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千亿美元投资OpenAI,400万块芯片背后,这个趋势更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24 09:48 浏览量:2
本期要点:看懂千亿美元投资背后的大趋势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昨天,AI领域的一场交易,大概率会被载入史册。
当地时间9月22日,英伟达宣布,将直接投资OpenAI 1000亿美元,用于建设专属于OpenAI的10吉瓦(GW)AI计算集群。该集群将部署高达400万块最新的B200 GPU。
这是什么概念?
10吉瓦的电力足以支持近8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需求,400万块B200的算力也将远超当前人类所有AI数据中心的算力总和。
据称,第一期1吉瓦的数据中心将在202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消息一出,英伟达的股价也大涨了4%,差点让市值创了新高。
刚看到这个消息时,就有人调侃,OpenAI花钱买Oracle的算力,Oracle再买英伟达的芯片,英伟达再把赚到的钱投给OpenAI,合着资金就在打转转。
玩笑归玩笑,但巨头的重大决定必然不会如此儿戏。
如果我们认真剖析这场投资,就会发现,OpenAI作为这场AI浪潮的领军者,已经从依赖微软的云端算力,走向算力独立。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去拥有昂贵的数据中心,而背后最关键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明确看到了未来的收入增长。
分道扬镳
首先,我们要看到,OpenAI其实早已和微软貌合神离,分道扬镳自行发展已经进入现在进行时。
今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时,我在科技特训营直播课中便预言道,云服务商和AI大模型公司会解耦,而这将极大的改变AI产业的格局。
此前, OpenAI等AI公司负责研发算法模型,而云服务巨头,如微软Azure和亚马逊AWS则提供算力基础设施。AI公司有点像租客,云服务商是房东,只不过云服务商是投资租客,让租客租自己的房子。
这种模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在AI大模型还没成熟前,算力需求变化很大。在训练期间,可能会需要几万张卡同时运行,但训练之后,这些GPU就闲置了。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自建数据中心必然风险极高。一旦没人愿意为训练出来的AI大模型付费,收入就无法覆盖建设成本。租算力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是合理选择。
同时,巨头通过投资初创企业也能率先享受到AI红利。
微软正是凭借与OpenAI的深度绑定,在AI浪潮中抢占了先机,市值突破四万亿美元。这也是他们愿意给OpenAI投资130亿美元的根本原因。
但是,现在一切都变了。
OpenAI决定自建数据中心,甚至要上马10吉瓦这样前所未有的规模,已经实质性地把微软抛到一边。毕竟,云服务的单位算力价格明显高于自建数据中心,建设属于自己的AI工厂可以降低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
当然,同时,微软也不再完全依赖OpenAI的大模型,其Copilot助手也能调用Claude模型。微软还声称,Claude的处理结果更好。此外,微软也在开发自家大模型。
看来,在AI浪潮巨大的红利面前,OpenAI和微软是真心可以共苦,不能同甘。
此时英伟达乘虚切入,与OpenAI展开合作,也就不难理解了。他们可以锁定OpenAI这个AI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公司未来数年的芯片需求。
但更重要的是,英伟达一直非常重视和代表未来的公司共同进化。
早在2016年,黄仁勋就给马斯克时代的OpenAI交付了首台DGX超级计算机,还在这台设备上签名留念。未来,通过和OpenAI深度合作,定制软硬件系统,英伟达也能让自己继续站在AI产业的最前沿。
新需求-新浪潮
不过,我更想强调的是,OpenAI敢于大举投入算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对于自己未来收入的自信。
我们曾批评说,OpenAI乐于自己做应用,却在AI应用生态的建设方面重视不足。还指出,OpenAI很有可能在AI编程领域不敌Anthropic,错失了领头羊地位。
但毫无疑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OpenAI有7亿活跃用户,年化收入120亿美元,仍然远超所有竞争对手。
特别是,这个收入水平比较稳定,且还有爆发性增长的可能。
这个收入是强需求所驱动的。
比如,ChatGPT大幅提高了办公效率。我们创新地图公司的同事就总结说,自2023年ChatGPT推出以来,他们以往8小时的工作,如今3~4小时就能完成,而且质量还更高。如果只能给一个AI工具付费,大家仍然首选OpenAI。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OpenAI的用户不仅有使用产品的热情,也有强烈的付费意愿。而这正是OpenAI巨大商业价值所在。
不过,更重要的是,OpenAI还掌控着一个极具潜力的应用领域,那就是充当每个人的专家级AI顾问。
ChatGPT3.5就让人们第一次体验到一个无所不知的AI有多强大且诱人。从学业、工作到生活琐事,任何问题OpenAI都能很好的解答。
前段时间,GPT-5发布了,大家普遍反映回答更靠谱了。如果你愿意给它更多时间进行推理,GPT-5给出的答案明显优于其他AI。
未来,随着众多移动用户的接入,就会有更多人向OpenAI提问,体会到这个万能专家给自己的帮助,OpenAI的用户数量也就将继续爆发性增长。
此外,近期多方面消息表明,OpenAI的AI硬件即将进入量产阶段。我推测OpenAI的这款AI硬件有可能要成为人们口袋里的AI专家。不过,这方面,明天的文章会做详细分析,今天不做展开。
但这就表明,AI已经从概念验证进入到大规模应用时代,甚至可以说,AI服务的新纪元正在开启。在这个过程中,OpenAI的业务量和收入明显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鉴于对未来前景的乐观预期,OpenAI当然愿意放手加码基础设施,用更强大的算力去提升模型性能和服务能力,以换取未来更广阔的市场。
最后,看到了这里,我们不仅要看热闹,还要看清背后的趋势。英伟达和OpenAI这两个AI时代的领军企业,无疑已经用这千亿美元的投资和数百万块芯片,为大家吹响了AI应用全面展开的号角。
随着服务规模化的临近,无数机遇等待着大家去发掘。当然,这其中也伴随着不少挑战和风险。因此,向你推荐科技特训营,我将带你看懂趋势,掌握科技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把握AI时代的真正红利。欢迎扫码加入学习,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