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榜样 | 梁曌:鲸跃
发布时间:2025-09-23 11:27 浏览量:1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文明河北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梁曌
梁曌,男,199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邢台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科员。2024年8月23日下午,梁曌带家人在河边游玩,得知河滩里有孩子落水,他奋不顾身,快速跳入水中施救。梁曌见义勇为事迹被光明网、河北新闻网、河北青年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荣登2024年“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鲸跃
- 四四-
一
在邢台市中医医院地下一层放射科一间资料室里,年仅28岁的梁曌坐在我对面。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聊起了文学。他说很欣赏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今日你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梁曌读过《坟》《野草》等作品,他声称自己一知半解,不能领悟其思想精华,但作品的影响已润物细无声般融入他的生命。
我瞬间便理解了,也为他的善举找到了更为深刻的注解。
梁曌近一米八的身高,圆脸,高鼻梁,眉宇间透着一股冷峻、坚毅、纯朴的气息。2024年8月23日下午,他从湍急的河流中救起一名八岁的小男孩。自此,光环穿透密实的云层找到他,为他平凡的世界注入不平凡的色彩。
我们之间隔着一张简易桌子,桌上空荡荡的,X线拍片机、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等各种机器发出低沉、深重、仿佛永不停歇的轰鸣声。自2020年入职,梁曌已经在这家医院工作四年多。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勤勉好学,兢兢业业,践行着一个平凡医者的初心和使命。
他学医,如果没有变化,将终生和病人打交道,体会他们的疾苦,精进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说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工作让他产生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
他的微信名字叫“鲸”,我先入为主地以为他可能深度迷恋自由,毕竟,鲸遨游于无垠的大海,犹如苍鹰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体现着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然而,我肤浅了。
他不紧不慢地给出解释,语气和表情透露着和年龄不甚匹配的沉稳和坚定。为什么叫“鲸”,而不是其他庞大、有力量之物,比如象、狮子、棕熊等,显然,他绝非随意而为。
“鲸,大,巨大。但在海里,仍然小;人也一样,心再高,理想再高,在世界面前仍然渺小,像蜉蝣和谷子。另一层意思是人要沉淀自己,蓄势待发,就像鲸鱼巨大的身躯突然从海中跃起,它该带着多大的力量啊!第三层意思是,贡献和回馈。鲸落,有朝一日,鲸死去,缓慢地沉入海底,分解为蛋白质、脂类等大量有机营养物质,向大海献上丰厚的赠礼。”
一个大男孩向访问者坦陈心迹,毫不造作矫饰,整个过程基调平淡,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谈心,在相互勉励。
无疑,他深沉且成熟,在自己思想的田野上执拗地躬耕着,虽从未表露多么远大的雄心勃勃,我想,他终归会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寻得丰厚的收获。
二
那名八岁的小男孩落水之时,他的母亲正抱着弟弟在河边玩,遮阳伞遮住了他们的视线;他的父亲正跑向河的下游,寻找被水冲走的小桶。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孩子为了抓住漂在水中的拖鞋,已经处于危难之中,也不知道一个年轻人顾不得脱掉衣服和鞋子,纵身一跃,跳入河中。
梁曌的游泳技术一般,而水下情况复杂,究竟是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还是人的下意识本能,使他在下水时不假思索,不顾安危。
我抛给他这个问题。他的嘴角微微弯了一下,随即再次恢复到先前淡然不惊、平易谦虚的状态。显然,这个问题对于他太过庸俗。
完全是下意识,梁曌说。他根本未考虑其他,一直到孩子上岸,他的母亲拉住他放声哭泣的时候,他才感觉到一丝后怕。
“我目测河水不是特别深,刚下去时距离孩子并不远,一心想着快点儿扑过去抓住他,不让他被水冲得更远。但不幸的是,我下去后立即陷进淤泥,淤泥没过大腿那一刻,我有些慌,担心越陷越深。我使劲往外拔腿,折腾一番,待脱身后,孩子已经冲到四五米远的桥洞附近了。我赶紧拼命往前游,接近他,稳准狠地抓住他。我本想快速往回游,桥洞口水的吸力太大了,像个漩涡,根本游不动。就在那时候,小孩子因为害怕紧紧搂住了我的脖子和头,两腿死死夹着我。片刻思索,我马上镇定下来,一边安抚他,一边用右臂夹住他的腰,同时拖住他的下巴,防止他再度呛水。我决定顺势从桥洞附近上岸。但是水面距离桥面很远,桥上的人根本够不到我们。”
