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数字影像精品特展

发布时间:2025-09-26 15:29  浏览量:1

70年风雨兼程,新疆的故事从来都写满传奇。从戈壁滩上的第一口油井喷涌黑金,到高铁列车穿越天山南北;从古老坎儿井滋养万亩绿洲,到“一带一路”让喀什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土地,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镇已然成为如今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

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一书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用22年时光,为这片古老而灿烂的土地写下的“文化长卷”。书中记录了新疆丝绸之路沿线代表性历史遗存和自然人文景观,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璀璨夺目的新疆丝路文化艺术图景,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丝路史诗。

丁和镜头里的那束光——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晨曦,把佛塔遗址的轮廓镀成金边;是克孜尔石窟的夕阳,让壁画上的飞天仿佛有了飘动的衣袂。为了捕捉这束“能说话的光”,他曾在沙漠边缘的牧民家借宿半月,为的是等一场能穿透云层的雨;他也曾在寒冬腊月的库车老城,顶着零下二十度的寒风,记录维吾尔族老匠人雕刻桑木的纹路。22年里,他48次实地考察,足迹印在8个地州的沙砾上,27个县市、 56个乡镇的土路上,最终将“丝路”从历史课本里的铅字,变成了书页间可触摸的温度——你能从照片里闻到喀什大巴扎的烤包子香,能从文字里听见帕米尔高原的鹰笛声,能从沙漠红柳的倔强里看见一个上海“老克勒”对这片土地坚贞深沉的热恋,更能读懂“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

《丝路新疆》这本书能打开人们对新疆的认知之窗,让更多人知道,这里不只有草原和沙漠,更有延续千年的文明血脉;它是一座桥梁,能连接不同民族的心灵,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在书页间静静流淌;它更是一份礼物,是我们送给这片土地的“时光纪念册”,记录下新疆70年的沧桑巨变,也期盼着它更美好的明天。当更多人拿起这本书,都会像我们一样爱上新疆——爱它的古老与年轻,爱它的辽阔与温暖,爱它的苍茫与热情,爱它每一寸土地上生长的不竭的希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从《丝路新疆》一书中精选出33张照片作为数字影像精品特展,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如天山雪莲般绽放;中华文化的薪火,如丝路驼铃般永续相传!

本展内容取自

《丝路新疆: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一书

丁 和 著/摄

东天山

天山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横亘在西域中部,将新疆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疆有准噶尔盆地,南疆则有塔里木盆地。汉代,天山最东止于“伊吾”,该城邦国位于今天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哈密市境内。

沙尘中的风蚀立柱

灰土色的天幕中有昏暗的日晕,而耸峙的风蚀柱独立空谷,凸显着雅丹层层叠叠的结构,宛如一幅奇绝的外星景象。两座柱状雅丹以倾斜的姿态高高屹立、刺向云霄。

巴里坤湖边牧场

一片广袤的牧场跃入眼帘,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青草,而远处的巴里坤湖正拥抱着最后的余晖。

一年一度的巴里坤牧民的骑骆驼比赛

我们从哈密市北跨东天山,可踏上一段风景与历史交相辉映的旅程。 “新北道”徐徐展开,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飘过水草丰盈、生意盎然的广袤草原,将人们悠然引领向遥远的中亚,去拜访楚河流域的碎叶城。

车师古道

深秋10月,山里的气候已大不相同。古道两旁的草已全黄。牦牛群也不再散落各处,而是集结在一起,静静地等待着牧民的转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萧瑟的气息,仿佛大地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着准备。

北庭西大寺

在距离北庭故城西墙约600米的地方,坐落着一处大型佛教遗址,今称“北庭西大寺”,它是高昌回鹘在其夏都北庭的皇家佛寺。

交河故城遗址

交河故城是车师前国的都城,它的遗址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果勒村、亚尔乃孜沟河床中央的台地上。

高昌故城西南大佛寺讲经堂遗址

高昌大佛寺居于高昌故城西南角的外城。寺院中心为塔殿,右侧有一穹隆顶讲经堂,另外有30余间僧房遗址。

柏孜克里克石窟全景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的木头沟沟谷中,在红黄炽烈的火焰山和披翠滴绿的木头沟之间,绵延166米的洞窟于半山崖上连成一线。

罗布大地

罗布泊,汉代时被叫作蒲昌海,历代文献对它亦有泑泽、盐泽、涸海、牢兰海等不同称谓。孔雀河是罗布泊主要的水源输入,孔雀河丰沛,则罗布泊湖面广阔,波光粼粼;孔雀河匮乏,则罗布泊湖面干涸,走向荒芜。

楼兰故城遗址

楼兰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故城遗址大致呈方形,面积逾10万平方米,城垣为夯土建筑。

