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一句气话,男友跳车轻生,判决结果居然这样?
发布时间:2025-09-15 12:54 浏览量:2
这应该数得上今年最迷幻的新闻之一了,看完之后我如鲠在喉。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听到男友心情不好寻死觅活的消息,好心好意开了100多公里的车,赶到男友身边去安慰他。
安慰了整整一宿,最后一句话说错了,男友死在了她面前。
最后判女孩赔偿男孩家庭21.8万元,事情才了结。
这件事最近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情绪病在经营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埋着多大的隐患。
咱们都是做家长的,说实话现在的我,越来越能懂老一辈那种百般阻拦晚辈择偶的心情了。
可能在爱时候,你们可以不顾一切。情绪病、糖尿病、慢性疾病……所有一切都不是问题,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
但作为家长,看到的却是埋在背后的隐患,和爱无法解决的部分。
我并不是说存在健康问题的人就不能拥有亲密关系,但爱人先爱己,我们终究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然后才能腾出更多精力去爱别人不是吗?
可能你会说,我是高能量人群,我是小太阳,我不怕对方有病,我能治愈TA。
但我想说的是,你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哪句话说的轻了重了,都有可能为对方的病情雪上加霜。
亲密关系中,患得患失在所难免,我们又怎么百分百控制住自己说出口的每句话都那么得体?那毕竟是我们很亲近的人不是吗?
在对这件事的讨论中,很多人都替女孩抱不平,但也有一些人,会觉得站在疾病群体的角度,杀人诛心确实很致命。
米粒妈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无论如何,女孩能大晚上毫不犹豫驱车100公里去安慰男友,甭管方法是不是得当,但动机和出发点肯定是善意的。
当时,男友打来电话,可能是喝了点酒,情绪特别低落,话里话外流露出轻生的念头。
女孩就很担心,二话不说连夜开车赶到了100公里外,去接男友。
接到男友后,她就一直安慰,一直安慰,最后可能是有点不耐烦了,秃噜出一句:“死了一晚上,死了吗?”
但凡走进过亲密关系的都知道,这就是一句气话。
面对亲密的人,克服困意和疲惫,耐心劝慰一晚上,如果是按时收费的心理咨询,价格想必也是很高昂的。
出于对男友的关心,她主动安慰了那么久,不耐烦才是正常的吧?
这一句气话,在男友听来,直接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男友就拉开车门,纵身一跃。
悲剧来得猝不及防,尽管女孩及时叫来了120,可抢救了一个星期,男友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之后,女孩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带走,立案侦查并逮捕。
最近这个结果出来了。男方家属为女孩出具了谅解书,但女孩需支付21.8万的赔偿金,案子撤销了,一段感情就这样结束,好好一个人灰飞烟灭,活着的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好心办坏事,明明想着帮一把,却摊上事儿的情况其实挺多的。
在广东佛山,一位70岁的老人因内急,步入一家健康管理中心请求借用厕所。
店员爽快地答应了。
这本是善意的举动。然而,老人进入厕所后反锁门,几十分钟后没有了动静。
店员感觉不对劲,撞开门发现老人已经躺在地上失去反应。他们立即拨打120并报警,但老人最终被确认为猝死。
尽管商家采取了及时的措施,老人家属却将商家告上法庭,索赔21万余元。
家属认为商家延误了抢救时机且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幸运的是,法院经过审理明确认定商家已尽到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驳回了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个案例显然比山西女孩安慰男友那个事更好界定一些,但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出于最简单的善意行为,也可能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和后果。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段罗翔的视频,说的就是在法律层面如何界定主动帮助他人的尺度。
意思是,帮人帮到底。
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被撞倒的人,出于好心去扶了,那就得一直管到底。
如果你只是送到医院,却没帮忙垫付医药费,导致了对方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伤情恶化,那很不幸,确实你就有责任了。
但是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压根没管,那这件事跟你毫无关系,自然也就涉及不到责任的层面。
罗翔老师曾引用刑法概念说明这类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你主动实施了帮助行为,特别是这个行为可能使被帮助者处于某种“依赖状态”或“危险境地”时,你就可能负有法律上的“注意义务”。
