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五年开75家店,却办烟花秀违背品牌核心,敬畏自然成空谈
发布时间:2025-09-24 20:59 浏览量:1
文|ho侯神
编辑|ho侯神
商业世界里,品牌的人设崩坍往往比建立更快。
2025年9月,户外品牌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脉5500米海拔处点燃的那场升龙烟花秀,把它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场致敬高山文化的艺术营销,最终变成了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公开拷问。
从商业扩张的轨迹看,始祖鸟2019年底,其在大中华区的门店还仅有18家,到2024年底已飙升至75家,五年净增57家,开店速度比北美市场快出约4成。
这背后是安踏收购亚玛芬体育后,对中国中产消费市场的精准押注,通过运奢定位重塑品牌形象,让冲锋衣从专业装备变成身份符号,甚至出现吊牌被炒到300元的荒诞场景。
但高速扩张的光环下,品牌似乎逐渐模糊了增长与初心的边界,这场引发争议的烟花秀,本质上是品牌扩张焦虑下的一次冒进。
主办方强调烟花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燃放等级为最低风险的V级,还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转移牧民牲畜、用盐砖引导小型动物离开、事后清理修复植被。
从流程上看,这套方案似乎无懈可击,但问题恰恰出在选址与品牌理念的根本冲突上。
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特殊性远超普通区域,植物学家早已指出,这里的地表草毡层形成缓慢,一旦受损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烟花爆破的冲击波还可能松动土层,埋下滑坡隐患。
更关键的是,雪豹等珍稀动物对声光异常敏感,即便噪声低于常规焰火,也可能引发其应激反应,进而干扰局部食物链。
这些生态常识,与始祖鸟长期宣扬的敬畏自然理念形成了尖锐对立。
始祖鸟官网置顶“负责任的制造”承诺,去年底还在香格里拉开展无痕山林课程,这些行为不断强化着消费者对其环保属性的认知。
当营销创意与品牌核心价值产生冲突时,受损的不仅是单次活动的口碑,更是长期积累的信任资产。
还有声音将争议归结为公众过度敏感,认为事后补救措施已能抵消负面影响,但生态保护的核心逻辑是预防优先,而非先破坏后修复。
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逆性,即便翻土修复,也无法完全还原原始的生态结构,这种补救式环保本身就与无痕山林的理念背道而驰。
这场争议的爆发,其实早有伏笔,从亚玛芬体育的财报数据能清晰看到,始祖鸟的增长动能正在减弱。
2025年第二季度,其所在部门营收增幅23%,较上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同店收入增速从2023年二季度的80%跌至15%。
增速放缓的背后,是户外市场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争夺的行业转变,国际品牌加速入华与本土品牌向上突围,都让始祖鸟的市场压力陡增。
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急于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一边成立独立鞋履部门,请来耐克老将掌舵,一边试图通过大场面营销维持热度。
但鞋履业务刚起步就遭遇开胶、磨脚等差评,烟花秀又引发信任危机,这暴露了品牌扩张中的深层问题。
当资源过多倾斜于营销和渠道扩张,对产品品控与品牌初心的坚守就容易出现松动,同类品牌的不同选择更能说明问题。
就在始祖鸟因烟花秀陷入争议时,奥索卡正在推进净山行动,组织志愿者进山捡垃圾,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骆驼则公开表态不点烟花,只燃烧对自然的热爱,用务实态度圈粉。
这些品牌没有宏大的艺术叙事,却通过贴合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悄悄强化了品牌形象。
两者对比不难发现,户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终究要回归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对始祖鸟而言,这场危机恐怕难以挽回,即便真正的反思和致歉,对自然的伤害也无法消除。
品牌已经承诺依据评估结果展开补救行动,但若想重建信任,更需要在战略层面重新校准商业与生态的关系。
商业与生态从来不是对立关系,Patagonia多年前就推出不要买这件夹克的反消费主义广告,反而巩固了其环保形象,实现了商业与口碑的双赢。
真正的品牌力量,在于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一次决策,而非仅停留在宣传层面,当一个品牌从专业工具成长为身份符号,更需要守住初心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