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地主被判死刑,临刑前被徐帅救下

发布时间:2025-09-23 19:59  浏览量:1

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入甘肃境内,在高台遭到马步芳、马步青的马家军7万余人包围。高台是河西走廊的要冲,马家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且熟悉地形,西路军陷入重围。

12月28日,高台战役打响。马家军骑兵向高台城墙发起冲锋,战马踏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士兵们挥舞着马刀,喊着“杀红军,保家乡”的口号。西路军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率部坚守,用步枪、手榴弹击退马家军的多次进攻,但敌军人数太多,城墙最终被炸开缺口。董振堂手持大刀与敌军肉搏,壮烈牺牲,高台失守。

为保存革命力量,徐向前决定分小队突围。他与警卫员小赵、参谋老李乔装成商人,沿甘肃、内蒙古的沙漠边缘向延安前进。三人昼伏夜出,靠吃草根、喝雪水充饥,走了半个多月,来到甘肃金昌县的一个小村庄(今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

村里住着一位姓张的地主,名张守义,家有百余亩地,雇了3个长工。徐向前观察了两天,发现张守义虽为地主,却并不苛刻长工,还时常接济村里的贫困户。于是,他主动上门,表明身份:“张老板,我是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部队被马家军打散了,想向你借点衣物、粮食和骆驼,将来红军回来,一定加倍归还。”

张守义起初有些犹豫,但他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穷苦人,便点了点头:“我虽为地主,但也看不惯马家军的残暴。你们要的东西,我给。”他让长工拿出3件羊皮袄、20斤炒面、1壶水,还有3匹骆驼(用于穿越沙漠)。徐向前坚持要立字据,掏出钢笔在一张纸上写道:“今借到张守义先生羊皮袄3件、炒面20斤、骆驼3匹,此物资为红军借用,待革命胜利后如数归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1937年1月15日。”张守义接过字据,笑了笑:“徐总指挥,我信你,这字据你拿着,将来若有机会,也算个念想。”

徐向前三人骑着骆驼,穿越腾格里沙漠,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辛,终于抵达延安。而那张字据,张守义一直珍藏在木箱里。

1950年土地改革时期,张守义因“地主身份”被当地农会判处死刑。临刑前,他让儿子张建国找出那张字据,交给土改工作人员:“我曾帮助过红军,这是徐向前总指挥写的字据。”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将字据上报至甘肃省军区,军区又转报至中央军委。

徐向前得知后,立即给甘肃省军区回电:“张守义确于1937年1月在金昌资助过西路军突围人员,其行为属于爱国之举,应免于死刑。”最终,张守义被免除死刑,但其土地、财产仍按政策没收分配。

此后,张守义靠在村里的磨坊磨面为生,直到1965年病逝,享年68岁。1980年,张建国还收到过徐向前办公室寄来的慰问信,信中写道:“你父亲的义举,红军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