他举的例子是,比如你同意送一个醉酒的人回家,但半途将他弃于路边,导致他冻死或发生车祸,你就可能因未履行因先行行为(同意送其回家)而产生的保障其安全的义务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罗老师的意思是,真正的善良不应仅停留在抽象层面或低成本阶段,而应体察并勇于担当“具体的人”的“具体的需要”。
如果只是“帮一半”,那这种善行,有时可能暴露了内心深处的怯懦或算计,反而容易摊上事儿。
真正的“善行彻底”,首先意味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尽力,同时也要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
在行动上,我们得在保障自身安全且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如果力所不及,协助有困难的人寻求专业机构(如警察、法律援助、医院)的帮助,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就比如事件中的女孩,就属于帮人没帮到底,帮到半截不耐烦了,开始说狠话,她就吃亏在这上面了。
既然你决定深夜驱车过去帮男友解决心理问题,那其实也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对男友负有责任了,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压根没管,反倒没事。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道德两难困境。
帮还是不帮?帮到什么程度?这确实很难抉择。
女孩的初衷是“安慰”,但安慰有时会变成“说教”或“否定”,这会让对方感觉更孤独。
其实如果真的打定主意要劝慰,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倾听代替说教。
不要说“你想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的话。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痛苦不被理解。
你得充分表达理解和接纳,比如: “听起来你真的非常难受。” “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痛苦。”“你愿意和我聊聊发生了什么吗?” “我在这里陪着你。”
认可他的情绪,让他知道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比如:“遇到这种事,确实会让人感到绝望。”
这类看似无关痛痒的回答,可能反倒比你用力地说教,替他干着急,更能令他好接受。
这些话术还是我查了deepseek才学到的,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没事先查询资料的人,确实容易说错,说不到点子上。
无论说什么话,我们一定要先对现场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对方是否有即刻自杀的可能。
比如在桥边的车里沟通,就很危险,在沟通之前,先把对方劝到安全的地方再聊,才是关键。
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要独自承担!
要知道,你不是专业的心理医生,这不是靠你一个人的爱和安慰就能解决的事情,这是医学危机。
立即拨打110或120,明确告知接线员“这里有人有立即的自杀风险,需要紧急干预。”
警察和医生有专业的处理能力和法律授权,但是你没有。
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尽快联系他的家人,这样可以共同承担责任和提供支持。
看了这个新闻,米粒妈确实还是很心疼这个女孩。站在公正的角度,法律的判决确实有它的依据和考量,但女孩的委屈,也很让我难受。
你是支持者,不是救世主。你的角色是倾听、陪伴和连接专业资源,而不是独自解决他的问题。
显然,女孩还是很爱男孩的,不然也不会那么积极地去找他。
如果当时她能停下车,冷静地抱住男友说:
“我看到你这么痛苦,我真的很心疼。我们一起来面对这个问题,好吗?我绝不会丢下你一个人。”
然后立刻联系他的家人或寻求帮助,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
但话又说回来,谁能天生就有那么高的境界和危机处理能力呢?她也只是一个年轻女孩啊。
选择跟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在一起,就意味着你要具有更强悍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经受比常人更大的委屈。
关系中的小任性、小狠话、小委屈,本就是彼此包容的常态;但如果对方有心理问题,可能这种包容你都不能要求了。
一个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人,需要的是尽快就医,不是靠一个同样需要关爱的伴侣去救赎。
如果一定要义无反顾选择这类恋人,那只能多看心理学的书,让自己尽可能不说错话,并做好跟对方共同背负苦难的思想准备。
可能爱真的会让一个普通人精进成为比专业心理医生还靠谱的精神支柱,毕竟因为爱,因为了解,你可能更接近他的灵魂。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 上一篇:9月15日普通干线公路午间路况提示
- 下一篇:暑假日记200字(精选8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