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暴跌到8万多,本田这是自救还是清仓?

发布时间:2025-09-21 12:38  浏览量:2

最近车圈的大新闻,莫过于本田思域突然来了个大跳水:原本十五六万的合资神车,直接干到8.8万起。朋友在群里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以为是某宝上的二手车广告,结果跑去4S店一问,真有其事。不得不说,这波价格操作,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骆驼终究还是急了。那这车,现在值不值得入手?咱们就从外观、内饰、空间、动力、智能化五个方面,来扒一扒。

一、外观:年轻人还是中年人?

思域的外观这几年变化挺大。十代思域那股“愤怒的小鸟”风格,确实俘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我有个同事,当年咬牙加价提了辆思域,结果开到公司门口就被调侃:“这车一看就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买的。”

到了十一代,造型收敛了,线条更简洁,少了那种“热血中二”的感觉。有人说保守了,但我觉得这才是耐看。尤其8万多这个价,买台思域停在小区里,既不会显得“油腻”,也不会像国产新能源那样动不动就整大灯秀花活。稳,就是它最大的优点。

二、内饰:没有花里胡哨,但耐用

说到内饰,思域的表现其实很本田。硬塑料居多,但做工细致,用几年也不容易掉漆或松动。我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试驾过一台八代思域,十年车龄,空调旋钮依旧顺滑不卡顿。

和国产新能源车的大屏幕、氛围灯比,思域肯定显得“原始”。但换个角度,这套机械感很强的内饰,用起来简单直观,老一辈人上手没门槛。更重要的是,电子系统少了,故障概率也低,维修更便宜。

三、空间:轴距2735mm,刚好够用

思域的定位是紧凑型轿车,但它的空间利用率一直不错。2735mm的轴距,比朗逸、卡罗拉都要长一些。后排坐三个人不会顶膝盖,后备厢也能放下两个大行李箱。

我上次带朋友去自驾,他178cm的身高,坐在后排还能翘腿玩手机。虽说跟新能源那种“加长魔改”没法比,但日常家用完全够。买菜、接娃、跑长途,思域都不会掉链子。

四、动力:1.5T + CVT,别小看这套组合

这波降价能引爆市场,说白了还是动力有底气。1.5T发动机,192马力,240牛·米,账面数据放在8万多的车里,绝对算“越级”。零百加速7.6秒,说快不算快,但绝对不拖沓。

有朋友可能会担心CVT变速箱是不是太“肉”。我自己的感受是,本田的CVT调校偏运动,急加速时能模拟出换挡感,不至于像日产那样“嘶嘶叫”。再加上WLTC工况油耗5.8升,实际跑高速差不多6升,算下来每公里成本比开混动高不了多少。

相比之下,卡罗拉1.2T只有116马力,朗逸1.5L更是“买发动机送车”。同价位选思域,完全就是降维打击。

五、智能化:短板明显,靠三大件硬撑

不得不承认,智能化是思域的软肋。它有Honda Sensing,能做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但远远比不上国产新能源那套“智能座舱+高阶智驾”。

比如比亚迪秦PLUS,十万出头就能给你大屏幕、语音助手、车机生态。而思域的车机体验,最多算“不掉线”。如果你是年轻人,喜欢科技感,思域确实有点过时。

但问题也来了——有人要的是一台稳定可靠的“代步车”,不是“玩具”。这时候,本田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反而成了思域最大的卖点。简单说,它不是最潮的,但绝对是最稳的。

六、为什么本田突然认怂?

从市场逻辑来看,这次降价并不是思域不行,而是环境变了。新能源的冲击,逼得合资车必须放下身段。本田在纯电领域几乎掉队,i-MMD混动还能撑一撑,但销量和比亚迪、理想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与其库存压在库房,不如清仓走量。反正合资车的利润高,降到8万多还能挣一点,同时也能保住市场存在感。

七、到底值不值得买?

我的结论是:

• 适合的人群:注重动力、油耗、耐用性,不在乎智能化。比如上班族、家庭第二台车、父母买车接送小孩。

• 不适合的人群:追求大屏幕、智驾体验、炫酷氛围感的年轻人,思域会让你觉得“上世纪”。

一句话总结:8万多买合资思域,是个性价比超高的实用选择。但如果你要“科技感”,国产新能源才是方向。

结语

思域从15万掉到8万多,这不仅仅是一台车的价格战,更是燃油车和新能源交锋下的无奈选择。本田靠1.5T发动机还能撑一阵子,但未来的市场,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所以问题来了:你会花8万多入手一台思域,还是宁愿多花点买新能源?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可能就是未来市场的答案。