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总裁五强争霸,谁会是最后赢家?

发布时间:2025-09-26 09:30  浏览量: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蔡畅】

随着石破茂时代的仓促落幕,日本自由民主党即将在10月4日再次迎来决定本党未来乃至国家方向的总裁选举。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的党内权力交替,更是在一系列选举失利重创自民党信誉、传统派阀政治因解散而式微的特殊背景下,一场攸关路线、世代与形象的关键对决。

目前,本次选战呈现出“五强争霸”的激烈态势,五位候选人——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与小林鹰之——各自代表了党内不同的光谱与势力。

接下来,本文将梳理目前的选情概况,并对可能产生的选举结果,以及伴随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当前五位候选人的选情概况

高市早苗:保守主义的“铁娘子”

在五位候选人中,现年64岁的前日本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无疑是旗帜最鲜明、立场最坚定的保守派代表。她以其强硬的政治风格、对传统价值观的捍卫以及在国防安全议题上的鹰派主张,在党内右翼及保守派基层中拥有极为稳固的支持。

从个人特质来看,高市早苗给外界的印象是“意志坚定、有话直说”。民调显示,支持她的民众中,有53%认为她“能够带来政治改革”,25%欣赏她“优良的政策与原则”——这反映出她被视为一位有原则的改革者。

高市早苗的政策核心围绕着三大主轴:强大的国防、积极的财政以及强硬的社会秩序。在9月22日的政策演说中,她用将近一半的篇幅阐述对外国人的强硬立场,其保守鹰派的姿态展露无遗。

举例来说,她以家乡奈良的鹿遭游客不当对待为理由,痛诉“若外国人来此践踏日本人的情感,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此外,她还明确主张,以经济为目的申请难民身份者应被遣返。很明显,高市早苗坚持的是毫不妥协的排外路线——这与其支持者中,有20%的人高度关注“对外国居民的政策”的民调结果高度吻合。

高市的民意基础呈现出鲜明的“外热内冷”特征。根据《朝日新闻》最新民调,她在全体民众中以28%的支持率高居第一,尤其受到年轻族群(18-49岁支持率约40%)以及其他保守派政党(如参政党、国民民主党)支持者的压倒性青睐——而她的强硬演说,正是为了巩固这些泛保守阵营的支持。

然而,在决定党内投票走向的自民党支持者中,她的支持率仅为24%,大幅落后于小泉进次郎。由此看来,高市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广泛的民意支持转化为具有决定权的党员票与议员票,并在党内证明自己比小泉更能团结保守派。

小泉进次郎:改革旗手与“政治贵族”的双重奏

年仅44岁的小泉进次郎,是本次选举中最年轻、也最具话题性的候选人。作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他从政以来便活在镁光灯下,凭借其亲民的形象和改革的口号,迅速成为日本政坛的明星。

小泉进次郎的形象核心是“年轻”与“改变”。面对“赢回保守派”的选举主轴,他正积极调整自身形象。民调也反映了他的形象优势:支持他的民众中,51%认为他“能带来政治改革”,而高达34%的人则是欣赏他的“良好品格与形象”。

小泉的政策论述紧扣“民生”与“经济”,同时也策略性地回应了党内的保守焦虑。在经济上,他聚焦于应对物价上涨,在其支持者中,高达55%的人认为“物价上涨”是首要议题。在9月22日的演说中,他也跟进了对外国人问题的强硬论调,指出非法就业、与当地居民的摩擦正引发民众不安,并承诺将“强化司令塔功能,推进综合对策”。他的措辞相对其他候选人更为中性、技术性,试图在争取保守派的同时,避免过度疏远中间派。

与高市相反,小泉的选情呈现“内强外弱”的态势。虽然在全体民众支持度(24%)上落后于高市,但在至关重要的自民党支持者中,他以41%的支持率遥遥领先,确保了巨大的优势。这表明他在党内基本盘中拥有极高的向心力。他最大的成功策略,是争取到保守派大将加藤胜信的支持。而他在政策演说中对外国人议题的表态,可视为其巩固保守派票源的又一步棋。他的挑战在于,如何在第二轮投票中,将党内支持的优势扩大到更广泛的议员群体。

林芳正:沉稳务实的“平衡者”

64岁的现任官房长官林芳正,代表了另一种典型的领导人形象:经验丰富、行事稳健、政策务实。作为石破内阁的核心成员,他拥有丰富的行政经验,并以其流利的英语和国际视野著称。

林芳正给人的印象是“稳定可靠”。民调显示,支持他的主要理由是肯定其“经验与成就”。他不像高市那样言辞犀利,也不像小泉那样充满激情,他的风格更接近于一位技术官僚。林芳正的政策主张体现了其中庸、平衡的风格。在9月22日的政策演说中,他是唯一一位没有提及外国人相关政策的候选人。这一鲜明的区别,使他成为这场“排外大合唱”中的例外,巩固了其中间、稳健的路线。此举可能无法讨好党内激进的保守派,但或许能吸引到担忧党过度右倾的议员支持。

