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泡沫何时会破?

发布时间:2025-09-26 12:22  浏览量:1

指数继续回调,下跌的原因大概有三方面:①鲍威尔大前天说,股市有泡沫了;②昨天的经济数据太好,有点打压降息预期;③特朗普威胁联邦机构大裁员,市场担心政府关门危机。

这三点理由是我们能看到的,但我觉得这些可能只会造成一些短线波动,更大的主线逻辑还是因为对AI板块存在宿醉效应了。ORCL的4550亿美元的剩余履约合同、NVDA千亿美元投资OpenAI,还有AVGO百亿美元的定制芯片订单,最近市场上的大多数上涨都是和OpenAI相关。

进入2025年,OpenAI的千亿美元频率出现的也太高了些。一家年营收120亿美元,亏损超100亿美元的公司,天天动不动就喊投资几千亿美元,这些所谓的利好看多了,自然会有点麻木了,对利好慢慢不敏感了,也开始逐渐有怀疑态度了。AI基建牛市本质还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所有人都觉得本轮超万亿美元的基建,将会在未来获得丰厚回报,但如果万一没有呢?

另外一点,标普差不多快2个月没出现过1%以上的调整了,就算牛市的基础没有破坏,市场总是要有一些震荡的,大盘回调个3%~5%,这在牛市里面属于健康的回踩,其实这也算是很正常的行情。当前牛市的基础应该没有被破坏,主要AI变现的闭环没办法被证伪,市场还是会倾向于乐观。

前天我提了一个灵魂质疑,「1000亿美元投资OpenAI,NVDA获得了什么」,这个问题我给出了理想状态、理论状态和幻灭状态三种可能性的答案,当前市场是按照理想状态计价的,事后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从ORCL最近几天的股价走势,还有NVDA未能突破185美元阻力位,市场慢慢还是在按照理论状态计价。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这样说道,「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理想状态下,NVDA投资1000亿美元可以回报3500亿美元,利润高达2500亿美元,这个投资回报率是不是过于夸张了,真要有如此高的投资回报率,那整个行业怕是都要兴起这种闭环模式。至于理论状态下,投资1000亿美元回报1200亿美元,20%的利润率是不是才更加符合实体企业?

大家眼下要注意的一个风险,那就是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Twitter上的一位知名分析师说,「当前的市场感觉像1999年初,指数继续上涨,但上涨的股票越来越少,纳斯达克在1999年经历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反弹,但之后情况就不那么好了」。

美国银行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领导的美银团队研究了自上世纪初以来的10次股票泡沫,发现这些极端高估值时期的平均涨幅(从低点到峰值)为244%。他们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意味着美股科技七巨头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Hartnett及其团队指出,泡沫往往短暂且高度集中。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关股票飙升至极端水平,科技板块在6个月内上涨 61%,而当年标普500指数的其他板块全部下跌。分析师还称,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应通过配置“困境价值股”对冲科技巨头泡沫风险,因为这种极端高估值的狂热在演绎过程中,往往会推动经济增长。

无独有偶,”黑天鹅"基金经理Mark Spitznagel则预见美股将重演1929年初的上涨,标普500指数或将“相当快地”触及8000点,这意味着较当前水平有约20%的上涨空间。Spitznagel指出,美联储降息等因素为市场进一步上行创造了理想条件。

然而,这位Universa Investments的掌门人警告称,这轮上涨将是灾难的前奏。Spitznagel将当前的市场状况与1929年进行了比较,认为多年来联邦政府对市场和经济的反复干预,导致风险像干燥的引火物一样不断累积,最终可能引发一场猛烈的“火焰风暴”。

巴克莱团队在最新的报告中直接就给出一个结论「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放缓可能成为美股最大的系统性风险」,如果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在未来两年下降20%,标普500指数将面临3-4%的盈利下行压力,更严重的是估值可能下跌10-13%,报告还指出了可能引爆这场危机的三大潜在“巨雷”:

1、技术与效率风险:AI模型效率的飞速提升可能导致现有计算设施被“过度建设”,重演科网泡沫时期的“暗光纤”悲剧。

2、物理限制风险: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正成为数据中心建设无法逾越的“硬墙”,可能强制性地给资本支出降温。

3、资金流动性风险:当资本支出增长开始超越现金流创造能力时,融资压力和枯竭的VC资本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到目前为止,科技巨头的经营现金流增长仍能覆盖资本支出,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巴克莱认为,如果资本支出开始持续超越内部现金生成能力,未来的投资承诺将越来越依赖外部融资,从而削弱AI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务稳健性。

在私募市场,AI “独角兽”公司锁定了高达4.9万亿美元的价值,但由于退出渠道有限,风险投资的后续资金正在枯竭。一些巨头如甲骨文和Meta今年进行的数十亿美元私人信贷交易,也暗示了持续的外部资金需求。一旦资金链条绷紧,高昂的资本支出将难以为继。

大家的观点其实都惊人的也一致,这也包括我,那就是当前的泡沫还没有到达顶峰,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眼下即将迎来牛市最为疯狂的阶段,但疯狂之后,将会迎来泡沫破灭。这一轮泡沫大概最终会由两家公司引爆,我们过去说了很多次,那就是META和OpenAI。

META最大的问题是现金储备即将消耗殆尽,上个季度只有1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按照现在每个季度烧300亿美元以及赚180亿美元的速度,四季度很可能就需要进行外部融资了;OpenAI的问题还是到底花钱,动不动就几千亿美元,这公司有那么多钱,或者说能融到那么多钱吗?

今年早些时候,OpenAI的估值还 “只有” 3000 亿美元,但根据最新的数据,OpenAI的估值已经飙到5000亿美元,这家公司还预计 2025 年营收将达到 127 亿美元,2026年或达到294 亿美元,2029 年将超过 1250 亿美元 ,这样亮眼的营收预期,让投资者们对 OpenAI 充满了信心。

NVDA、ORCL和OpenAI的商业闭环,能不能真的形成闭环,首先看的是收入能不能持续上涨,但其核心故事逻辑在于OpenAI的估值能否持续上涨,毕竟即使OpenAI没办法实现收入的跨越式飞升,只要估值能增长,NVDA理论上也是可以获得20%~30%回报的,那这个故事就可以继续讲下去。

假如OpenAI明年真的可以实现300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速超100%,作为AI赛道的龙头所在,给一个20倍PS的超高溢价是可以接受的,那OpenAI的估值可以进一步上涨至6000亿美元,如果乐观一些,给个25倍PS,估值高达7500亿美元,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为什么我要浪费如此大的篇幅说这个商业闭环,因为这关乎当前的泡沫是不是要破了。从未来的增长角度来看,OpenAI的估值还有50%的上涨空间,那泡沫暂时就必然不会破。泡沫破灭的时候,一定是市场已经到难以理解的一种程度。因此,我们更愿意将当前的调整看成是牛市里的一次健康回踩。

现阶段暂时还是保持乐观心态,指数有调整本身也很正常,标普看技术形态,这也是要回踩6508这个关键支撑的,回踩之后,大概率就是一个抄底的机会。毕竟当前砸盘的理由是美联储不会在10月降息,但我们知道,降息还是个大概率事件,鲍威尔和特朗普本身就是在那演双簧。

昨天的关税,实际也有一些利空,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再次挥舞关税大棒,宣布了针对多种进口产品的关税举措。这是其升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最新行动;措施包括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对厨房橱柜、浴室洗手台及相关建材征收50%关税;对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并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又来了,正好这几天回踩下支撑,因为特朗普大概率又要再一次TACO。进入10月就是财报季,我们可能马上要准备开始财报季的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