“就在没有力气继续时,我发现桥壁上有一处能扒住的地方,我赶紧牢牢扒住,好让体力慢慢恢复。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岸边,我姐夫冒险下到距离水面近一些的排水管上,试图将孩子拉上去。但位置太高,几次尝试都没成功。情急之下,我调整姿势,让孩子踩着我的腿上到我的肩膀,我顶着他,让他尽可能更高一些。最后,孩子被众人拉上岸。”
救人的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梁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放射科阅片医生瞬间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不仅感动了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也感动了一座城。
荣誉有着巨大的鞭策力,是催人奋进的精神之源。但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它的另一面或许就是危险的傲慢和不思进取。我一直在想,荣誉加身之后,这个年轻人会朝着哪一方改变?会不会有捷径从天而降,而他愉悦地抓住它……
“我还是我,邢台市中医医院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唯一考虑的事情是关于那孩子的,希望各界媒体别去打扰他,别给他和他的家人造成太多负担。”
梁曌的回答让我意外,并惊喜。虽然短暂的两个小时时间,并不能让我探究到关于他成长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和点点滴滴,但我信任他,欣赏他,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神秘密码,也是他外在与内在彰显的人格魅力。
他还说道,曾有人问出一个奇怪的问题,言语之外,质疑他是不是为了出名摆拍。说到这里时,他苦涩地笑了笑,略显拘谨。这个初入社会的大男孩一直很镇定沉静,没有多余的肢体动作,使人感觉安心、妥帖、愉悦。
三
梁曌对法学很感兴趣,喜欢“法外狂徒”罗翔。罗翔曾有过这样一段言论: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采访到这里,我对眼前这个一直表现得沉稳内敛的大男孩,理解得更为深刻了一些。他的骨血里流淌着勇敢的正义的血液,这是苍天赋予个人的禀赋,就像那些痴迷于绘画、写作、木工、机械等任何一种技艺的人群那样,一切皆出于自愿,皆是内心的召唤和牵引。
人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死亡是指肉体的死亡,即生命的结束;第二次死亡则是指在他人心中消失,没有人再记得,那才算真正的死亡。这句梁曌复述的别人的话,我知道,他相信它。
谈及近来,他说喜欢了解木材,以及经济学、海关方面的知识。因为堂哥从事木材进出口生意,经营得蛮不错。他动心的原因是一周七个月的女儿,天生体质差,肌张力低,需要不间断地做康复训练,需要钱。
很难相信,他这个28岁的大男孩,却已经是一个小孩子的父亲,且背负着如此沉重的负担。他在讲述这些时并未流露出丝毫的沮丧和畏难情绪,自始至终,他都平和、宁静,像具备大智慧的得道者。这种冷静显然不是有意克制,而是在认识并识破生活给予的艰难后,在经历挣扎之后,给出的态度和决心。
生活抛给他一个波浪翻涌的大海,他把它藏在心里,把自己变成有力量的巨鲸,与之搏斗,并且深信,一定能够胜出。在莫测的生活面前,他亦是英雄。
谈及父母,他说父亲沉默寡言,性格温和,沉闷,非万不得已不会训斥他,更不会打骂他。母亲则因为过早承担了家庭重担,性格略强势,刀子嘴,豆腐心,有点儿像《骆驼祥子》里的虎妞。
他的整个童年弥漫着快乐的气息,几乎没有任何压抑、暗沉的阴影。当然,青春的叛逆也准时来临,不过在一次“离家出走”后一下子就过去了。梁曌说:“那之后,我对父母言听计从,到学校复读,考上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大学,我迫切想改变自己,让父母安心,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大二那年,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拿了奖学金,入了党,还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瞬间想到梁曌在阐释微信名字何以为“鲸”时,没有提到自由。尽管在广阔的海洋中游弋的鲸的确意味着自由。显然,他早就认识到自由的相对性。我想这应该来自生活的馈赠,它剥夺了一部分本应该照耀在他身上的阳光,也馈赠他思考的智慧,以及直面人生的勇气和信心。我仿佛看到他变成一头搏击大海的巨鲸,劈波斩浪,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谱写出年轻人独有的壮美青春之歌。
Si Si
作者
四四
四四,本名赵海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邢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清明》《雨花》《长江文艺》等刊,出版长篇小说《渐入佳境》,中短篇小说集《在海塭堡的另一种人生》。获第四届三毛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