在最新的民调中,林芳正于全体民众中获9%支持,在自民党支持者中则有10%,位居第三,但与领先集团有巨大差距。他刻意与其他候选人在热门议题上保持距离,可能是一种险棋,但也让他在潜在的第二轮决选中,成为寻求平衡力量的议员们的一个可能选项。

茂木敏充与小林鹰之:资历与专才的挑战

除了上述三位人选,前外务大臣茂木敏充与前经济安保大臣小林鹰之,也为这场选战增添了更多看点。他们同样加入了对外国人问题的强硬表态阵营。

茂木敏充是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现年约69岁的茂木敏充在演说中提出“非法外国人归零”的目标,并对外国资本收购土地表示担忧,承诺将严格应对——此举显然是为了争取保守派支持。在民调中,他在自民党支持者中有8%的支持率。

小林鹰之是经济安保领域的技术官僚。50岁的小林鹰之重申了他加强移民管制、限制外国人持有房地产的主张,呼应了“部分外国人不守规矩,引发公众焦虑”的论调。在自民党支持者中,他的支持率为3%。

二、选举结果预测

高市早苗or小泉进次郎?

总体来看,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已演变为一场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之间,针对不同支持群体的二人对决格局。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以下几点核心观察:

首先,是民调数据的双雄鼎立。最新的《朝日新闻》民调揭示了选战的核心结构:高市早苗在全体民众、年轻世代与泛保守阵营中占优,而小泉进次郎则在党内基本盘(自民党支持者)中拥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在全体民众还是党内支持者的民调中,他们两人都明显领先其他三位候选人,形成了第一梯队。

其次,两人的施政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两人目前可以说代表了自民党党内最关键的路线之争:高市是传统保守派与泛保守阵营的旗手,而小泉则是党内基本盘与寻求改革力量的代表。这种清晰的对立格局,使得选战焦点自然集中在他们身上。

此外,两人的支持基础形成了较大的互补性。高市“外热内冷”(在全体民众中支持度高),而小泉“内强外弱”(在党内支持者中支持度高)。这种有趣的现象意味着他们各自掌握了赢得选举的关键要素,使得对决充满张力。

关于第三者获胜的可能性

虽然目前是二人对决的格局,但理论上存在第三者获胜的可能,不过这种概率非常低,且其获胜路径极为曲折。第三者获胜的可能将主要取决于选举是否进入第二轮,以及届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的潜在“第三者”可能会是林芳正,理由如下:

第一,其若想获胜,唯一的可能情境是成为第二轮决选中的“平衡王牌”;

第二,选举进入第二轮是关键的前提条件。在五人参选的情况下,选票分散,极大概率没有人能在第一轮直接获得过半数选票。选举将进入由国会议员投票的第二轮决选,由第一轮得票最高的前两名对决;

第三,林芳正的独特定位。在其他四位候选人都大打“排外牌”、争相向右靠拢以争取保守派选票时,林芳正是唯一没有跟进的候选人。他刻意与这个热门议题保持距离,这巩固了他“中间、稳健、务实”的独特定位。他不像高市那样激进,也不像小泉那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改革色彩,所以林成为了“不想选那两个人”的唯一选项。

在第二轮投票中,假设对决的正是高市和小泉,国会议员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二选一”:若支持高市,可能意味着党的路线将急剧右转,虽然能巩固保守派,但可能吓跑中间选民,不利于未来的大选;若支持小泉,可能意味着支持一位形象清新但根基尚浅的改革者,他对党内传统势力可能带来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在第一轮投票给林芳正、茂木敏充、小林鹰之的议员们,以及部分对高市和小泉都心存疑虑的议员,可能会陷入两难。如果他们认为高市和小泉都过于极端,不利于党的团结与稳定,林芳正作为一个能够被各方接受的“平衡者”和“安全牌”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尽管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但需要强调的是,林芳正直接“获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他首先需要在第一轮中击败高市或小泉,挤进前两名,而目前的民调数据显示这非常困难。更实际的可能性是,林芳正和他的支持者将在第二轮投票中扮演“造王者”的关键角色。他们的选票最终倒向谁,将直接决定高市和小泉谁能最终胜出。如果高市与小泉的竞争导致党内出现分裂的危机,那么寻求一位能稳定局势的“第三人选”的呼声就可能出现,从而创造出理论上的爆冷机会。

三、“密室协商”模式失灵下的公开化选举会出现哪些变数?

