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在&
发布时间:2025-09-25 17:39 浏览量:1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提起安禄山,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叛徒"、"乱臣贼子",毕竟安史之乱给大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教科书里写的简简单单几句话,就把这个人定性了。
真的有那么简单吗?这个胖胖的西域胡人,从一个偷羊的小贼变成威震天下的节度使,最后竟然敢跟大唐皇帝掰手腕,这里面的故事可比你想象的精彩多了。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安禄山这个名字其实是后来改的,他原来叫轧荦山,听起来就很突厥的感觉。
这小子出生在西域康国,就是现在中亚那一带。
父亲死得早,母亲是个巫师,后来又嫁给了一个叫安延偃的人。
小时候的安禄山过得挺苦的,家里穷得叮当响。
长大后为了混口饭吃,他跟一个叫安思顺的人结拜成了兄弟,这才改名叫安禄山。
这小子脑子活,天生的语言天才,会说六国话,在边境地区当翻译官。
你别看他后来胖得像个球,年轻时候可是个机灵鬼。
他最厉害的本事就是会察言观色,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场合该怎么表现,他门儿清。
这种本事在那个年代太重要了,特别是对一个想往上爬的外族人来说。
说起安禄山的发迹,还真得感谢那次偷羊。
这家伙当时混得不咋地,估计是饿急了,就去偷别人家的羊。
结果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人抓了个现行。
按理说偷羊这事儿,打一顿关几天就完了。
张守珪正准备处置他,安禄山突然开口了。
这家伙不求饶,反而跟张守珪分析起了军事形势,说自己对边境情况了如指掌,愿意为大唐效力。
张守珪一听,这小胖子说得头头是道,确实有两把刷子。
就这样,安禄山从一个小偷摇身一变成了张守珪的义子,还被提拔为偏将。
这运气,说出去都没人信。
进了军队,安禄山就开始展现他的政治天赋了。
他很快发现,光会打仗还不够,得会做人。
于是他开始研究朝廷里那些大人物的喜好,琢磨怎么拍马屁最有效果。
最绝的是他认杨贵妃当干娘这一招。
你想想,一个胡人节度使,主动要给皇帝的宠妃当干儿子,这得多厚的脸皮。
杨贵妃刚开始肯定觉得别扭,一个比她年纪还大的胖子叫她娘,画面太美不敢看。
安禄山这家伙就是有这个本事,把杨贵妃哄得高高兴兴的。
每次进宫都给她带各种西域的奇珍异宝,嘴巴跟抹了蜜似的,夸得杨贵妃飘飘然。
就这样,他在宫里有了靠山。
还有丞相李林甫,这人精明着呢,一眼就能看穿安禄山的心思。
安禄山知道不能得罪他,就变着法子巴结。
送礼、拍马屁、帮忙办事,什么招都使过了。
有了宫里的关系,安禄山的官越当越大。
从平卢节度使开始,后来又兼任范阳、河东节度使,手里握着三个边境重镇的兵权。
这在大唐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掌管三镇以后,安禄山就开始为以后做打算了。
他在范阳郡北边修了一座雄武城,表面上说是为了防御,实际上是在囤积军械粮草。
这座城修得特别坚固,里面藏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他还很会笼络人心,朝廷里的文官武将,只要有用的,他都想方设法拉拢。
什么张通儒、李史鱼、高尚、刘骆谷,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的死党。
军中的将领更不用说了,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这些人,经常给他送战马、骆驼,表忠心。
安禄山这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节度使了,更像是一个独立王国的国王。
他手下的兵马精锐,武器装备齐全,财力也雄厚。
唐玄宗还蒙在鼓里,以为这是自己最信任的大将呢。
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爱,真的到了让人咂舌的程度。
每次安禄山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亲自接见,问长问短,就差没把心掏出来给他了。
玄宗为什么这么喜欢安禄山?一来这家伙确实会说话,每次汇报工作都能把皇帝逗得很开心。
二来安禄山在边境确实立了不少功,打击突厥、维护边防,成绩摆在那里。
三来这家伙看起来忠心耿耿,每次见面都表现得特别激动,好像见到亲爹一样。
李林甫曾经跟玄宗提过,不要让胡人担任节度使,这样容易出问题。
玄宗当时就不乐意了,说安禄山是自己最信任的人,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现在想想,李林甫的眼光还是很毒的。
后来杨国忠接替李林甫当实相,这人跟安禄山就不对付了。
杨国忠多次在皇帝面前说安禄山要造反,玄宗都不信。
杨国忠气得要死,可又拿安禄山没办法,毕竟皇帝护着他。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觉得时机成熟了。
他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
这个理由选得很巧妙,表面上不是要推翻皇帝,而是要清理朝廷里的奸臣。
安禄山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十五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南下。
这些兵都是他精心训练的,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大唐的正规军根本不是对手,一路败下来。
洛阳很快就被攻破了,长安也岌岌可危。
唐玄宗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为时已晚。
老皇帝只能带着杨贵妃和一帮大臣狼狈逃到成都,大唐的半壁江山就这么丢了。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自称雄武皇帝。
这个当年的偷羊贼,真的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说出来都像是天方夜谭,历史真的比小说还精彩。
很多人只看到安禄山造反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这确实是事实。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死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这笔账是算不清的。
安禄山确实不是什么好人,造反这事儿怎么说都不对。
他为了自己的野心,把整个国家拖入战争的深渊,这是不可原谅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安禄山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
大唐到了玄宗后期,皇帝沉迷享乐,朝政腐败,边防松懈,这些问题都给了安禄山机会。
如果朝廷治理得好,一个胡人节度使哪有机会积累那么大的实力?
安禄山这个人身上确实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他的政治手段、军事才能、外交技巧,在那个时代都是一流的。
他能从一个小偷混到节度使,再到自立为帝,说明他确实有过人之处。
这不是为他开脱,而是要客观地看历史。
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人坏人来划分。
了解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对我们理解那个时代很有帮助。
结语安禄山这个人,说他是英雄肯定不对,说他是彻头彻尾的坏蛋也太简单了。
他就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复杂人物,有才能但也有野心,有手段但也残酷无情。
安史之乱确实是一场灾难,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
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给任何人洗白,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
历史就是这样,复杂得让人琢磨不透。
信息来源:
《旧唐书·安禄山传》,后晋刘昫等撰
《新唐书·叛臣传》,宋欧阳修、宋祁撰
《资治通鉴·唐纪》,宋司马光编著
《唐会要·节度使》,宋王溥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通史》唐代卷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上一篇:喜报!高台1集体、2人获全省表彰
- 下一篇: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