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宠妃栗姬,因一颗枣核而死,经历谷道破裂,屈辱而死

发布时间:2025-09-16 04:04  浏览量:2

说起古代那些让人后背发凉的死法,什么凌迟、车裂,听着就够吓人了,可有一种死法,名字听着没那么血腥,叫“谷道破裂”,但那个过程的屈辱和痛苦,恐怕一点不比那些酷刑差,甚至更折磨人。

这“谷道”其实就是咱老祖宗对人体消化道末端那块儿的叫法,也就是“肛门”,你想想这地方要是破了,那是一种什么光景,人还能活吗,肯定是不行了,慢慢地在无尽的痛苦和感染里头耗死,关键是,这种死法还带着极大的侮辱性,让人死都死得不体面,这在讲究“体面”的古人看来,简直是比死本身还难受的事儿。

说到这个死法,就绕不开一个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人,汉景帝的妃子,栗姬,有说法认为,她最后的结局,就跟这四个字脱不了干系,当然,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因为里头的门道,比你想的要深得多,牵扯到的是大汉王朝最顶级的一场后宫风云和权力斗争。

栗姬这个人啊,搁现在话说,属于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代表,她本来是汉景帝最早的一批女人,还给汉景帝生了皇长子,叫刘荣,母凭子贵,这在哪个朝代都是硬道理。

汉景帝也确实挺喜欢她,早早就把刘荣立为了太子,这等于说,栗姬的下半辈子,只要安安稳稳地走下去,那皇后宝座,未来的皇太后之位,几乎就是囊中之物了。

可坏就坏在,栗姬的性格实在是有点问题,说好听点是耿直,说难听点就是没脑子,还特别善妒,容不下别的女人受宠,天天给汉景帝甩脸子,这时间一长,再深的感情也给磨没了。

真正让她走上绝路的,是一次看似不起眼的“联姻”机会,当时朝堂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不是后宫里的妃子,而是汉景帝的亲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

这位长公主可不是一般人,她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也就是后来“金屋藏娇”里的那个阿娇,嫁给太子刘荣,这叫什么,这叫强强联合,亲上加亲啊。

长公主亲自上门提亲,这面子给得足足的,结果你猜栗姬怎么着,她居然想都没想就给拒了,还不是好言好语地拒绝,而是带着怨气拒绝的,为啥呢,因为她恨长公主,觉得长公主老是给汉景帝送美女,分了她的宠爱,你看这格局,小不小,简直是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当儿戏。

长公主是什么人,那是皇帝的亲姐姐,在宫里头横着走的主儿,被一个妃子当面下了脸子,这口气她能咽下去吗,肯定不能啊,从栗姬那儿碰了一鼻子灰之后,长公主扭头就找到了另一个不起眼的妃子,王娡,也就是后来汉武帝刘彻的妈。

王娡这个人就比栗姬聪明太多了,她不仅满口答应了这门亲事,还把长公主哄得心花怒放,于是乎,宫里头的风向就彻底变了,长公主成了王娡母子的最强“自来水”,天天在汉景帝耳边吹风,说栗姬的坏话,什么“善妒”、“背后咒骂其他妃子”,然后拼命夸王娡的儿子刘彻有多聪明,多仁德,多像年轻时候的皇帝,这枕边风的威力,可比朝堂上大臣们吵一百句都管用。

就在汉景帝对栗姬越来越烦的时候,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而放上这根稻草的,正是那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王娡,她玩了一出极其高明的“捧杀”,据史书记载,王娡悄悄让人去鼓动一个没眼力见儿的大臣,让这个大臣上朝的时候,跟汉景帝提议,说既然太子是栗姬的儿子,那国不可无母,应该赶紧把栗姬立为皇后。

这话说得好像挺有道理,可说的时间点太要命了,汉景帝本来就觉得栗姬心胸狭窄,现在一听,好啊,你们这是合起伙来逼我了是吧,他当场就炸了,勃然大怒,下令把那个上奏的大臣给杀了,紧接着,就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把他赶出京城,贬为临江王,栗姬这边,所有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从准皇后一下子变成了罪妃,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直接把她给击垮了,正史《史记》里头就几个字形容她的结局,“以忧死”,就是忧虑愤恨死的

正史说到这儿就打住了,一个失势的妃子,忧愤而死,在历史上太平常了,可是在一些后世的野史笔记里。

比如说宋朝人写的《玉堂嘉话》里,这故事可就没这么简单了,里头添上了一段极其阴森恐怖的情节,说是栗姬虽然失势,但毕竟是前太子的妈,汉景帝也没想直接要她的命,只是冷落她,可有人不想让她活着啊,于是就想出了一个阴毒的法子,据这些野史的说法,有人给了栗姬一颗大枣,这枣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栗姬在绝望之中,也没多想,就囫囵吞了下去,连核带肉一起,问题就出在这个枣核上。

有观点认为,那个枣核可能被人动了手脚,比如用刀给削尖了两头,或者用什么特殊的手法处理过,变得异常坚硬锋利,这玩意儿一旦进了肚子,那可就成了个要命的凶器,它会随着肠道的蠕动,一路往下走,一路上不断地划伤、刺穿脆弱的肠壁,你想想那个过程,那不是立刻就死,而是一点一点地折磨你,先是腹痛,那种绞着筋的疼,然后是内出血,便血,再然后就是肠道穿孔,肚子里头的那些秽物会流到腹腔里,引发极其严重的感染和败血症,人会发高烧,说胡话,在清醒和昏迷之间,感受着身体内部一点一点地腐烂,最后,当这个枣核抵达“谷道”那个最终的位置时,会造成最致命的伤害,也就是所谓的“谷道破裂”,导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和彻底的崩溃,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好几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而且死状极其凄惨,毫无尊严可言。

当然,我必须得再三强调,关于“枣核”的这个说法,是正经史书里找不到半个字的,它更像是一个民间传说,一个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而后人编造出来的恐怖故事,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说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栗姬的失败和王娡的成功,对比太强烈了,人们总喜欢给胜利者安上“心机深沉”的标签,给失败者安上“死得蹊跷”的结局,这样故事才够味儿。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后宫那种地方的一种普遍想象,那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修罗场,任何阴狠毒辣的手段都可能出现,一个女人要想在那里活下去,甚至爬上高位,光有皇帝的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比蛇蝎更毒的心肠和比蜘蛛网更细密的心机。

其实,就算栗姬的死没有那么离奇,就是简简单单的“忧死”,那份痛苦也未必比“谷道破裂”轻多少,对于一个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和皇后之位上的女人来说,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灰飞烟灭,儿子被废,自己被弃,那种精神上的凌迟,那种从云端跌入泥潭的绝望,足以摧毁一个人所有的意志,让她在无尽的悔恨和怨毒中耗尽生命,从这个角度看,她的死,同样是一场悲剧,一场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和政治幼稚,而被历史洪流无情碾碎的悲剧,她的故事,也成了后宫女人们一个血淋淋的教材,告诉她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