克孜尔尕哈烽燧

在盐水沟旁,克孜尔尕哈烽燧与克孜尔尕哈石窟相依相伴,仿佛这两处古老遗迹从来就是一体的。它是留存至今的西域烽燧中最为巍峨者,同时保存状态也相对完好。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堪称龟兹石窟艺术的鼻祖,引领着这一艺术流派的发展方向。它受印度“支提窟”的影响,独创龟兹特色的“中心柱窟”;又以菱形格绘画开创了龟兹故事画的崭新世界。

克孜尔石窟新1窟飞天

克孜尔石窟的光点亮色不一而足,彰显了独特魅力,也在我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库木吐喇石窟窟群区第46号窟主室窟顶菱格故事壁画

菱形构图形式是克孜尔石窟的首创。它在每一个以山峦构成的菱形格子里,用单幅画面叙述一个本生故事或因缘故事,有多少个菱形格,就有多少个故事。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居于盆地内塔里木河的南侧。在盆地边缘,在高山与沙漠对峙之间,大自然冲击出了肥沃的平原及片片绿洲,作为对生灵的慷慨馈赠,从而孕育了焉耆、龟兹、精绝、于阗等古国文明。

尼雅故城N8遗址

N8遗址房梁犹存,榫卯相契,被流沙托起在天空下,如展翅鸿鸟。

尼雅故城N7遗址残存的木门

N7遗址上,一扇胡杨木板拼接的木门半埋于沙中,周围是一根又一根直立的胡杨木残柱,部分柱体上还留有矩形的镂空榫眼。这些建筑工艺遗痕,让人啧啧称叹。

尼雅河

尼雅河顺着自然地势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流淌。这条河曾经是汉代精绝国的水源,却在时光流转、自然变迁中,缓缓卸下了滋养大地的神圣使命,在沙漠边缘止步,仅留下一片片干涸的河床,半隐半现在沙涛起伏间。

昔日汗诺依故城

汗诺依故城遗址静卧于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罕乌依村东侧的广袤戈壁上。其时代跨度较长,涵盖了丰富遗存。在维吾尔语中,“汗诺依”寓意皇宫,这个名字或许是在暗示它昔日的显耀。

莫尔寺院的房屋与佛塔遗址

莫尔佛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30多公里,古玛塔格山南麓的洪积台地上。在两座佛塔之间,还有一大型建筑的遗迹,内有居室和院落基址。

托库孜萨来佛寺南部庭院遗址

托库孜萨来佛寺由塔院、僧房构成。塔院建于较高地势之处,而僧房位置则较低,这种布局反映了犍陀罗地区寺院的设计特点。大佛塔(仅存塔基)后方有一个正方形佛殿,其南面设有入口,这是佛寺现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托库孜萨来摩崖石刻遗址

在故城与佛寺遗址之间的托库孜萨来塔格山崖立壁上,刻有一组佛龛内坐佛。可以模糊地看到坐佛手持禅定印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上,其面部、服饰特征几已漫漶。托库孜萨来摩崖石刻的发现充实了西域佛教艺术的研究实物链。

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的叶尔羌河

叶尔羌河是南疆的生命线,古代叫作“徙多河”。 叶尔羌,这个名词在维吾尔语里的意思是“土地宽广的地方”。它满含着爱恋,描绘了河流下游的无垠沃土。

金秋十月的泽普金胡杨

数字时代的笑声消融了高原的寒风凛冽。每一个瞬间都诉说着新疆的美好,每一个画面都展示着新疆的魅力。

公格尔九别峰

远眺巍巍昆仑,无论是洒在其山峰的一抹夕阳,还是飘飞于其上空的几缕云霞,都令人心驰神往、遐想翩翩。

帕米尔高原牧场

这里生物种类繁多,植被茂盛,森林与原野交错,杜鹃花与针叶松竞秀,雪豹、雪鸡、旱獭、盘羊、岩羊、北山羊等珍稀野生动物优哉游哉,逍遥自在。

昆仑牧韵

喀什地区,周边高峰屹立,中腹河流如织,不仅土地肥沃,孕育了多种动物、植物,生命形态丰富,而且自然景观姿态万方,几乎囊括了除浩瀚海洋之外的所有类型。

镜中石头城

石头城傲然屹立在雪山之肩,占据塔什库尔干河谷的一座高耸岗峦,四周被郁郁葱葱的草甸环抱。这里河水潺潺,悠然汇聚于城下,清澈地映照出故城的倒影。

石头城西墙与北部房屋遗址

石头城遗址内兼有汉唐城和清代城,具有多个时期的叠压文化层。如今的建筑遗存只剩核心区的基址轮廓。

公主堡遗址

这座以“公主堡”为名的遗址在今天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南的克孜库尔干山崖顶上,是中国最高的古城堡之一。

瓦罕走廊通道

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南端的山间狭长地带。这是我国现今与阿富汗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当年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它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口岸,也是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这里被誉为“世界最高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