
1925 年,金雅琴生于黑龙江尚志县的商户家庭。1942 年,父亲在长春开办 “一乐天” 饭店,全家迁居后,对面戏园子的锣鼓点成了她童年最动听的背景音。只要戏园开演,她必定准时捧场,成了雷打不动的戏迷,心里悄悄埋下了学戏的种子。
开明的父亲虽为资本家,却尊重女儿的喜好,将金雅琴送往哈尔滨学戏。可刚学会《贺后骂殿》,戏班便拿出一份末尾写着“打死勿论” 的合同,这让父亲勃然大怒:“我养大的女儿,岂能任人打骂?” 当即带她回了长春。眼见女儿精力旺盛 —— 作为家中长女,她带着四个弟弟和一众堂表兄弟,活脱脱 “女版贾宝玉”,父亲便答应了她学武的请求,希望磨磨她的急躁性子。两年耍枪弄棒的时光,反倒让金雅琴的侠气越发浓烈。
12 岁那年,电影《火烧红莲寺》让金雅琴的女侠梦彻底爆发。她用布条背着三岁的小侄儿当作 “获救同伴”,纵身从小煤棚上跳下,结果摔了个结实的屁墩儿,小侄儿吓得哇哇大哭,这场轰轰烈烈的 “英雄救美” 终究成了童年笑谈,她的女侠梦也自此落幕,可对 “舞台” 的向往却愈发清晰。
1942 年,全家定居北平后,金雅琴进入女校就读,课余她偷偷加入业余剧团。第一次登台便挑大梁,金雅琴在《秋海棠》中饰演女主三姨太,聚光灯亮起的瞬间,她便断定:“演戏,就是这辈子最过瘾的事。”
18 岁那年,父亲在东北病逝,身为长女的金雅琴瞬间扛起养家重担,要养活母亲和四个弟弟。演戏从爱好变成谋生手段的她加入天津南北剧团,与黄宗江、孙道临等燕京大学出身的才子同台。彼时的她如海绵吸水,悄悄 “偷师学艺”,尤其记得黄宗江的指点:“演老太太要慢,手尽量抬不起来,才见岁月痕迹。”
这份钻研,让金雅琴的演技飞速精进。20 岁时,以艺名 “白薇” 登台的她声名鹊起,在京津两地收获 “大白薇” 的美称。戏好人美的她从不缺追求者,戏园老板、剧团同行纷纷示好,可她自有主见:“不靠谱的人,宁可不嫁也不将就。” 在婚嫁观念保守的年代,她甘愿做 “剩女”,也要等一份踏实的感情。
1952 年北京人艺成立,金雅琴成为首批演员,与解放区来的老革命胡宗温同住宿舍。这对出身 “白区” 与 “红区” 的同事,竟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眼看金雅琴年近三十仍单身,胡宗温忍不住问她择偶标准,她干脆利落地回答:“只要是党员,别的都不重要。”
胡宗温立刻想到了出身贫寒的预备党员牛星丽。可当介绍两人认识时,牛星丽却当场拒绝:“她是‘京津大白薇’,我只是个跑龙套的,差距太大了。” 在胡宗温 “她名气大却没架子” 的劝说下,两人才勉强开始接触。相处中,牛星丽渐渐发现,这个当红名角不仅热情诚恳,更有难得的纯粹,感情悄然升温。
谈婚论嫁时,组织却因金雅琴“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复杂” 提出反对,找牛星丽谈话:“你是要党票,还是要媳妇?” 这位即将转正的年轻人沉默一夜后,掷地有声:“要媳妇。”
一句话,让牛星丽丢了党票,也让金雅琴的“党员爱人梦” 破碎。可她握着牛星丽的手说:“你肯为我舍弃这么多,我定陪你一辈子。” 这份承诺,成了两人往后六十余年的约定。
失去党票的牛星丽,工作生活屡屡受挫,直到晚年才恢复党籍。人艺子弟濮存昕得知这段往事,曾紧紧拥抱他:“牛老师,我佩服您。” 而牛星丽总说:“有金雅琴这样的妻子,再大代价都值得。”