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有一个不同以往的特殊之处,那就是传统派阀的“密室协商”能力被削弱,使得本次选情更加公开化。

我们都知道,传统上,自民党总裁选举很大程度是由各大派阀领袖在密室中操盘、协商、分配利益,最终共同决出人选,而这个过程可能会在料亭、办公室等密室场所进行。

然而,这种“密室协商”模式在近几年遭到根本性动摇,关键原因就是此前爆发的自民党政治献金丑闻——这也直接重创了自民党最主要的几大派阀。该事件的直接结果是几大派阀的强制解散。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时任首相、也是党内派阀领袖的岸田文雄宣布解散自己领导的岸田派(宏池会),此举引发了连锁效应。安倍派、二阶派、茂木派等主要派阀也被迫宣布解散。

派阀一旦解散,其正式的组织架构、干部会议、以及最重要的“由上而下”的指令传达系统就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派阀领袖失去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来约束和指导旗下议员的投票行为。

那么,这种变化对于选举的影响如何体现呢?

具体影响就如前面提到的:派阀的“密室协商”能力弱化,直接导致了本次选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开化和不可预测性。而这也就意味着,候选人必须公开竞争,直接诉诸民意和党员。这种公开化的体现包括:频繁接受媒体采访、举办政策发表会、在全国各地演说等等——他们的竞争场景也从各派阀大佬的密室转移到了现在公开的媒体和民调上面。这种竞争方式也有一些具体的表现:比如除了林方正以外,几位候选人基本上都在第一时间大谈外国人政策,以直接回应基层保守派选民的焦虑,然后争取他们手中的党员票——这是在公开场域下争夺话语权的典型案例。

在这次选战中,民调的重要性同样在提升。之所以近期朝日新闻做的民调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它清晰展示了候选人在全体民众和党内支持者中的实力——前者是高市早苗领先,后者是小泉进次郎称雄。这种公开的数据成为了议员们投票时无法忽视的参考依据。

第二个影响就是议员个人意志的抬头,具体表现为:从集团投票转向自主判断。在过去,派阀下的数十名议员会基于派阀领袖的意见,将票全部投给指定候选人,即所谓的组织票。而现在随着派阀解散,议员们不再有必须服从的压力,他们的投票将更多基于个人判断,考量因素也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候选人的政策理念是否与自己相近?候选人的人气能否带动选情?

最近的一个具体案例是:被视为保守派关键人物的财务大臣加藤胜信,选择担任小泉的竞选总干事。这一事件可以说极具标志性,因为加藤胜信与安倍前首相渊源深厚。如果在过去的派阀政治中,他基本上是不可能去支持路线相对自由派的小泉进次郎,更大可能是选择支持高市早苗。但加藤的选择恰恰显示了,这是个人判断而不是派阀的组织性安排。

最后,第三个影响就是本次选情的高度不确定。过去派阀间的“密室协商”,往往在第一轮投票前就已经敲定了结果,但现在由于没有强力的派阀进行整合,选票可能会极度分散。因此,在五人参选的状况下,很难有任何一位候选人能在第一轮投票中同时拿下过半的议员票和党员票——这就导致第二轮的决选变量大增。

四、结语

总体来看,第一轮投票中,党员票的比重变得至关重要,这对在党内支持度遥遥领先的小泉极为有利。小泉成功争取到保守派大将加藤胜信,更是对高市核心支持群的精准打击。

这次选举大概率将是高市早苗与小泉进次郎两强对决的拉锯战,几乎注定了选举会进入第二轮——仅由国会议员投票的决选。届时,排名靠后的三位候选人所掌握的少数议员票将成为关键少数,他们的动向将成为选举的最终“胜负手”。并且,议员们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是选择更能获得广泛民意支持、有望为自民党开拓票源的高市,还是选择更能巩固党内基本盘、凝聚核心力量的小泉?这将是最大的变量——而这也是“密室协商”失灵后,权力分散、竞争公开化的直接体现。

总而言之,政治献金丑闻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摧毁了派阀的组织基础;而党内对民意的重视,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议员的投票逻辑。这两大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过去由大佬们在密室中决定首相的模式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更加透明、也更加难以预测的现代化权力竞争。

当然,无论最终谁当选,在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和日本国内保守化的趋势下,日本对华政策的强硬基调都难以改变,中日关系恐将持续面临挑战。

若高市早苗当选,将是“最坏情况”,可能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双边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对抗将显著升级,甚至可能引发区域军事紧张。

若小泉进次郎当选,结果相对难料,但他更可能采取务实但强硬的路线,即“政经分离”,在经济上寻求合作,但在安全和价值观问题上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对华施压。

若林芳正当选,将是“相对最好”的情况,他可能延续岸田内阁的路线,寻求与中国对话和管控分歧,为中日关系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但这并不代表对华政策会有根本性的软化。

对于东北亚局势,任何一位强硬派领导人的上台,都可能加速“美日韩”军事同盟的一体化进程,加剧半岛及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最终的胜者,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将深刻地影响日本未来数年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