金雅琴的人生,在婚后彻底换了轨道。婚前是从未吃过苦的富家小姐、众星捧月的红角,婚后却成了一大家子的主心骨:伺候公婆,照顾患胃病的丈夫,还要接济小叔子小姑子。公公深夜胃出血,金雅琴独自推着自行车送老人就医;家里开销入不敷出,她便每月向高工资的舒绣文借钱周转,发薪后立刻归还,舒绣文从不催债,深知她的难处。
性格迥异的两人,把日子过成了“战争与和平” 的循环。金雅琴喜动,走到哪儿都 “嘎嘎” 笑不停,却因心直口快被领导说 “无组织无纪律”,入党申请屡屡被拒;牛星丽喜静,独处时最爱画画读书,总心疼妻子 “吃了脾气的亏”。争吵时,金雅琴非要辩出是非,牛星丽便 “高挂免战牌” 转身躲开,等她气消再回来和解。
文革中,牛星丽被关进学习班,日子苦不堪言。金雅琴偷偷送去巧克力补营养,笑着劝慰:“苦也一天,乐也一天,干嘛不开心?” 正是这份乐观,成了家里的定海神针,支撑着牛星丽熬过阴霾岁月。2009 年牛星丽去世,金雅琴一滴泪没掉,只是说:“以前他做主,现在轮到我,不能乱。” 这份坚强,藏着最深的思念。
在北京人艺,舒绣文、叶子等前辈光芒万丈,金雅琴始终是“三姑六婆” 专业户。1957 年排演《骆驼祥子》,连于是之都推荐她演虎妞,可最终名单上,她的角色却是跳大神的巫婆。金雅琴当场坐在地上哭了 —— 她不是嫌角色小,而是不甘错过心仪的角色。
“先演好这个,以后有机会。” 导演梅阡的劝说让她冷静下来。为了演得逼真,她拿着剧院介绍信去监狱,向劳改的 昔日从业者学 “跳大神”。公演时,她掀帘进屋,洗手烧香、浑身哆嗦,一声哈欠后满台蹦跳着喊 “天门开,地门开”,观众笑得前仰后合,竟让虎妞之死的悲剧成了喜剧。这场戏最终被删掉,可梅阡的评价掷地有声:“全中国跳大神的,谁也不如金雅琴演得好!”
这句评价,成了金雅琴的座右铭。此后数十年,她在《茶馆》演庞四奶奶,在《红楼梦》饰赵嬷嬷,在《闲人马大姐》扮刘奶奶,把每个小角色都演得活灵活现,真正诠释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的人艺精神。
2005 年,81 岁的金雅琴收到《我们俩》的剧本,连夜读完便红了眼。这部投资仅 220 万的小成本电影,她一口答应:“好剧本比钱金贵。”
影片中,金雅琴褪去“金嘎嘎” 的爽朗,把孤独刻薄又渴望温暖的房东老太太演得入木三分。这一次,命运终于给了她最隆重的馈赠: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全票通过,将最佳女主角颁给她,评委会主席张艺谋直言 “所有评委都被她打动”;紧接着,她又摘得金鸡奖最佳女主,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金鸡奖获奖者。
有人向人艺老导演欧阳山尊惊叹“无名老演员一夜成名”,欧阳山尊不服气地反驳:“她解放前就红透京津了,那时叫‘白薇’!”
2016 年 6 月 23 日,金雅琴在北京逝世,享年 91 岁。消息传来,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仍是 “于大妈走了”—— 这或许是对演员最高的赞誉:角色活在观众心里。
从12 岁的女侠梦,到 81 岁的双料影后;从 “京津大白薇” 到 “金嘎嘎”,金雅琴的一生从不是坦途,却凭着一份对戏的较真、对爱的坚守,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她用时光证明:真正的大智慧,是在顺境中不骄,在逆境中不馁,把每个当下都活得扎实、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